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戰役:決定蘇俄命運之戰
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會戰是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中,蘇軍為保衛斯大林格勒並粉碎該方向上的德軍集團而進行的一次會戰。這次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六個半月。按蘇軍作戰性質,會戰分為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兩個階段。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頓河大彎曲部以東的60公里處,是蘇聯歐洲部分東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水陸交通樞紐、歐亞兩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在軍事上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斯大林格勒會戰是在頓河西岸的遼闊草原到伏爾加陡峭河岸之間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進行的。
1941年6月22日拂曉,法西斯德軍及僕從軍不宣而戰,背信棄義地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入侵蘇聯國境。德軍沿列寧格勒、莫斯科和基輔三個方向大舉進攻。蘇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防禦作戰。經1941年夏、秋戰局,德軍的進攻基本上被阻止在列寧格勒、莫斯科和羅斯托夫一線。在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戰局中,蘇軍的主要任務是消除德軍對莫斯科、列寧格勒和高加索的威脅。
12月初,蘇軍在莫斯科城下開始反攻,消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直接威脅。德軍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後,被迫放棄全面進攻計劃。德軍統帥部趁歐洲尚未開闢第二戰場之機,繼續增強蘇德戰場上的德軍兵力,並於1942年夏在蘇德戰場南翼實施重點進攻,企圖迅速攻佔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然後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灣。在夏季戰局中蘇軍失利,7月中,德軍進抵頓河大彎曲部,威逼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地區,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形成了複雜局勢。針對德軍企圖,蘇軍最高統帥部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7月17日開始了斯大林格勒會戰。
蘇軍先後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接近地和斯大林格勒市及其以南實施了兩次防禦作戰,共持續了125天。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基本力量集中於頓河大彎曲部,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團軍防禦德軍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
從7月17日起,蘇軍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團軍與德軍第六集團軍進行激烈戰鬥,開始了方面軍主要防禦地帶的爭奪。德軍企圖對頓河大彎曲部分的蘇軍兩翼實施突擊並將其合圍,從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蘇軍的頑強防禦和反突擊打破了德軍的企圖,並遲滯了德軍的進攻。至8月10日前,該部蘇軍退到頓河東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層防禦圍廓,阻止了德軍前進。在斯大林格勒的西南方向,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也實施了突擊,但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被迫暫時轉入防禦,至8月17日前,也被阻止於外層防禦圍廓南部地區。為便於指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分成斯大林格勒和東南兩個方面軍。
8月19日起,德軍再次發起進攻,從西面和西南面同時實施向心突擊,力圖攻佔斯大林格勒,並出動幾千架次的飛機對城市進行了密集的轟炸。德軍一部分兵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逼近伏爾加河畔,企圖從北面沿伏爾加河實施突擊奪取該市。撤到西北方向上的蘇軍部隊由北向南實施了反突擊,將該部分德軍阻止於西北郊區。蘇軍最高統帥部又從其戰略預備隊調集兩個集團軍,會同斯大林格勒地域蘇軍的一部分兵力再次對進到伏爾加河畔之德軍實施了一連串的突擊,這就迫使德軍第六集團軍的大部兵力調向北面,大大削弱了其對斯大林格勒的突擊力,在9月13日前該部德軍被阻擊在內層圍廓之外。
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接近地,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與蘇軍進行了激戰,德軍突破了防禦,對蘇軍第六十四、第六十二集團軍後方構成了威脅。這兩個集團軍奉命撤至內層防禦圍廓。這裡的激戰一直持續到9月12日。至此,德軍統帥部以第六集團軍和坦克第四集團軍同時出擊,從行進間奪取斯大林格勒的計劃破產了。
當德軍從西面和西南面逼臨城區時,固守斯大林格勒的蘇軍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團軍與德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從9月13日到26日,德軍向市中心的第六十二集團軍各兵團反覆發動衝擊,第六十二集團軍與第六十四集團軍的聯繫被切斷。27日德軍又發動了第二次強攻,開始了爭奪紅十月村的戰鬥和巷戰。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稱頓河方面軍,東南方面軍改稱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10月中旬,德軍第三次企084《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圖攻佔斯大林格勒,向拖拉機廠、街壘工廠和紅十月工廠實施了突擊。德軍攻佔了拖拉機廠並在2.5公里寬的地段上抵近伏爾加河畔。蘇軍第六十二集團軍的處境極端複雜起來。固守每條街、每幢房屋、每寸土地的戰鬥展開了。此時頓河方面軍為了援助斯大林格勒保衛者,在該市以北實施了連續反突擊,第六十四集團軍由南向德軍進攻部隊的翼側實施了反突擊。頓河方面軍和第六十四集團軍的反突擊減輕了第六十二集團軍所受的壓力。11月11日,當蘇軍已充分做好反攻準備時,德軍雖已突入市中七個區中的六個區,但最後一次強攻,仍未能佔領整個城市。通過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和市區的激戰,德軍的進攻力已消耗殆盡。
蘇軍最高統帥部在防禦戰役過程中就制定了斯大林格勒反攻計劃。戰役由西南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共同實施。粉碎斯大林格勒地區之德軍的戰略性進攻戰役由三個階段組成:合圍德軍集團;發展進攻和粉碎德軍解救被圍集團的企圖;殲滅被圍德軍集團。11月19日,經過猛烈的炮火準備,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發起了進攻,揭開了反攻的序幕。次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開始進攻。經過兩天戰鬥,蘇軍各方面軍都突破了德軍防禦,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得到了向戰役縱深發展進攻的機會。
23日,西南方面軍坦克第四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機械化第四軍在蘇維埃農社會合,封閉了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中間地區對德軍第六集團軍及坦克第四集團軍一部共33萬人的合圍圈。繼而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一邊逐步壓縮包圍圈,同時建立了合圍的對外正面工事,以保障順利地肅清被圍之敵。
德軍統帥部為了給被圍德軍解圍,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該集團軍群司令官原打算在托爾莫辛和科捷利尼科沃建立兩個突擊集團以解救被圍德軍。但預感到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要滅亡的希特勒,催促司令官不等部隊全部集中完畢就發起進攻,於是科捷利尼科沃德軍集團沿通往斯大林格勒的鐵路於12月12日向蘇軍發起進攻,但進展緩慢,隨後被迫轉入防禦。24日,蘇軍對德軍科捷利尼科沃集團發起堅決進攻並粉碎了該集團。16日,西南方面軍和配屬部隊發起了進攻,粉碎了頓河中游地域的德軍並進到德軍托爾莫辛集團的後方。德軍統帥部為制止西南方面軍的迅猛突破,被迫耗盡了用於進攻斯大林格勒的預備隊。這一進攻迫使德軍最高統帥部最後放棄了解救被包圍於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的企圖。
1943年1月初,壓縮在包圍圈中的德軍態勢急劇惡化,已經沒有任何解決的希望。為了停止流電,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頓河方面軍領導人向德軍第六集團軍發出最後通牒,要德軍根據慣例條件投降,但遭到德軍拒絕。10日,頓河方面軍開始了旨在分割並各個消滅被圍德軍的進攻,德軍被分割成兩部分。31日德軍南集群被消滅,以第六集團軍司令為首的殘部投降。2月2日德軍北集群殘部投降,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蘇軍消滅了德軍在蘇德戰場總兵力的四分之一約150萬人。由德軍及僕從軍所組成的最大軍隊集團徹底遭到覆滅。
蘇聯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取得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政治、軍事意義。這次勝利,對爭得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轉折作出了決定性貢獻。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使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並一直保持到戰爭結束,同時它鼓舞了各國人民同法西斯佔領者進行更加堅決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