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為何剛打下法國,就迫不及待開始打蘇聯?
1940年5月正當英法兩國緊鑼密鼓的商量,如何將納粹德國這條猛獸,再關進類「凡爾賽條約」那樣的籠子之時,猛獸對它哥倆張開了血盆大口。5月10日希特勒以馮·倫德施泰特、馮·博克、馮·勒布三位一戰老將為先鋒,統帥約3百萬大軍,在俯衝轟炸機「轟鳴」的發動機聲之中撲向了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就是在這條戰線上戰敗的,德國士兵在進攻之時,高喊出了「一雪前恥」的鏗鏘口號。從歷史結果來看,這一次德國士兵做到了「雪恥」。
6月法國宣佈投降、英國遠征軍則於5月26日在敦刻爾克出發,狼狽的逃回了本土,整個西歐完全落入德國人手裡,納粹德國成為自8世紀查理大帝帝國之後罕見做到一統西歐的國家。
但讓全世界軍迷驚訝的是,當時的納粹德國統治者剛拿下法國以及西歐,立馬就迫不及待的掉轉槍口對準了版圖龐大的蘇聯,幾乎完全沒有給自己留下消化西歐戰爭潛力的時間。
1941年6月22日,法國正式宣佈投降的1年之後,德國俯衝戰鬥機的轟鳴聲和坦克履帶「咯吱咯吱」的脆響聲,響徹了整個蘇聯大地,納粹德國數百萬大軍直逼蘇聯首都莫斯科。
至於為什麼納粹德國會如此迫不及待的進攻?首先是意識形態使然,在20世紀末因社會主義當時的定論是「取代」資本主義。所以其從誕生開始,資本主義勢力就視之為洪水猛獸。
德國跟英法的戰爭,本質上是爭霸戰爭,因而法國崩潰、英國偏居一偶之後,德國「順理成章」的扛起了資本主義老大的旗幟。作為老大,代表資本主義打贏意識形態戰爭,無疑是納粹德國確定自己霸權合法性的最重要途徑,這跟日常生活中,想當老大就得敢出頭的邏輯是一樣的。
再而是德國情報機構很清晰的瞭解到蘇聯要對德國下手了。當時德國擴張霸權,蘇聯則努力的重塑當年俄羅斯帝國的影響力,它在1939年參與德國瓜分蘇聯行動即是「明證」。
當德國閃擊完法國,在信息相對依舊閉塞的年代,蘇聯將領基本認定此時的德法應該兩敗俱傷了,是蘇聯南下西歐,將蘇聯方式的社會主義意識輸出到當時地球最發達地區的好機會。
為此蘇聯時任領導人斯大林,特意在1941年完善出了最終版的大雷雨計劃,根據這個計劃蘇聯將會動員334萬軍隊,32628架飛機,106000門火炮和迫擊炮,370000輛坦克對德國進行收割。
由於當時的蘇聯軍隊是在秘密擺出進攻姿勢,當德國軍隊突然搶先發難之時,一時間蘇軍難以變換成防禦姿態,只能以進攻的動作打防禦,結果可想而知,蘇聯軍隊在蘇德戰爭前期一敗塗地。
最後則是蘇聯在1939年11月30日對芬蘭的戰中,暴露出了缺乏基層軍官帶來的戰鬥力下降,120萬蘇聯士兵被20萬芬蘭士兵給活生生的逼和了。
納粹高層自此認為,蘇聯軍隊已經不堪一擊了。德國軍隊自認戰鬥力遠高於芬蘭,類比下去德國可以輕易征服蘇聯。也正是因為這份自信,當蘇聯計劃要打它之時,德國選擇的不是原地防禦,而是主動出擊,打出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