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篠之戰有何影響?織田信長威震天下
在江戶時代曾經流傳一首關於織田信長的川柳詩,詩中是這樣描寫織田信長的:籠中子規不知啼,主人一怒起殺機。這首詩很好地描述了織田信長的性格:性急、莽撞。無論之前如何,只要下定決心,織田信長就會以壓倒性的優勢制服敵人。
由於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是一位極具鮮明性格的人物,也是一名優秀的戰爭天才。雖然在金崎城之戰中,受到兩面夾擊的情況下,把後事托付給部下,自己只帶著少量的人員逃回京都。在木津口之戰中,雖然不是織田信長直接指揮,但仍然慘敗而歸。但不論織田信長的性子有多麼不好,但織田信長對於軍制的改革,大規模使用火槍對敵方面,算是戰國第一人。
而織田信長打過一場極為著名的長篠之戰,就是利用兵農分離制度和大量火槍取得的勝利。據說,織田信長為了這場戰鬥,購買了3000支火槍(也有1000支的說法)。通過集中使用火槍,打敗武田軍隊。
當時,火槍的價格十分昂貴,大部分大名要不少量裝備,要不就是買不起。而且很多人也不會使用,也就談不上有什麼合適的火槍戰法。織田信長則是憑借自己雄厚的財力,配備了數量巨大的火槍,而且通過兵農分離制度,訓練了大批專業士兵,使得他們完全掌握了火槍的使用方法。
由於當時火槍的使用極其複雜。在射擊一次後,槍膛中會留有火藥殘渣,要使用通條清除乾淨;之後在槍膛中裝入火藥和子彈,用紙堵上,防止子彈從槍膛中滾出;打開火口蓋,在火藥池中裝入火藥,關閉火口蓋;打開火口蓋,扣動扳機,用火繩的火點燃火藥池。
無論訓練多麼嚴格,完成這一套動作最少都需要20秒-25秒,如果沒有大規模集中使用火槍進行不間斷的射擊,在面對騎兵時,火槍手的下場可想而知。織田信長通過兵農分離制度,打造了一支專業化的軍隊,通過大規模使用火槍彌補精度問題。這在戰國時期是其他戰國武將望塵莫及。
而在長篠之戰之戰中,織田信長把火槍手分為前後三排,第一排射擊完,退到後面,進行裝填。第二排射擊,再退到後面裝填,第三排再進行射擊……通過這種不斷重複的方法,對武田軍隊進行打擊。
此外,還通過設立防馬柵阻擋武田騎兵,這條防馬柵長達2公里。士兵可以躲在防馬柵後面,使得武田軍無法近身,這使得武田赤備毫無作為,最後武田家的軍隊被徹底擊敗。武田家走上末路,最終滅亡。而織田信長也憑借長篠之戰,徹底威震天下。
這場戰鬥說是戰術的勝利,不如說是織田信長兵農分離制度和雄厚財力的勝利。使用大量的資金組成火槍軍隊,再通過兵農分離制度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火槍部隊的訓練比冷兵器軍隊的訓練更容易成型,在加上利用地形就創造了長篠之戰的最終勝利。
而繼承了織田信長這一制度的豐臣秀吉在小田原之戰中,同樣利用自己龐大的財力滅亡北條家。而德川家康同樣在大阪之戰中利用自己的財力滅亡了豐臣家(詳見《德川家康等待了14年,才消滅豐臣家,他在等什麼?》)。這一飲一啄的開端,都是織田信長。就連商業發展的路子,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織田信長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這恐怕也是是日本戰國三英傑能夠如此輝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