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戰役前的情報搜集:多兵種協同成功實施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3年進入第四個年頭之後,位於白金漢郡布萊切利莊園的英國密碼破譯機構:「政府通訊代碼與密碼學校」再立新功,具備了破解納粹德國在上一年才新裝備的兩種新型密碼機的能力。它們分別是:被盟軍稱為「鯊魚」的海軍型恩格瑪密碼機;以及結構類似、專門配發德國軍事情報局的G型恩格瑪密碼機。與此同時,英國反諜報安全機構,即總所周知的「軍情五處」更是早在1940年前就開始組織起了一個代號為「雙重背叛系統」,旨在對德國間諜實施「逆用」的組織。到了1943年,德國軍事情報局派遣到英國那些,被前者判定為「消息靈通、忠貞可靠」的特務們已經全部掌握在了「雙重背叛」組織的手中,他們是如此深受信任,以至於德國人打消了在1944派遣更多特務進入英國的企圖。在上述兩個主要原因,以及發生在德國統帥層內部的:政治鬥爭、互相猜忌、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納粹德國失去了獲取,具備時效性、準確性的高質量情報的能力;失去了在他們的「千年帝國」內部,通過無線電網絡高效、保密地傳遞信息的能力;以及在無法奪取海權的前提下,維護「帝國」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通過實施潛艇戰,阻撓盟軍為反攻歐洲大陸集結兵力、兵器、以及戰略物資的能力。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盟軍才具備了組織後來以「霸王」行動這一代號而廣為人知的諾曼底登陸,以及相應的戰略性欺敵行動,以及與之相匹配的特種作戰行動的條件。
盟軍的戰略欺敵行動
主要行動的代號為「保鏢」,主導該計劃的是由英國前戰爭部長奧利弗·斯坦利上校創立,代號「倫敦控制科」的一個專門負責制訂戰略性軍事欺敵計劃的秘密機構,參與了此次行動的其它戰略欺敵組織還包括了:由英國突擊隊的創始人之一:達德利·克拉克上校創建的「A部隊」以及由「盟軍最高司令官參謀長」弗雷德裡克·摩根中將指揮的「作戰處B組」。
1943年中旬,戰略欺敵行動的備選計劃有兩個,分別是倫敦控制科制定的「帽徽計劃」——旨在誘導希特勒相信,盟軍將在巴爾幹半島開闢「第二戰場」;和「作戰處B組」起草的一分作戰計劃草案:「霸王行動:附錄Y」,又名「烏龜行動」旨在誘使德國統帥階層相信:盟軍將在次年的某個特定時間,在法國西北部的其它戰略要地——而非諾曼底實施登陸。當三大盟國的首腦們分別在當年11月與12月在埃及開羅和伊朗德黑蘭就次年的戰略規劃進行了商討之後,最終選定了以「附錄Y」為基礎,展開以配合霸王行動為基礎的戰略性欺敵行動,並將其更名為:「保鏢行動」。該名稱源自溫斯頓·丘吉爾在德黑蘭會議上,向斯大林作出的一個聲明:「真相在戰爭期間何其寶貴,她時刻需要一批名為『謊言』的保鏢屏護在側。」
1944年開展的全新的「保鏢行動」包含了五個較廣為人知的次級計劃,它們分別是:
「剛毅行動」,這一計劃又包含了兩個次級計劃。「剛毅北方」計劃,繼承了1943年「帽徽計劃」的主旨:通過偽造的無線電通訊信號、設置各種假目標、以及使用專門的偽裝部隊在駐地偽造部隊進駐、開拔、演習的跡象,虛構出了一個駐紮在愛丁堡的所謂「英國陸軍第四集團軍」。但與上一個計劃的不同在於,將該部的預定作戰目標轉向了挪威。「剛毅南方」計劃,該計劃以類似手段,虛構出了「美國陸軍第一集團軍群」這個番號,目的是誘使德軍指揮階層——尤其是B集團軍群司令,歐文·隆美爾相信:當盟軍在諾曼底展開佯攻後,美國第一集團軍群將作為反攻歐陸的真正主力渡過加萊海峽,實施「真正」的反攻。
「格拉夫哈姆行動」,由倫敦控制科的第二任領導:約翰·比 萬上校制訂,開展於1944年2月。旨在配合「剛毅北方」行動,派遣特工在瑞典境內實施佯動、散步謠言,誘使德國人相信,盟軍在反攻挪威的同時將更進一步,不惜以破壞瑞典的中立國地位為代價,切斷該國向納粹提供鐵礦石以及滾珠軸承的能力。本行動與「剛毅北方」所獲甚微,瑞典政府官員以及德國最高司令部並不相信盟軍真的有意於破壞瑞典的中立地位,甚至也不會在被納粹佔領的挪威登陸,這與大獲成功的「剛毅南方」行動截然相反。
「愛恩賽得行動」,1944年1月德軍根據截獲的通訊「判定」,盟軍有可能在比斯開灣地區尤其是波爾多地區實施兩棲登陸,並在2月實施了一次有針對性的抗登陸演戲以「震懾」盟軍。受此啟發,倫敦控制科旋即展開了「愛恩賽得」行動。主旨在於誘騙德軍相信,盟軍將在諾曼底登陸10天後,以兩個師在波爾多的加倫河口登陸,並在控制灘頭堡後進一步投入六個師的部隊向內陸挺進。這次行動完全依靠「雙重背叛系統」掌握的雙面間諜實施,他們的代號分別為:塔特、布朗克斯、以及著名的「嘉寶」——他是假裝為德國效力的西班牙籍反法西斯主義者。行動取得了有限的成功,直到諾曼底登陸成功,德國軍事情報局仍然不敢對盟軍可能在該方向實施的登陸掉以輕心。
「齊柏林行動」,由駐紮在埃及的「A部隊」實施。它是一次地中海戰場版本的「堅毅北方行動」,誘使德軍相信,盟軍在埃及部署了三個完整的集團軍,他們將首先收復克里特島,隨後依托該島登陸希臘、南斯拉夫,最終佔領德國在巴爾幹半島最重要的盟國:羅馬尼亞發動。這次行動大獲成功,儘管實際部署在埃及的盟軍部隊,只有不滿員的三個師而已。性質類似的次級行動還有「皇家同花順行動」,旨在作出盟軍將在三個中立國丹麥、西班牙或土耳其登陸的假象;以及「斐迪南行動」,作出盟軍將在亞平寧半島腰部實施登陸的假象,該計劃因為盟軍在此之前突破了卡爾古斯塔夫防線而取消;最後則是「仇殺行動」,旨在作出盟軍將在法國南部海岸,尤其是馬賽登陸的假象。
「銅斑蛇行動」,整個「保鏢」行動期間,規模最小的一個次級計劃。只動用了 英國演員克裡夫頓·詹姆斯一人而已。相貌酷似蒙哥馬利的他,被派到直布羅陀與北非,誘使德軍相信那位最著名的英國元帥將在地中海地區開闢「第二戰場」。這次行動有力配合了「齊柏林」行動。
「泰坦尼克行動」,一次由英國皇家空軍以及英國特種部隊SAS實施的聯合行動,皇家空軍從第三大隊中撥出了專門執行特殊任務的四個中隊:第138、第161、第90和第149中隊,它們將分別向四個行動區域投下一定數量的假傘兵,以及 少量SAS特種部隊,後者著陸後將使用擴音器播放預先錄製的音響效果聲模擬部隊集結、使用輕武器或迫擊炮開火等,還要對當地的德軍巡邏隊實施攻擊。四個行動區域分別是:
「泰坦尼克一號」,在西北諾曼底地區的伊夫洛、耶維爾、多德維爾、以及厄爾省的福維爾空投200個假傘兵,以及兩支SAS小隊,他們將模擬一個空降師的登陸;「泰坦尼克二號」,將50個假傘兵以及一個小隊的SAS空頭至迪沃河東岸,將該地區的德軍預備隊引向相反的方向;「泰坦尼克三號」,將50個假傘兵以及一個SAS小隊空投至卡爾瓦多斯、卡昂附近的馬爾托以及奧東河畔的巴爾龍,將德軍預備隊誘離卡昂城西部區域;「泰坦尼克四號」,在靠近聖·洛的馬裡尼以及芒什空投200個假傘兵,以及兩個SAS小隊,他們同樣要模擬一個盟軍空降師的傘降突擊。上述四個分支行動的結果是:泰坦一,根據截獲的德軍加密電報顯示:行動區域的德軍指揮官驚慌失措,在報告中宣稱盟軍實施了大規模空降作戰,佔領了從勒阿弗爾至深遠內陸的廣大地帶,「所部已被傘兵孤立云云」行動達成預定目標。泰坦二,在6月6日當晚因故取消。泰坦三計劃取得了成功,駐紮在附近的「希特勒青年」師根據駐法德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的命令 ,對假 傘兵著陸區域實施了反空降作戰,結果遲滯了該師對進攻卡昂的盟軍實施反攻的時間,代價是參加行動的所有8名SAS或是陣亡、或是被押解到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後遭到處決。泰坦四計劃同樣大獲成功,駐紮在該地區的是德國352步兵師的預備隊:第915擲彈兵團因為在錯誤方向展開部隊實施反空降作戰,而未能在登錄日當天組織起來,對美軍登陸的兩個海灘:奧馬哈、猶他、以及第101空降師的著陸場實施反擊。
除了上述戰略性欺敵行動之外,英國皇家空軍的第218中隊,以及由精銳飛行員組成的第617中隊分別實施了代號「微光行動」與「應稅行動」的戰術欺敵行動,在盟軍登陸艦隊上方定時定點投放了大量金屬箔條,干擾了德軍雷達對艦隊的偵測。與此同時,裝備了代號「飛行雪茄」的電子干擾設備的皇家空軍第101和第214中隊屏蔽了德軍的地-空無線電聯絡。
盟軍的多軍種聯合偵查行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聯邦軍隊在加利波里半島經歷的挫折,首次暴露出了沿用已久的各種傳統地形偵查手段不再適應20世紀的新型戰爭模式。然後,於1942年8月在迪耶普進行的實驗性登陸更是讓盟軍高層意識到了,普通的地形偵查手段無法就:灘涂地質特性,灘頭的水深、潮汐變化,水下、水上自然障礙、德軍設置的防禦性障礙物等方面提供精確的細節。
所以當盟軍高層 於1943年末,確定了在法國西北部實施登陸這一戰略目標之後,使用特種部隊對潛在登陸場實施詳細的地形/水文偵查,就被列入了將要在次年實施的重要計劃之一。計劃代號:「郵資已付」,由一支化名「聯合作戰部導航小組」的兩棲特種偵查部隊執行,該部隊成員不僅接受了當時最完善的水上/水下行動技巧訓練,以及必不可少的突擊隊地面戰術的訓練。除了各種必須的傳統裝備,甚至還配發了當時罕見的橡皮緊身潛水服以及微型紅外線夜視裝備——它早在1942年末即投入了實戰,比德軍同類設備投入使用早了兩年,並且體積也只有後者的1/6!
出於盟軍制訂重大計劃時一貫的審慎態度,該部早在1943/44年除夕就展開了第一次實驗性質的偵查,以驗證在設防嚴密的西北歐海岸地帶實施此類行動的可行性。兩位特種部隊軍人首先搭乘魚雷快艇抵達了卡爾瓦多斯省的濱海呂克外海,換乘橡皮艇划入近岸水域後潛泳上岸並成功收集了地質樣本。行動期間沒有被岸上的德軍巡邏隊發現,也沒有留下任何蹤跡可以證明他們曾經出現在海灘上過,實驗大獲成功。「游資已付」旋即行動獲准正式展開。
1944年1月16日,行動人員們搭乘皇家海軍微型潛艇「X-20」號抵達了法國海岸,駕駛潛艇的兩位艇員為皇家澳大利亞海軍預備役中尉K·哈德斯彭瑟和皇家海軍預備役少尉B·恩澤爾。實際開展偵查行動的人員有三名,分別是:隸屬「聯合作戰部導航小組」的皇家海軍少校耐傑爾·威爾蒙特,與兩位具備潛水資格,並且參加過除夕夜展開的實驗行動的兩棲偵察兵,皇家工程兵少校洛甘與中士O·史密斯。行動期間,他們將在白天上浮到潛望鏡深度,利用光學儀器對海岸線進行測繪,同時使用回聲探測器測出水下障礙物的分佈情況。入夜後,兩名兩棲偵察兵將潛泳上岸以收集地質標本。一行人在頭兩夜對位於卡爾瓦多斯省的濱海維耶維爾(靠近電影《saving private ryan》中提到的dog green),濱海聖·洛郎以及濱海科勒維爾三地的海灘實施了偵查——該地段即後來美軍29步兵師登陸的「奧馬哈海灘」。第三天夜晚,他們又對位於卡爾瓦多斯省的烏伊斯特雷昂至濱海聖·奧班的一段長8公里的海灘實施了偵查——即後來英軍第3步兵師及配屬作戰支援部隊實施登陸的「寶劍海灘」。到了此時行動人員的身心已經 達到了極限狀態,即便服用富含咖啡因的興奮劑也無法繼續讓注意力維持在應有的高水平之上。所以,海軍中尉哈德斯彭瑟下令終止行動,全體人員在1月21日與皇家海軍驅逐艦「海豚」號匯合併順利回到基地。
除了通過這次行動獲得的地形/水文資料,另外皇家空軍也實施了細緻的航空偵照,還通過英國廣播公司的號召,從民間收集了大量的旅行紀念照和明信片。綜合了所有上述資料後,製作了兩座高精密的比例模型供製訂作戰計劃用,它們分別存放在倫敦的戰爭部以及內閣作戰室。然後還在蘇格蘭西南部,瀕臨愛爾蘭海的凱安雷恩,按照上述資料等比例複製了兩片海灘,供盟軍參謀進行實兵演練檢查作戰計劃中的缺失,並且考察現有各類兩棲技術以及兩棲登陸裝備的實用性——包括了謝爾曼DD兩棲坦克以及「霍巴特馬戲團」中用於破障、掃雷的特種裝甲工程車輛。
作為尾聲,參與了這次行動的袖珍潛艇以及人員,後來還實施了另一次特種任務:旨在為登陸部隊提供導航的「開局行動」。這次行動開始於原訂實施登陸的6月3日,皇家海軍袖珍潛艇X-20負責為登陸「寶劍」海灘的英軍導航,袖珍潛艇X-23號則為登陸「朱諾」海灘的加拿大軍隊導航。它們於6月4日凌晨抵達預訂位置,當時登陸因為天氣原因延期後,兩艘潛艇即坐沉於水下堅持到了6月6日。並在清晨四點半升起了安裝了可見光燈標、無線電信標還有供聲納導航用的超聲波信標。計劃獲得成功,英軍和加拿大軍隊在正確的海灘實施了登陸。原訂還有兩艘袖珍潛艇為美軍的登陸提供導航,但是遭到了拒絕。作為替代選擇,參加過水文偵查的洛甘少校和史密斯中士在6月6日清晨,搭乘掃雷艇為登陸部隊提供了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