對日本沒好感的德國元首希特勒怎麼會與日結盟?

對日本沒好感的德國元首希特勒怎麼會與日結盟?

希特勒

對日本沒好感的德國元首希特勒怎麼會與日結盟?

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和日本戰時首相東條英機,兩人素昧平生,但是 「統一世界」黃粱大夢,使他們走到一起來,1940年9月27日,德國、日本和意大利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使得希特勒和東條英機實現「隔空」拉手。

當然,即便與日本「手拉手」,但希特勒還是不能忘懷日本人在一戰時期對駐青島德軍的趁火打劫行為。據德國外交檔案記錄,希特勒在接見中國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孔祥熙時,說了一段很憤懣的話——第一次歐戰將近結束,日本軍人乘德國駐軍無援之機劫奪青島,德國駐軍全部犧牲,此種奇恥大辱,日爾曼民族永不會忘懷,一定要清算。

2003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賈存德根據選譯的檔案,曾發表《孔祥熙和希特勒的歷史密談》一文,提到了這些情節,並公佈了當時會面照片。可作為希特勒「中國情結」佐證。

很多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影視劇都忽略不了這樣一個事實:國際友人對水深火熱的中國難民伸出援救之手,其中表現較突出的,除了美國人,便是德國人。從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到德國駐華使館的法爾肯豪森,這些挽救中國無辜百姓性命的友人,竟都是德國人。

德國與日本同為軸心國,德國人為何不喜歡日本而喜歡中國?

這與他們的元首好惡相關。希特勒在他1925年出版的自傳《我的奮鬥》,表達了對中國人的好感:「中國人不能等同靼韃人和匈奴人,他們是特殊的人種,是有一些文明的人種。」  

希特勒對華人好感,難道是天生的嗎?

非也,希特勒的喜好與生存哲學,都與他的坎坷經歷有關。

希特勒在自傳中描述童年在維也納的生活時,曾經提到過,在自己貧困潦倒時受到過一家旅居奧地利的中國家庭的無私幫助,這個家庭曾無償的一次提供給他500奧地利帝國先令作為他的學費和生活費用,還常常邀請他到家裡吃飯留宿。  

當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繪畫天分時,這個善良的中國家庭還主動幫他聯繫了聞名的維也納大學,希望能資助他進入大學學習。

希特勒回憶到這段經歷,動情地寫道:「他們的幫助是無私的,是讓人無法忘懷的」。   

但是,個人的好惡畢竟不能取代現實的國家利益訴求。雖然希特勒對日本人不感興趣,更願意和中華民國合作,但遠東的現實、中日力量的對比,使他最終還是選擇和日本組合。因為此時東方乃至世界,唯有日本的戰鬥力與德軍不分伯仲。

關於日軍的精神特點,西方曾作過總結:他們「頑固、任性、剛毅、古怪」,同時又「不把一切危險和災難放在眼裡」。無疑,這是一支具有明顯「賭徒特徵」的虎狼之師。與當時征服世界的德軍打法不謀而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希特勒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