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戰爭戰鬥經過:巴解武裝無力阻擋以軍進攻

黎巴嫩戰爭戰鬥經過:巴解武裝無力阻擋以軍進攻

戰役戰史

黎巴嫩戰爭戰鬥經過:巴解武裝無力阻擋以軍進攻

作戰部署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早有預謀。自1973年 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它實際上就在考慮解除北面駐黎敘軍和巴解武裝的威脅問題。1981年4~7月敘以導彈危機發生後,以更是蓄謀發動侵黎戰爭。它為此制定了三年「總體作戰計劃」,企圖殲滅在黎的巴解武裝主力及其總部,削弱駐黎敘軍,扶植親以政權。1982年6月,以色列認為入侵黎巴嫩的時機已經成熟,遂以英大使遇刺為借口,對黎發動了閃電式的入侵。根據戰爭進展情況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1982年6月4日—13日),以色列發動全面進攻,巴解、敘軍遭沉重打擊,以軍包圍貝魯特西區。

  1982年6月4日,以色列出動飛機空襲貝魯特和黎南部巴解游擊隊基地。

  1982年6月6日11時,以軍出動4個旅約2萬餘人,經過長達5小時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準備後,在武裝直升機和海、空軍及炮兵火力支援下,在寬達53公里的正面上,分西、中、東三路向巴解游擊隊發動突然進攻。

地面部隊的進攻

  西路是以軍的主攻方向,先後投入了5個多旅的兵力,第一梯隊以兩個裝甲旅,有坦克和裝甲車各200輛,從納哈里亞、魯什哈尼克拉地區出發,在納庫臘、賓特朱拜勒通過哈達德民兵和聯合國部隊控制區,於6日下午包圍了蘇爾,在空降兵和登陸部隊協同下以及黎巴嫩哈達德民兵配合下發起攻城戰鬥,當夜進行巷戰,遭到巴解游擊隊的頑強抵抗。第二梯隊兩個旅(一個裝甲旅和一個機械化旅)於18時進入戰鬥,其中一個旅向東開進,配合中路行動;一個旅向北開進,圍剿利塔尼河以南的巴解游擊隊。8日,以軍第三梯隊進入戰鬥,繼續向北進攻,包圍達穆爾,但在該市以南,距離貝魯特僅19公里的薩阿迪亞地區遭到巴解游擊隊的頑強抵抗,北進受阻。9日,西路以軍佔領西頓、達穆爾,並以一個營的兵力在哈爾達登陸。巴解武裝在從達穆爾撤退時炸毀了橋樑。10日,以軍共6個旅,3.5萬人,300餘輛坦克,在基督教右翼民兵從北面配合下,對貝魯特實施大包圍,並輪番轟炸貝魯特西區和南郊國際機場,以軍的艦艇從海上封鎖了貝魯特。巴解大力加強貝魯特西區的防禦,並在國際機場、哈爾達地區擊退以軍進攻,巴解武裝在達穆爾附近擊斃以軍前線總指揮、副總參謀長耶庫蒂爾.亞當少將。11日,以軍主力進抵貝魯特國際機場附近,另一部分與敘利亞軍隊戰鬥,敘利亞為與巴解協商,在巴解處於極端困難時,按以色列的條件宣佈與以停火,於當地時間12時停火生效。此後,敘、以停停打打,12日,以軍繼續向貝魯特南郊巴解陣地進攻,遭到巴解武裝的頑強抵抗,格林威治時間19時,以、巴停火生效。7個小時後,雙方又開火。13日,以軍進入貝魯特東區,隨即,以軍在長槍黨民兵配合下,把巴解游擊隊約8000人包圍在貝魯特西區和南部。

  中路為助攻方向,以軍第一個梯隊一個旅於6日上午從謝莫拉地區出發,越過哈爾達利,包圍了沙吉夫堡,主力納巴提亞進攻,當日下午,以軍開始強攻沙吉夫堡,於7日拂曉攻克。第二梯隊一個裝甲旅進入戰鬥,在傘兵配合下圍攻納巴提亞,7日9時攻入市內,小股兵力與巴解游擊隊展開巷戰,主力繼續向北推進,當日前出至傑津地區。在東路以軍配合下,攻佔傑津城後,又兵分兩路,一路向西,參加圍攻扎赫拉尼和賽伊達;一路向北,進攻舒夫地區敘利亞裝甲部隊,在該地與敘利亞軍隊展開一場坦克戰。敘軍損失坦克150輛。9日,以軍在阿因達拉附近空降。地面部隊在空降兵的配合下攻佔了阿因達拉,進而控制了貝魯特——大馬士革的公路。

  東路為牽制方向,以軍第一梯隊一個裝甲旅,向謝巴發起進攻,爾後,向貝卡谷地發展進攻,牽制和監視該方向,並切斷巴解游擊隊和敘軍的聯繫。7日,第一梯隊攻佔謝巴後,第二梯隊進入交戰,向哈斯亞巴發起進攻,得手後,在拉西亞、考卡巴等地向敘利亞防禦陣地發起進攻。8日,攻佔拉西亞、考卡巴城鎮後,沿貝卡谷地西側北進,直指貝魯特——大馬士革公路末段,企圖切斷敘軍退路和阻擊增援。10日,以軍同敘軍在卡魯恩湖以東地區激戰,重創敘軍一個裝甲旅。9—11日,敘利亞在戰鬥中有損失了坦克約150輛。以色列方面損失不明,但是肯定很慘重。

  實際上,很多外國專家認為敘利亞贏得了貝卡谷地坦克戰,以色列損失200餘坦克和裝甲車輛。敘利亞特種部隊的反坦克小組、敘利亞空軍的武裝直升機和攻擊機,還有最新的T-72主戰坦克,給予以色列人極為沉重的打擊。以軍宣稱擊毀T-72坦克9輛,但是其中只有1輛是被以色列坦克擊毀,其他8輛毀於側面步兵反坦克武器伏擊,但是以色列軍隊的梅卡瓦、馬加齊卻在T-72打擊下損失幾十輛。敘軍曾繳獲一輛有反應裝甲的馬加齊-3,隸屬以軍382營,目前陳列於敘利亞大馬士革十月戰爭全景畫館。

貝卡谷地的空戰

  以色列為奪取制空權,決定對敘利亞設在貝卡谷地的導彈基地進行襲擊,以消滅其防空能力。這也是以軍入侵黎巴嫩的主要目的之一。

  貝卡谷地位於黎巴嫩東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是一塊由南向北的狹長地帶,谷地兩側高山連綿,地勢險要,駐黎敘軍的地面部隊主力部署在這裡。為保護這支部隊免受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從1981年5月開始,在貝卡谷地部署了以薩姆—6導彈為主要裝備的防空部隊。

  6月9日下午2時左右,以軍出動96架F—15、F—16戰鬥機進行高空掩護,在E—2C預警機的指揮下,用F—4、A—4攻擊機對貝卡谷地的導彈基地進行了猛烈轟炸。

  敘軍得知以軍空襲,從國內各地緊急出動了60餘架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雲集貝卡,同以軍展開空戰,由於以軍實施了電子干擾,使敘軍飛機起飛後與地面失去聯絡,防空導彈發射後也失去控制,以軍飛行員素質和裝備都比敘利亞空軍好,在空中處與主動。而敘空軍戰術呆板,且過分依賴地面指揮所指揮,結果在空中被動挨打。第一天空戰結果,以軍摧毀敘利亞防空導彈連陣地19個,擊落敘機29架。10日,以軍又出動92架各型飛機空襲敘軍黎巴嫩指揮所及附近的防空導彈基地,敘軍起飛52架飛機迎戰,結果又被擊落25架,7個防空導彈連被毀。使敘利亞在貝卡谷地經營10餘年,耗資20億美圓的防空體系毀於一旦。根據敘利亞和蘇聯的可靠史料,以色列方面遠非宣稱的毫無損失,而是損失近20架飛機,其中3-4架是號稱從未被擊落的F15。

  以軍僅用了8天時間(6月6日—13日),向前推進了90餘公里,佔領黎巴嫩領土約3000平方公里,摧毀了巴解游擊隊在黎南部的全部基地,消滅了巴解大量有生力量,繳獲了巴解在黎南部的全部倉庫,並將巴解總部機關2000人和武裝人員5000人包圍在貝魯特西區及南部,同時,給敘軍以沉重的打擊。

第二階段

  (1982年6月14日—9月15日),巴解撤出貝魯特西區,以軍獲勝。

  1982年6月14日,以軍經過激戰,控制了國際機場的跑道,16日,以軍在長槍黨民兵配合下,攻佔了控制機場的重要據點——理學院大樓。17日,以軍炮擊國際機場和附近地區,控制了哈迪勒國際機場,進一步壓縮了對巴解總部的包圍。18日,以軍宣佈對被圍巴解停火,但要求其放下武器,撤出貝魯特,這一要求遭到巴解的拒絕。22日,以軍又對敘軍發起進攻,並佔領了哈姆敦,迫使敘軍後撤,從而嚴密地控制了貝魯特西區。

  從1982年6月26日起,以軍繼續加強包圍貝魯特西區的兵力和對敘軍的防禦,至1982年7月18日,包圍貝魯特西區的兵力增加到7個旅約3.5萬人,坦克約700輛,大口徑火炮約710門。試圖以軍事壓力配合政治談判,迫使巴解組織撤離貝魯特西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役戰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