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上將解密俄軍方為何錯判兩次伊拉克戰爭結果

俄上將解密俄軍方為何錯判兩次伊拉克戰爭結果

戰役戰史

俄上將解密俄軍方為何錯判兩次伊拉克戰爭結果

2008年第六期的俄羅斯《空天防禦》(雙月刊)刊登了俄聯邦軍事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前總參作戰總局局長維克托‧巴倫金上將就這一年8月爆發的俄格衝突和俄軍事改革等問題的專著。巴倫金上將對於俄武裝力量在這次衝突中的表現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並駁斥了俄羅斯某些軍事宣傳機構所謂「俄軍已經徹底擺脫車臣戰爭陰影」的說法。針對外界批評俄羅斯軍隊在武器裝備和編製體制方面僵化落後,仍然將重點放在使用有生力量進行大規模地面機械化消耗戰上,巴倫金上將指出,俄羅斯武裝力量尤其是空軍很明顯地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巴倫金上將指出,俄空軍在這次衝突中暴露出主戰裝備陳舊落後(差不多95%的航空武器都達到了最大使用年限),而且信息化程度嚴重不足,缺乏精確制導彈藥和現代化的航空技偵裝備。不但部隊的總體裝備水平仍停留在蘇聯解體時的水平,戰術戰法和部隊編成也依然停留在冷戰時代。第一近衛強擊航空兵師的飛行員們,駕駛著上世紀70年代製造的蘇-25強擊機,在沒有得到任何電子壓制力量的掩護下衝向格魯吉亞軍隊的陣地投擲常規炸彈和火箭彈。這種偉大衛國戰爭時期的落後戰法使俄軍的航空兵部隊損失慘重,這也是俄羅斯軍隊戰後首次遭遇防空系統比小口徑炮和可移動地對空導彈系統強大的敵人。

從進行信息化戰爭的能力角度來看,俄軍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冷戰時代的烙印依舊存在。這無疑也顯示出,部隊主官觀念落後,前線部隊信息化戰爭能力尚顯不足,尚未對製造和大規模使用高精度武器打擊敵人的軍事和經濟設施給予足夠重視。

巴倫金上將指出,從蘇聯解體至今,俄羅斯的軍事戰略走過了複雜而充滿矛盾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的突出特點是,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特別是在戰略上均發生了急劇而深刻的變化。同樣,戰略的特點是飛躍與迷惑並存、成功與失利同在。在不懈探索新的和非傳統理論的同時,出現了有關武裝力量建設以及戰爭性質、樣式和實施方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和觀念之間的尖銳鬥爭。

早在1991年海灣戰爭後,蘇聯武裝力量內部曾經就軍事改革和如何看待信息化戰爭等一系列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遺憾的是,由於蘇聯軍隊領導人和其繼任者——後來的俄羅斯軍隊高層墨守陳規、抱殘守缺,俄軍一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才開始真正反省如何打贏未來戰爭的軍事變革問題。

巴倫金上將透露說,海灣戰爭結束後,在阿爾巴特軍區(俄羅斯俏皮話:實際指俄羅斯國防部和總參謀部,位於莫斯科阿爾巴特大街)和空軍總司令部之間就曾經就這一問題進行過異常激烈的爭論。眾所周知,伊拉克軍隊長期裝備使用蘇制武器裝備,軍隊建設也與蘇軍類似。蘇聯軍事領導人曾經以為,儘管美軍將取得最終的勝利,但也將付出重大代價,甚至有可能超過朝鮮戰爭時期。在這其中,唯獨空軍參謀長安德烈‧馬柳科夫中將提出截然不同的意見。作為前任總參謀長尼古拉‧奧加爾科夫元帥所倡導「新軍事技術革命」的忠實信徒,馬柳科夫將軍指出,自越南戰爭結束以來,美國軍隊配備了大量的精確制導武器,其空中力量全面換代升級已接近完成。馬柳科夫據此推斷,美軍在這場戰爭中將會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模式快速贏得勝利,而其損失將被控制在近乎微不足道的水平。除非美國人發了瘋,想一鼓作氣佔領伊拉克全境。

最終,戰爭的結果證明了馬柳科夫將軍的預測是精準的。從1991年1月17日凌晨開打並進行了42天的海灣戰爭中,主要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空中力量在前38天進行的空中進攻戰役中,共出動了10萬架次作戰與支援飛機,發射了288枚「戰斧」型巡航導彈、9300枚激光制導炸彈、5100枚「小牛」空地導彈,摧毀了伊軍的防空系統,消滅了伊拉克海軍,使伊拉克空軍失去了作戰能力,基本摧毀了伊軍的指揮與控制系統,使伊軍雷達迷盲、通信中斷、指揮失靈和武器失控。伊軍參戰的43個師中共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324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或繳獲(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軍作戰艦艇遭重創或被擊毀。持續猛烈的空襲造成伊軍傷亡嚴重、供應不足、逃兵增多和鬥志衰退、伊拉克軍隊已經因為喪失士氣而變得不堪一擊。所有這一切嚴重削弱了伊軍的戰鬥力。為多國部隊在後來的100小時地面作戰中能夠迅速達成戰役目的創造了前提條件。

一開始,海灣戰場上發生的一切也的確對蘇軍的首長們造成了相當巨大的衝擊,蘇聯的將軍們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為什麼經歷過8年兩伊戰爭磨練,裝備有大量蘇制現代化武器的伊拉克軍隊會被美國人如刺刀穿透黃油般輕易擊潰。而多國部隊付出的代價,不過是亡378人(其中美軍因作戰身亡的有148人,非作戰身亡的145人。英軍死亡47人,阿拉伯軍隊死亡40人,法軍損失2人)。未等硝煙散盡,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裡‧亞佐夫元帥派出一個軍事代表團訪問巴格達,對這場戰爭進行實地調查。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

維克托‧巴倫金上將指出,第一次海灣戰爭可以被視為現代戰爭模式發展方向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蘇聯武裝力量長期以來所持的看法是:現代戰爭需要依賴諸軍兵種聯合作戰才能取得勝利,必須以陸軍為主。而通過這次戰爭,證明了長期以來被蘇軍首長們嗤之以鼻的「空中制勝論」已然成為對戰爭影響明顯的現實因素。許多軍事專家和戰略家紛紛表示憂慮,他們從伊拉克戰敗的現實中看到的是蘇聯軍事學說的失敗,也昭示著蘇制武器裝備和軍事理論的落後。蘇聯軍事理論的實質,是衛國戰爭實踐的總結,是陸軍地面作戰為核心、大規模機械化消耗戰為中心。直到冷戰結束,這套理論不僅一直在指導著蘇軍的訓練和作戰,而且也在影響著世界上所有採用蘇聯模式建軍的國家。空軍參謀長馬柳科夫將軍再三強調:「制空權!對擁有制空權的國家和放棄制空權的國家來說究競意味著什麼,海灣戰爭提供了一個可以載入教科書的範例!」

但轟轟烈烈追趕世界軍事改革潮流的景象並沒有出現,除了因為蘇聯的改革已經進入死胡同,帝國處於崩潰的前夕,無法也無力推行軍事變革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武裝力量內部的強力反對。蘇聯軍事代表團從伊拉克實地考察歸來後,得出的結論是:西方誇大了他們在海灣戰爭中的表現,尤其是美國空中力量和精確制導武器的威力更是被「神化」了。蘇聯軍事代表團發佈的報告提出,伊拉克一共擊落了167架聯軍飛機,而不是西方公佈的幾十架。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威力也並不像美國宣揚的那樣大,而且這種導彈非常容易遭到防空火力的攔截。而蘇聯的防空系統要比伊拉克的完善得多,也強大得多。伊軍的失敗完全是因為其官兵的素質低下,武器裝備的性能落後和指揮員臨戰指揮水平太差。而蘇聯軍隊在所有重要的方面與美軍相比絕不落後。雖然伊軍大量裝備的是蘇制武器,但絕大多數都是專供出口用的簡化型,在性能上與蘇軍自用技術裝備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蘇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足夠的預算,只要國家能夠滿足軍人們的要求,他們有信心應對任何挑戰。

在由國防部長亞佐夫主持的國防部部務委員會會議上,不止一位高級將領這樣說:「海灣戰爭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因為這根本不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過於懸殊,美國陸軍壓根就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美國的航母編隊自始至終沒有受到過任何的威脅……如果是我們蘇聯軍隊與美國人對陣,形勢將會完全不一樣。」對於美軍在戰時使用的高科技武器和先進戰法,首長們更是顯得不屑一顧:「只要給我們足夠的資金,我們也能製造出美軍使用的那些高科技武器。就如同過去我們製造出世界一流的核武器、作戰飛機和核潛艇,性能一點也不會比美國佬的差……」

至於美國空中力量在這場戰爭中的過人表現和所謂的「空中制勝論」,蘇聯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首長們除了重複上面的理由外,還提出一個觀點:海灣戰爭最終的勝利正是以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為首的聯軍地面部隊進行的100小時戰鬥奠定的。這充分說明了一場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中,最終決定勝負的依然是地面部隊,尤其是裝甲部隊的大規模使用。這一點恰恰是蘇聯軍事力量的優勢所在。

巴倫金上將證實,這一觀點得到了北高加索軍區司令,也就是後來的俄軍總參謀長阿納托利‧克瓦什寧大將的大力支持。後者在上世紀90年代主掌總參謀部時期,不但撤銷了陸軍總司令部並由總參代行其職,使俄軍在編製體制上大開歷史倒車。從而造成機關編製日趨臃腫龐大,侵佔了本應該屬於作戰部隊的資金和編製。還對空海軍等技術軍種形成了排擠效應,使已經失衡的俄軍編制進一步惡化。克瓦什寧大將還利用總參謀長的權勢,拚命打壓排擠諸如馬柳科夫這樣具有新思想、新觀念的俄軍將領。以克瓦什寧為首的「地面部隊集團」固執地死抱著60年前偉大衛國戰爭時期的經驗不放,用漏洞百出、自欺欺人的理論詮釋第一次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空天打擊力量的表現,對於未來戰爭將首先面臨來自空天方向的重大威脅不屑一顧。堅持在未來與北約或其他鄰國發生衝突時,通過實施上萬輛坦克參加的大規模地面進攻與防禦戰役來贏得最終的勝利。「地面部隊集團」長期把持俄軍總參的結果,不但使總參謀部不再是新軍事學說的發動機,更致使俄軍的軍事改革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徘徊不前,毫無進展,與美國在這一關鍵領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這種論調一直到2003年美軍全面入侵伊拉克的戰鬥結束後才有所改變。就在戰前和戰爭期間,俄軍首長們再一次放話預測說:在保衛本土的戰鬥中,伊拉克軍隊將會依托城市和鄉村,盡可能多的給美軍製造損失。曾經擔任過蘇聯國防部長的亞佐夫元帥提出:美國人只控制住了伊拉克的沙子。很多俄軍將領認為:美國兵多年來是靠電腦打仗,這種打法或許可以使他們在南斯拉夫和阿富汗獲得了成功,但是他們對真正的地面戰、比如攻佔一座城市,缺乏充分的準備。在美國的軍事史上,還從來沒有以25萬軍隊征服一個地區強國的經驗。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美國為了避免地面戰,進而避免美軍士兵遭受重創,有可能運用戰術核武器。一旦戰爭陷入膠著或給予美軍大量殺傷,甚至有可能最終迫使美軍放棄軍事行動。

殘酷的現實使俄軍首長們的預言再一次落空,傳統、落後、保守的軍事理論和戰役戰法使將軍們無法跳出他們自己設置的桎梏。俄軍的作戰理論的基礎是機械化戰爭,而不是信息化戰爭,這不僅是因為俄軍沒有信息化武器裝備,更因為俄軍沒有任何的信息化戰爭實踐和認真的研究。巴倫金上將強調,拒絕新技術革命將會被時代所淘汰。由於高層決策者和廣大軍人不能正視美軍在海灣戰爭中表現出的強大實力,同時在蘇聯解體國家劇變的背景下也不可能對軍事變革進行深入的思考,海灣戰爭並沒有使俄軍能夠及時準確地把握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並採取相應的措施。目前俄軍隊尚未跳出機械化戰爭的包圍圈,新軍事變革顯得格外陌生,更不用說信息化戰爭的實踐了。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在這一年的10月2日召開了一次規模空前的軍事工作會議,正式推出了名為《俄聯邦武裝力量的緊迫任務》白皮書。這本又被稱為「伊萬諾夫軍事學說」的白皮書明確指出,前蘇聯軍事學術界長期以來堅持的確保局部制空權的概念已經不符合未來軍事鬥爭的需要。舊有軍事學說長期堅持的「制空權意義誇大說」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白皮書還強調,由於航空航天科技和武器裝備的高速發展,現代空軍的作戰威力空前提高。對於俄羅斯空軍來說,在未來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制空權概念應建立在奪取戰略制空權的基點上。隨著戰略火箭軍和航天兵的加盟進入空軍,空軍將成為俄聯邦三軍體制中的第一大打擊軍種。空天打擊和防禦應當成為國防戰略中的重中之重(儘管如此,「伊萬諾夫軍事學說」遭到俄軍內部的強烈反彈,軍事改革在進三步退兩步的狀態下艱難前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