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力浦國王之戰什麼時候發生的 菲力浦國王之戰爆發的歷史背景

菲力浦國王之戰什麼時候發生的 菲力浦國王之戰爆發的歷史背景

歷史故事

菲力浦國王之戰什麼時候發生的 菲力浦國王之戰爆發的歷史背景

菲力浦國王之戰(King Philip's War)也稱為梅塔卡姆戰爭(Metacom's War)或梅塔卡姆叛亂(Metacom's Rebellion),菲利普王戰爭,指的是公元1675年至1676年,由印第安萬帕諾亞部落酋長菲力浦王(1638-1676年)所發動的反抗英國北美殖民地的嚴酷統治的戰爭。

一百零二名英國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輪船抵達北美後,印第安人和北美殖民地人民之間開始發生關係,在最初一段時間,他們親如兄弟,但當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人口增加和取得優勢以後,雙方之間爆發了持續不斷的矛盾與對抗。直至戰爭的頭一年,這種矛盾與對抗再也不可調和,一般的矛盾與對抗終於演變成了全面的戰爭與不斷的血腥報復,菲力浦國王之戰於是爆發。這是北美大陸被發現後,火炮與槍聲的第一次瘋狂鳴響。

戰爭背景

公元1620年9月16日,在牧師布萊斯特率領下,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三十五名清教分離派教徒連同一些可能具有清教宗教信仰的五十三名工匠 、漁民和貧苦農民以及十四名契約奴,總計一百零二人,為尋求宗教自由、逃避英國國內的高壓統治和求得生存,於英國普利茅斯港登上著名的"五月花號"輪船前往早已為哥倫布所發現的北美大陸,是年11月21日,在經歷了近兩個多月的海上顛簸後,他們終於到達了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馬薩諸塞州小鎮普羅文斯敦,於感恩節後第一天在美國普利茅斯港地方登陸。

此時,適逢北美大陸的冬季,天氣嚴冷,大雪覆野,寒冷飢餓令這批早期移民陷入絕境,有一些人在飢寒交迫中死去,恰好為原先就已居住在北美大陸的印第安人所發現,印第安民族天生熱情好客,自然不會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見死不救。

而此時又正好是生活於北美洲東岸印第安人遭受到傳染病"天花"嚴重襲擊的兩年之後,那次"天花"的嚴重襲擊使得大批土著居民死亡,村落幾近荒蕪,印第安的酋長(其中即有後來發動菲力浦國王之戰的印第安人,萬帕諾亞部落的酋長,菲力浦王的父親邁斯色以)自然樂意讓這些遠方的來客到這些遺棄的村落安身,並與他們結為友好聯盟。

於是,印第安部落給予了這些歐洲來的移民以慷慨的援助,送來了生活必需品,並且教導他們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等生存方法,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這些來自歐洲的移民終於拜託了困境,並逐漸習慣了在當地的生存方式。

次年,移民們得到豐收,大擺火雞宴,和印第安人舉杯同慶,歡宴持續三天三夜。期間雙方也同意了一個和平、友好的協議:印第安人歡迎他們在其中一塊原屬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建造屬於新移民自己的村莊。這個時刻原本是雙方友誼逐漸鞏固的開始,但不幸的是,友好的關係並沒有持續太久。由於不再像以前一樣需要印第安人的援助,一些新移民慢慢淡忘了他們一開始遭受的困難以及受到的幫助;再加上更多新移民不斷的湧入,雙方的不信任感逐漸升高,摩擦產生越來越多;一些新移民甚至不容忍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試圖教導、說服印第安人他們的信仰是不正確的。

公元17世紀60年代,新英格蘭基督教教長約翰已經轉化了幾百名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還建立了幾個"祈禱鎮"。但是在他向"萬帕諾亞"酋長( Wampanoag, Metacomet)傳達福音時,酋長"梅塔科米特"(即後來因反殖民擴張戰爭而名聲大噪而被英國人稱作的"菲力浦國王"(King Philip)的著名人物)一把抓住教長的大衣,扯下一粒紐扣舉到教長眼前。聲稱他對基督教的興趣,就像對這粒紐扣一樣--然後,他甩手就把紐扣丟到了地上。

菲力浦王的父親--老酋長"邁斯色以"( Massasoit )曾經和殖民地移民建立了友好關係。他已經出讓、轉賣了大片土地給新移民。然而,不斷蜂擁而來的移民對土地的渴求沒有止境。新英格蘭殖民政府用各種辦法迫使周圍部落出賣土地。而印第安人部落之間的戰爭糾紛,使得酋長們對槍支彈藥的需求不止,在毛皮和土產不夠的情況之下,只好以土地交換。

公元1661年,老酋長"邁斯色以"去世時,部落已經陷入殖民地包圍之中,印第安人到市鎮去,就得遵循殖民地法律。印第安人醉酒倒在大街上,就要被抓去抽皮鞭,或者服十天勞役。清教徒殖民政府的法律嚴厲,讓印第安人備受束縛,心中積怨日深。

公元1662年,菲力浦的哥哥萬薩塔(Wamsutta)(1634–1662年)繼任酋長不久,就被人指控違反先前與殖民當局訂立的土地條約而擅自出賣土地。儘管他有酋長之尊,還是在刺刀之下被約翰·溫斯羅普的兒子喬賽亞·溫斯羅普武裝押送到馬塞諸塞進行審判!

更為蹊蹺的是,在法官的傳訊之後,萬薩塔酋長居然在溫斯羅普家中突染暴病,不到一周就就去世了,在位不到兩年。菲力蒲王懷疑是殖民地政府下毒害死。就這樣,菲力蒲王心懷著對白人殖民者的怨恨,繼承了哥哥的酋長之位。

無論萬薩塔酋長是否為殖民當局所害,這件事在萬帕諾亞格的土著人看來都是極大的敵意,是對土著人的精神權威和政治權威的徹底否定。喪失了精神支柱﹑喪失了政治權威,一個自由主體也就不成其為"主體"了,這種累積的威脅感激起了土著人對清教移民的巨大敵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