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能堡戰役打了多久?坦能堡戰役的最終結果及影響
1914年坦能堡會戰,又稱為坦嫩貝格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是在1914年8月17日至9月2日爆發的。 在1914年8月17日,俄羅斯第一和第二集團軍侵入東普魯士,向首府哥尼斯堡進發。俄軍成功地進入德國,直到德國第八集團軍在8月20日反擊。德軍設計了一個陷阱,讓由南向上的俄國第二集團軍提前進入德國,但德軍從該集團軍兩翼實施鉗形攻勢並將其主力圍殲,俄第二集團軍司令員薩姆索諾夫兵敗自殺。在9月2日,俄軍放棄了整個任務。俄軍從坦能堡會戰後,沒有再向德國領土進攻。
戰役經過
在1914年的那場戰爭爆發前的許多年中,歐洲大國為了應付各種可能的突發事件,已經制訂、修改和批准了種種計劃。在這些計劃中,最有遠見的當然是由伯爵馮·施利芬將軍在他任德軍總參謀長時制訂的計劃。但是,他的計劃卻被接替他的負有盛名的馮·毛奇上將作了破壞性的修改,這對協約國來說是件幸事。
施利芬的計劃是一個兩線作戰的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主攻,同時在東線進行牽制行動,直到對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進攻取得全勝,才對俄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法俄聯盟從1892年起就有了,從那時起到1913年最後一次會議召開,兩國的總參謀部起草、交換和修改了一系列計劃。法國人煞費苦心地想使眼睛緊緊盯著奧匈邊境的俄國人相信,他們的主要敵人是德國人;打敗了它,奧地利也就自然不在話下了。首先在西線打敗德國人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俄國人應該對德國構成足夠的威脅,以便把德國軍隊牽制在東部邊界上。
俄國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但也給自己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俄國人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發佈動員令後部隊的組建問題。
他們發現,要在動員後的15天之內就把部隊集結起來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他們的交通條件很差,而且部隊最近剛剛經過整編;何況,這已經比原定的時間提前了12天。法軍在動員後的第11天才能夠出發,而德國人要快些,這樣,對西線的法軍來說,他們的動員時間與德軍的動員時間存在著危險的差距。為了援助他們的盟國--這是他們當時和後來都很明確的事情--俄國人在動員後制訂的計劃中,同意用2個集團軍在東普魯士對德軍發動進攻。俄國人還同意組成1個新的集團軍,該集團軍將在適當的時候(8月底之後才能準備就緒)調動到第2集團軍的左側,以便向柏林挺進。
這2個集團軍將組成西北方面軍,由日林斯基將軍指揮,司令部設在比洛斯托克。第1集團軍由倫南坎普夫將軍指揮,將在馬祖裡湖以北向前推進,迂迴到敵人的左側;第2集團軍由薩姆索諾夫將軍指揮,將在馬祖裡湖以南向前推進,切斷並消滅馬祖裡湖與維斯瓦河之間的德國軍隊。
戰役開始的時候,俄國第1集團軍由3個軍(第3、4和20軍)組成,並得到5個騎兵師和第5步兵旅的支援。第2集團軍由6個軍(第1、2、6、13、15和23軍,前2個軍後來調到第1集團軍)組成,並得到3個騎兵師和第1步兵旅的支援。這2個集團軍的兵力分別是20萬和25萬,他們在數量上已大大超過了與他們對峙的德國第8集團軍。但是,俄軍在戰前完全缺乏作戰準備,這是這次戰役中的決定因素之一。
除人數外,德國軍隊在各方面都要強於俄國軍隊。德軍由馮·普裡特維茨將軍指揮,下轄4個軍(第11、17和20軍以及1個預備軍)以及各種守備部隊和第1騎兵師。艾恩賽德將軍估計,他們與俄軍的兵力對比是:步兵為1:1.7,騎兵為1:2.7,處於劣勢。
日林斯基命令第1集團軍於8月17日越過邊境,向因斯特堡-安格堡一線進軍。倫南坎普夫將動用他的大部分騎兵切斷德軍左翼與柯尼希斯貝格的聯繫。統帥部的總計劃是要第1集團軍在第2集團軍之前向前推進,以便吸引德軍,然後由第2集團軍攻擊德軍側翼和後方。因此,薩姆索諾夫定於8月19日越過邊境,他的第一個目標即拉斯騰堡-塞堡一線,離邊境大約43公里。
這是個很合理的計劃,如能有效地付諸實施的話,它定會使德軍完全陷入包圍之中。但該計劃的實施全靠第2集團軍不失時機地行動,而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這2個集團軍都是在補給供應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奉命向前推進的。更糟糕的是,俄軍缺乏足夠的通信、運輸和飛機等作戰手段,而所有這些手段對於成功地進行一次集中作戰都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這樣認為,普裡特維茨因集中進攻北面的俄第1集團軍而落入俄軍設下的陷阱。但是,鑒於他手中的兵力比較薄弱,他幾乎別無選擇。他希望在打敗該集團軍後能及時把力量投入到南面的進攻中去。他正確地判斷出,倫南坎普夫將第一個進入戰場,因為他的交通條件優於薩姆索諾夫,而且他知道馬祖裡湖將切斷這2個俄軍集團之間的聯繫。因此,他把他的主力集中在左翼,準備以第1軍、第17軍和第1預備軍,從北向南排列,向俄軍發動進攻。他把第2後備旅部署在戰線的最左側,並派第20軍開到奧特爾斯堡地區保衛德軍的右翼。
倫南坎普夫按指定日期於8月17日越過邊界,不久,他的第3軍就與德軍第1軍接上了火。那天的戰鬥是在施塔盧波嫩附近進行的,雙方均傷亡慘重,進展甚微。17-18日夜裡,德軍向貢賓嫩撤退,俄軍以緩慢的速度尾隨其後,於19日傍晚也到達貢賓嫩。
他們準備在這裡停留一整天(20日)。德軍獲悉了這一情報,因為他們最近發現,西北方面軍同其2個集團軍司令官之間的無線通信都是用一種容易破譯的初級密碼發送的。這一事實令他們難以置信。
指揮第1軍的馮·弗朗索瓦將軍違抗了集團軍司令的命令(這種現象並不只是這一次),在施塔盧波嫩向前推進過遠。普裡特維茨曾想把倫南坎普夫進一步引誘到西邊,在安格拉普河一線與他交鋒,但當時迫於弗朗索瓦的壓力,並得知俄軍止步不前,他極不情願地決定命令集團軍的其餘部隊前進到第1軍的右翼,並於20日發動攻擊。
俄國人可能會說貢賓嫩之戰是一次勝利,但是,這種說法未免言過其實,因為雖然德軍是在當天午夜撤退的,但這是一種為了發動更好的進攻而進行的撤退。如果倫南坎普夫的騎兵部隊參加作戰,而不是在俄軍右翼休息的話,俄軍也許會打贏這場戰役。
俄軍這2個集團軍中的俄國騎兵主要是哥薩克人,由於管理不善,他們幾乎沒有發揮多大作用。在俄軍的左右兩翼德軍幾乎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但是在中部,馬肯森的第17軍所發動的進攻遇到了嚴重挫折,當天下午,該軍已被迫後撤了一段距離。然而,只要德軍能夠重新調整部署--他們似乎沒有理由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就會有充分的機會在第二天打敗倫南坎普夫。
但是,在20日晚,普裡特維茨(以及他的參謀長馮·瓦爾德澤將軍)卻驚慌失措。他似乎對17軍的失敗比對其他2個軍的勝利印象更為深刻。他還得到消息說,薩姆索諾夫已進一步向西推進,將於第二天越過邊境,對德軍右翼構成嚴重威脅。因此,他命令集團軍脫離戰鬥,退到維斯瓦河背後。他不理睬格呂納特和霍夫曼的反對意見,把他的決定用電話通知給毛奇。毛奇(順便提一下,他原來的命令裡也提到過撤到維斯瓦河彼岸的可能性)聽了普裡特維茨的電話談話後大為震驚,以致於他未通知普裡特維茨就採取行動,解除了他和他的參謀長的職務。
與此同時,在那些把戰鬥引向勝利的部下們的不斷敦促下,普裡特維茨和瓦爾德澤重新鼓起了勇氣,儘管他們堅持認為應該中止在倫南坎普夫正面的作戰,但還是同意了由霍夫曼提出的進攻俄國第2集團軍的計劃。對普裡特維茨來說,不幸的是,他沒有向最高司令部上報他已取消了向維斯瓦河撤退的計劃,儘管這樣做是否能夠挽救他的命運還值得懷疑,因為毛奇本來就不想讓他擔任指揮。
量遠離俄國第1集團軍,以便向南推進。由於耽擱了寶貴的1天,德軍不得不以強行軍來彌補時間上的損失。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於8月23日下午到達馬林堡。興登堡在回憶錄中告訴我們,德軍在一名被打死的俄國軍官的筆記本裡發現了一份文件,文件上記載著俄軍發動集中攻勢的詳細計劃。興登堡並沒有說明這一情報是什麼時候到手的,但據推測大概是在他抵達之時得到的。很明顯,這份情況的獲得使德軍司令部對倫南坎普夫的動向沒有把握。直到25日,根據一份被截獲的無線電報,德軍司令部清楚地得知倫南坎普夫的行動非常緩慢,因此魯登道夫決定在其正面只擺上1個騎兵師(欠1個旅)。
薩姆索諾夫的第2集團軍最終於8月21日和22日拖拖沓沓地超過邊境,這個日期大大落後於預定時間。在日林斯基的嚴令之下,他的部隊未等動員完畢就出發了。由於運輸設施不完備,供給體系雜亂無章,士兵缺少食品,而且要在擁擠的沙質小徑上行軍,部隊的情況非常糟糕。集團軍司令似乎一點不知敵人的去向;即使知道,他也沒有把消息傳下去,他的先頭部隊沒有得到正規騎兵的支援。該集團軍內部各單位之間幾乎沒什麼配合,2個集團軍之間更談不上配合了。薩姆索諾夫本應把部隊的位置向很少到前沿的日林斯基匯報清楚,但他卻沒這樣做。日林斯基在自己的軍隊達到較好的戰備狀態之前一般都拒絕讓他們向前推進。
部隊在大約60英里寬的正面上緩慢地向前推進,因為薩姆索諾夫已改變了日林斯基發來的命令--後者並沒有採取行動糾正前者這種違背命令的行為--把部隊向左延伸過遠,以致只有第6軍仍在按原計劃向塞堡-拉斯膝堡一線推進。他以為姆瓦瓦-索爾道鐵路可以緩解他的補給問題,並且抱有向敵側後迂迴的不切合實際的想法。由於過分向左延伸,他在自己的集團軍內部製造了一些大的缺口,而且他同倫南坎普夫集團軍之間的距離也拉得更遠了。
8月23日,第6軍到達了奧特爾斯堡,第13軍到達耶德瓦布諾,第15軍靠近弗蘭克瑙,第23軍第2師到達索爾道東北部,第23軍的其餘部分則返回姆瓦瓦。與此同時,第1集團軍已向佩萊寧肯-達凱明一線謹慎推進。第2集團軍的首次重要戰鬥始於8月23日晚,並持續了兩天。第15軍的先頭部隊與德第20軍在奧爾勞-米哈爾肯一線接觸。俄軍沒有進行偵察,就匆忙與敵人在開闊地展開了戰鬥,結果整團整團的部隊象鐮刀下的麥子仆倒在德軍的機槍火力之下。第二天,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俄軍取得了部分進展。
25日,俄軍第13軍前來支援,對德軍左翼構成威脅,德國後備部隊打了一場令人佩服的阻擊戰後撤退了。艾恩賽德將軍說,在這次戰鬥中,第15軍50名軍官、2000名士兵陣亡,但卻僅僅丟失了2門大炮,只有幾個人被俘。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們在坦嫩貝格的戰績確實更加令人信服。
由於倔強的弗朗索瓦強烈反對魯登道夫發出的正面進攻烏斯道的命令,這些精心安排的計劃在執行中出現了一次小小的波折。
當時弗朗索瓦的炮兵部隊尚未全部到位,因而他極力主張採用間接進攻的辦法。然而,魯登道夫駁回了他的意見。在這場關鍵的5天戰鬥的第一天,北側和中央的戰鬥極為激烈。薩姆索諾夫仍然不知道敵人的行動與企圖,他繼續向奧斯特羅德-阿倫施泰因一線挺進。他根本不知道在25日晚上,德軍截獲了一份情報,對他要達成的目標瞭如指掌。在圖勞,第23軍的第2師趕走了德軍,取得了初步戰績,但在遭到反擊後該師傷亡慘重,節節敗退,差不多退到奈登堡;第15軍打得不錯,到晚上,他們守住了格裡斯利嫩-米倫一線,第13軍幾乎沒打什麼仗,因為電話線被切斷,無線電台受干擾,他們得不到明確的命令,因而花了一天的時間來回行軍。
但是,薩姆索諾夫的災難出現在北部,他的第6軍在那裡徹底敗北,在第一天結束時實際上就已退出戰鬥。該軍處於俄軍右翼,十分孤立。一旦魯登道夫在被截獲的情報的鼓舞下集中起第17軍和第1預備軍來對付它,俄軍第6軍的失敗就不可避免了,因為即使德軍經過長時間的強行軍已疲憊不堪,但德軍佔據了數量上的優勢。然而,俄軍打敗仗更應歸因於他們缺乏情報以及一位師級指揮官對情報錯誤的理解。由於出現這種情況,第6軍軍長發出命令後又收回成命,結果使得2個師在達代湖周圍同德軍的側翼運動可怕地纏在一起,他們向比紹夫斯堡的有秩序的撤退變成了向奧特爾斯堡的潰逃。在潰退時,俄軍的隊伍有時前後拉開20英里。
8月27日和28日,德軍與俄軍的第1軍在烏斯道周圍交戰,這是這場戰役的最關鍵的時刻。從清晨時分起,雙方的炮兵就開始了對攻,結果德軍的炮火壓住了俄軍的炮火。到傍晚時分,德國步兵猛攻烏斯道,他們幾乎未遇到什麼抵抗,因為那些在炮戰中倖存下來的半饑半飽的俄國士兵已沒有情緒作戰了。到第2天上午11時,第1軍被粉碎,通往奈登堡的道路已暢通無阻。然而,俄23軍的第1步兵旅從索爾道南部意外地發動了反攻,並在海因裡希斯多夫地區取得初步的成功。為此,弗朗索瓦不得不停止向奈登堡進軍來恢復戰場的態勢。
到27日夜裡,俄國第1軍剩下的兵力--各個師來的大約5個團,外加5個炮兵連--佔領了索爾道以北的陣地。28日清晨,弗朗索瓦發佈一系列命令,目的就是要把他們趕到南面去並使其退出戰鬥,但是俄軍沒等德軍採取行動就撤退了。這時俄軍左翼已暴露,中央很容易被合圍。然而;對德軍第20軍來說,中部的情況並不太好,魯登道夫害怕防線被突圍,竟一時慌了神,命令弗朗索瓦全軍向北挺進,到拉納去支援中部的戰鬥。但是弗朗索瓦意識到斷敵退路的極端重要性,出於對任何他不贊同的命令都滿不在乎的性格,他繼續按原定路線行軍。到第二天,他所在的軍已經切斷了俄軍南逃的路線。
8月27日,中部的戰鬥仍然很激烈,雙方傷亡慘重,俄軍第15軍衝入了德國第20軍的陣地--這促使魯登道夫向弗朗索瓦下了增援的命令。但是到了晚上,第15軍已被牽制在海登米爾-瓦爾斯多夫-米倫一線。當在他們左邊作戰的第23軍第2師差不多被趕回到奈登堡的時候,第15軍的左翼危險地暴露出來。
第二天,魯登道夫命令第17軍和第1預備軍停止追擊被打敗的俄第6軍。而轉向西南進攻位於中央俄軍右翼的第13軍。該軍軍長克留耶夫將軍正從阿倫施泰因向霍恩施泰因行軍去支援第15軍。整整一天,他的軍受到來自北部和東北部敵軍的攻擊,到黃昏時,第13軍還沒有拿下霍恩施泰因,也無法同第15軍取得聯繫。
俄國第2集團軍已處在崩潰的邊緣。總的來說.該集團軍的士兵在近乎斷糧的惡劣條件下表現得非常英勇,但現在,他們再也挺不住了。一貫糟糕的通信聯絡實際上已經中斷,各軍指揮官之間失掉了聯繫,每個軍都對自己正面和兩翼的情況一無所知。
薩姆索諾夫曾前往第15軍軍長馬爾托斯將軍那裡與之探討形勢,馬爾托斯是他唯一真正出色的高級指揮官。馬爾托斯極力主張他趁為時不算太晚時趕緊撤退.但薩姆索諾夫不同意,因為他覺得,如果能佔領奈登堡,戰局還是可以得到穩定的。但這是個完全不切合實際的想法,他很快不得不改變這一想法。8月29日和30日,德國3個軍向俄軍中央發動了強大攻勢,毫不留情把他們趕到正等著他們的弗朗索瓦部隊陣前。弗朗索瓦的軍已封鎖了俄軍沿奈登堡-維倫貝格一線撤退的道路。
25日,弗朗索瓦的第1軍在離阿爾塔莫諾夫的主陣地僅一天路程的地方下了火車,而阿爾塔莫諾夫的50個騎兵中隊竟沒有1個中隊知道這一情況.魯登道夫給弗朗索瓦的命令是在26日清晨發動進攻,拿下烏斯道,但弗朗索瓦仍缺少炮兵部隊,因而認為自己尚未淮備就緒。然而,魯登道夫仍堅持原來的命令。但是,弗朗索瓦是這樣一位將軍:如果他認為上級的命令不正確,便決不拿自己的部隊去冒險。所以,儘管他在26日發動了進攻,但他並沒有全力以赴;塞本於當天正午攻下。阿爾塔莫諾夫對駐守在勞騰堡的米爾曼第5後備旅發動的進攻完全是瞎胡鬧,弗朗索瓦的部隊很快就把它擊退了。
經過這2次勝利之後,德軍的防線已經推進到海因裡希斯多夫-格拉勞一線。鑒於部隊疲憊不堪,又缺少大炮,弗朗索瓦和他的先頭師師長馮·康塔決定把對烏斯道的進攻推遲到第二天。
戰役點評
霍夫曼非常肯定地認為,弗朗索瓦拒絕在26日發動進攻是俄國第2集團軍全軍覆滅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在炮兵未全部到位的情況下發起進攻,弗朗索瓦的進攻很可能會失敗,這樣,薩姆索諾夫就有時間在包圍圈尚未合攏之前把他的集團軍撤出來。
弗朗索瓦命令他的炮兵於27日上午4時開始炮擊烏斯道,他的第1師和第2師將於1小時後發動圍攻。但是,如前所述,士氣低落的俄國步兵儘管有極好的防禦陣地,卻沒有堅持戰鬥,德軍第1軍實際上輕而易舉地取得勝利。但是,拿下烏斯道之後,弗朗索瓦再次表現出了他的獨立性,只是在他再次違令之後,中央俄軍的命運才最後被決定了。
德第20軍曾一度遇到俄軍的猛烈進攻,魯登道夫一時驚慌失措,命令第1軍改變方向向北進軍。但是,弗朗索瓦不顧第20軍可能面臨的危險,仍把眼睛中牢盯在奈登堡-維倫貝格公路以及通往森林的各條小路上。他知道切斷俄軍逃跑的必經之路將給俄軍帶來災難性的結局。因此,他命令部隊繼續向東推進,封死合圍圈的缺口,把薩姆索諾夫的殘兵敗將緊緊包圍起來。
違抗命令,實難寬恕,但如果一位高級軍官從不冒險,只顧保全名譽,那麼他就可能坐失良機。弗朗索瓦就是一位敢作敢為的出色戰將,而且令他的上級無可奈何的是,他所堅持的東西往往都是正確的。我們不能說魯登道夫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完全是弗朗索瓦在坦嫩貝格戰役中兩次拒不從命的結果,但如果沒有弗朗索瓦的兩次抗命,魯登道夫是不會取得如此徹底的勝利的。
坦嫩貝格戰役是一次由高級指揮官的性格和個人表現決定勝負的戰役。毛奇撤換馮·普裡特維茨幾乎肯定沒有做錯,因為後者失去了主動權,失去了參謀人員的信任和爭取勝利的決心;在這種情況下,整個部隊的士氣要不了很久就會一蹶不振。上了年紀的興登堡與比較年輕的魯登道夫搭檔,真是珠聯壁合,令人鼓舞,前者發揮威信,後者表現職業特性。不僅如此,魯登道夫、他的參謀軍官霍夫曼以及他的第1軍軍長馮·弗朗索瓦,都是隨時準備支持他們作出的判斷並勇於承擔風險的人物。
俄軍將領們的表現剛相形見絀。方面軍司令日林斯基既不能激發人們的信心,也很少出現在前線,兩位集團軍司令也不願進行配合;總之,他們年事已高,力不勝任。誠然,由於體制落後,他們的後勤供應嚴重不足,但這並不能改變如下的事實,即他們在戰略戰術的應用上遠遠趕不上德軍將領。
從軍事藝術而言,坦能堡戰役可以說是古代偉大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會戰在20世紀的再現和放大,戰略上以內線作戰攻其一路,戰術上採取擊潰兩翼再合圍中央主力。20世紀最傑出的軍事思想家富勒只用了一句話來評價這場會戰:"就這樣,這個偉大的會戰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