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坎戰役中的朱可夫:徹底打掉了日軍北進企圖
唯有聰明的冒險,才是真正的勇敢。如果一位軍人能夠記住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話:「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害怕,什麼時候不應該害怕,這才叫勇敢。」那麼,當歷史將其推到那個時刻時,他往往會成為改寫歷史的人。
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擴張戰略中,原來有兩個戰略選擇:一個是北進戰略,即將蘇聯作為主要假想敵,向北進攻西伯利亞;一個是南進戰略,即以美國、英國為主要假想敵,向南進攻南洋群島。日本陸軍主張採取北進戰略,鞏固和擴大在中國的侵略利益,向北進攻蘇聯的西伯利亞。而日本海軍主張採取北進戰略,以中國為根據地,向南進攻南洋群島。究竟採取哪一種戰略,關係到把日本軍事力量的重點放在什麼方向的問題。日本陸海軍爭得非常厲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決策層決定採取「南北並進」戰略。根據這個方案,陸軍軍備以實施北進戰略為目標,準備同蘇聯作戰;海軍軍備以實施南進戰略為目標,準備同美國作戰。
這個戰略是個折衷方案。但是,北進戰略仍然強勢,日本並沒有動搖北進的企圖。然而,1939年後,日軍卻放棄了南北並進的戰略,採取了「南進戰略」。
這要從諾門坎事件說起。
一直主張「北進戰略」的日本陸軍,積極準備對蘇聯的進攻。1939年,中日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日本陸軍認為可以在中國東北集中兵力與蘇聯作「武力偵察」式作戰,於是挑起了諾門坎事件。
諾門坎位於中國內蒙古與蒙古交界地區,隔哈拉欣河與蒙古相望。蘇聯把這個事件稱為「哈拉欣河事件」。1939年5月12日,日本關東軍第23師師長小松原道太郎中將率部向駐守在這一帶的蘇軍第57特別軍發起攻擊。後來,日本關東軍第6集團軍也投入了作戰。
諾門坎事件開始時,蘇軍第57特別軍軍長名叫費克連科,這個人是蘇聯國內大清洗後當的軍長,缺乏作戰經驗,而且怕死。日軍發起進攻後,他還在離戰場120公里的地方指揮,對戰場情況幾乎完全不瞭解。所以,戰役初期,蘇軍接連失利。
斯大林接到報告後,敏銳地覺察到日本的意圖是試探蘇軍的實力,為其日後進攻蘇聯做準備。他認為,必須堅決粉碎日軍的進攻,否則後患無窮。他決定派一個能征善戰的人到那裡指揮,這個人就是朱可夫。
當時,朱可夫正擔任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斯大林之所以選擇他,是因為他在中國戰場考察過日軍作戰,對日軍有所瞭解。
朱可夫是6月5日到達戰場的。他嚴厲責備了費克連科,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往前線,視察部隊。他根據最新情報認為,必須向這一地區增派部隊,並決定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裝甲作戰。
斯大林滿足了朱可夫的要求,連續向前線增派了57000人、542門火炮、498輛坦克、385輛裝甲車和515架飛機。斯大林對朱可夫只有一句話: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擊潰入侵的日軍,但行動不越過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
7月2日,日軍趁蘇軍增援部隊還沒有到達戰場的機會,向蘇軍和蒙古軍隊發起了猛烈進攻。當時,雙方的兵力對比是:日軍有38000人,蘇蒙聯軍只有12541人,日軍佔有絕對優勢。然而,朱可夫沉著組織防禦。蘇軍人少,但是坦克和裝甲車卻多於日軍。朱可夫指揮坦克和裝甲部隊連續實施反擊,不斷疲憊和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日軍傷亡慘重。
小松原道太郎原來擔任過駐蘇武官,應該說對蘇軍的作戰樣式有所瞭解,特別是蘇軍一度取消了裝甲部隊,使他記憶猶新。他沒有想到蘇軍的裝甲部隊竟然能如此深藏不露,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他對眼下這個名叫朱可夫的對手瞭解得太少了。日本人沒有想到,他們的一個師可以打敗中國國民黨的軍隊十餘萬人,卻在兵力優於蘇軍的情況下,被打得如此狼狽。
於是,日本開始大規模地向諾門坎地區增兵,為此,還專門組建了第6集團軍實施諾門坎作戰,司令官名叫荻州立兵。這時,日軍兵力已達75000多人,並準備在8月24日向蘇軍發起更大的進攻。然而朱可夫卻悄悄做好了反攻的準備。他使用的戰法是:發揮機械化部隊的優勢,諸兵種聯合作戰!
為了迷惑敵人,朱可夫在實施反攻前成功地進行了戰役欺騙。比如,為了實現坦克攻擊的突然性,他將幾輛坦克卸去了消音器,然後沿前沿陣地不斷地來回行駛,以此讓日軍對蘇軍的坦克調動習以為常;為了隱蔽反攻企圖,朱可夫把幾部功率猛烈的音響裝置搬到前沿,模仿打樁機的聲音,逼真地造成大規模修築防禦工事的假象,讓日軍誤以為蘇軍不是想反攻,而是要實施防禦。
這一切戰役欺騙都取得了成功。日軍沒有料到蘇軍真的發動了反攻,他們的惡夢來了!
8月20日5時45分,朱可夫指揮蘇蒙聯軍向當面日軍發起猛烈的反攻。150架轟炸機、幾百門火炮向日軍前沿陣地、縱深炮兵陣地及部隊集結地域實施了猛烈的轟炸和炮擊。睡夢中的日軍非死即傷,僥倖活命者也被眼前這一切驚呆了。一個名叫小谷的日軍上士這樣記錄當時的情景:
炮彈遮天蓋地般地落在我們的前前後後,真可怕!觀察哨想盡一切辦法找尋敵人的炮兵陣地,但都失敗了。因為敵人的轟炸機在轟炸,殲擊機在掃射。敵人全線獲勝!
隨後,朱可夫下令全線實施進攻,日軍狼狽潰逃。
作戰中,朱可夫展露了他嚴厲果斷的指揮風格。他曾在半天的時間裡,在一個師撤換了2個師長。
當蘇軍向縱深進攻時,朱可夫命令步兵第36師攻打日軍的一個陣地。這個陣地關係到整個戰役的成敗,日軍抵抗得十分頑強,蘇軍這個師傷亡很大,師長發現再次進攻有困難,於是打電話給朱可夫請求暫緩進攻。朱可夫命令他再次進攻。過了一會兒,朱可夫打電話問這個師長是否繼續進攻了,那個師長說,部隊傷亡大,一時還無法向前推進。
朱可夫對那位師長說:「現在,我只問你一句話,你還能不能發起攻擊?」
那位師長回答:「有困難!」
朱可夫立即說:「好,我現在解除你的師長職務,讓參謀長接電話!」
參謀長接過電話後,朱可夫問:「你能否繼續進攻,完成任務?」
參謀長說:「沒有問題,司令員同志!」
「那好,從現在起,你就是師長了!」
可是,這位新的師長還是沒有組織起新的進攻。朱可夫還沒有聽完對方訴說困難的電話,就打斷道:「從現在起,你不再是師長,等候新師長的到來!」
他轉過身,在自己的司令部裡找到一名上校軍官,向他明確了任務,並把炮兵預備隊加強給了他。
第三個師長堅決按照朱可夫的意圖發起了進攻,最後終於攻佔了這個要地。
美國學者奧·錢尼在談到這個故事時說:「這件事情奠定了朱可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位置。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朱可夫成為斯大林的困難排除人,被派遣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危急問題!」
在朱可夫卓越的指揮下,日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傷亡和被俘了61000人,損失了660架飛機,被迫向蘇聯求和。9月16日,蘇聯與日本根據達成的停戰協定結束了諾門坎戰役。
日軍在諾門坎戰役遭到失敗後,才感到自己不是蘇聯的對手,進攻蘇聯無異於以卵擊石。這樣,北進戰略發生了動搖。不久,日本放棄「南北並進戰略」,開始推行南進戰略——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就是日本南進戰略的產物。朱可夫通過諾門坎戰役,成為了改寫歷史的人。或許正因為此,當朱可夫回到莫斯科時,斯大林親自接見,表示祝賀與感謝,並授予他蘇聯英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