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特克人出現於什麼時候?簡介其歷史發展
阿茲特克人(Aztec)北美洲南部墨西哥人數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其中心在墨西哥的特諾奇,故又稱墨西哥人或特諾奇人。
約130萬人(1977),主要分佈在中部的韋拉克魯斯、莫雷洛斯、 格雷羅等州。 使用納華特語,屬印第安語系猶他-阿茲特克語族。原有象形文字。
多信阿茲特克原始宗教眾神,如"太陽神"、"月亮神"、"春神"等,特別是守護神"威濟洛波特利"(戰神),並以戰俘祭奠神靈。在被西班牙征服之後,大多數阿茲特克人(現代的墨西哥人)都信仰了天主教。
阿茲特克人(Aztec,英]['aztek] [美]['az、tεk])又譯阿茲台克人,阿茲特卡人,是墨西哥人數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中心在墨西哥的特諾奇,故又稱墨西哥人或特諾奇人。
主要分佈在韋拉克魯斯、莫雷洛斯、格雷羅等州。屬印第安人美洲支。使用納瓦特爾語。
阿茲台克人最先居住在墨西哥西部的海島上,11世紀開始遷移到現在的位置。
根據傳說,他們得到神的啟示,如果一隻鷹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條蛇,那就是定居的地方。1325年,他們在首領特諾克帶領下,在特斯科科湖的兩個島上建立了特諾奇提特蘭城(Tenochtitlan,今墨西哥城)。
阿茲特克人原屬納瓦語(Nahuatl)系發展水平較低的一個部落,後來因吸收、融合這個地區其他印第安優秀文化傳統而迅速崛起。公元 11~12世紀間,從北部遷入墨西哥中央谷地,1325年在特斯科科(Texcoco)湖西部島上建造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城。
1426年,阿茲特克同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結成了"阿茲特克聯盟",由阿茲特克國王伊茲科亞特爾(Itzcoatl)任首領,勢力日盛,在谷地建立了霸主地位。繼承人蒙特祖馬一世(Moctezuma I)及其後的國王不斷對外用兵,開疆拓土,至16世紀初,其疆域東西兩面已抵墨西哥灣和太平洋沿岸,北與契契梅克為鄰,南至今日之危地馬拉,人口約300萬,發展到極盛時期。
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an Cortes)利用印第安人內部矛盾,進攻阿茲特克國,蒙特蘇馬二世(Moctezuma II)在入侵者面前動搖不定,最後成為西班牙殖民者的傀儡。1520年6月向人民勸降時被群眾擊傷而死。
科爾特斯在所謂"悲慘之夜"僥倖逃命後,又於1521年捲土重來,阿茲特克人在新國王誇烏特莫克(Cuauhtemoc)率領下,與圍城的西班牙殖民者展開殊死搏鬥,最後由於糧食和水源斷絕,加之天花肆虐而失敗。
1521年8月,西班牙人佔領特諾奇蒂特蘭,在城中大肆屠殺,並將該城徹底毀壞,後在其廢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操納華特爾語(Nahuatl)的民族,15世紀和16世紀初,曾在今墨西哥中、南部建立一帝國。其名源於其發源地名阿茲特蘭(Aztlan,意為"白地"),此地位於墨西哥北部。他們也根據其遠祖特諾奇(Tenoch)一名,而稱為特諾奇卡人(Tenochca);也可能根據墨茨利阿潘(Metzliapan,意為"月湖
")一名,而稱作墨西卡人(Mexica),該湖名即特斯科科(Texcoco)湖的帶有神秘色彩的名稱。
由特諾奇卡人一名,派生出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這個著名城市的名稱﹔由墨西卡人一名,派生出此城及其周圍谷地的另一名稱,此後又泛指整個墨西哥國家。
阿茲特克人自稱庫爾華-墨西卡人,把自己族名與科爾華坎(為墨西哥谷地文明最先進的一個民族的中心)這一地名聯繫在一起。
在1492年時,新世界裡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就是中美洲(Mesoamerica),也就是現今的墨西哥及猶加敦半島之處,當地居民被稱為阿茲特克人,也被稱為墨西加人(Mexica)或鐵諾奇人(Tenochca)。他們以首都鐵諾奇帝蘭(Tenochtitlan),也就是現今的墨西哥市為中心建立了偉大的文明,而鐵諾奇帝蘭可算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估計高達二十萬,而且被認為比當時歐洲的任何一座首都都還要亮、乾淨。
他們的社會靠先進的農業技術維生,並帶給世界很多重要的糧食,例如蕃茄、玉米、可可及辣椒。不過阿茲特克人沒有馬、牛等大型牲口,雖有輪子,但只用在玩具上,因此阿茲特克人的運輸能力不佳,只靠人力來搬運所有物品。
在西班牙征服者科提茲(Cortez)的軍隊攻擊下,阿茲特克人很快就被擊敗了,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據估計,阿茲特克的人口在1520年有一千兩百萬人,但到了1600年已銳減到100萬人。西班牙人也與阿茲特克的敵人結盟來擴充軍隊陣容,並且因使用鋼鐵及火藥等武器而佔上風。
阿茲特克人族源不明,根據其本族傳說,他們在12世紀以前是墨西哥平原北部一個狩獵兼營採集的部落,後來才出現後中美洲。他們可能屬於大南移的民族之一,這次大南移對托爾特克文明的消失有影響。阿茲特克人定居於特斯科科湖上諸島並於1325年築起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城,此城一直是他們的主要活動中心。阿茲特克人能夠建成國家並最終形成帝國,主要依靠其著名的農業制度,使全部可用土地深耕細作,灌溉系統縱橫交錯,並墾植沼澤地成為良田,以是生產力甚高,國富民豐。
伊茲科阿圖(Itzcoatl)統治期間(1428~1440),特諾奇蒂特蘭與其鄰邦特斯科科及特拉科潘(Tlacopan)結盟,成為墨西哥中部霸主。後來又以商貿及征服為手段,發展成為帝國,轄有400~500個小邦﹔1519年前後,人口約達500萬~600萬,幅員207,200平方公里(80,000平方哩)。特諾奇蒂特蘭鼎盛時期,本城佔地13平方公里(5平方哩),居民14萬人,成為中美洲文明中人口空前稠密之地。
阿茲特克國家實行專制體制,軍隊發揮主導作用。事實上,戰爭中的驍勇是阿茲特克社會中最可靠的晉陞途徑。這個社會儘管等級森嚴,階級明顯,但個人地位甚易陞遷。祭司與官僚階級參與帝國政務,社會底層是契約奴僕及不附加條件的奴隸。
阿茲特克宗教是融合性的,吸收了許多其他中美洲文化的因素。他們的信仰,本質上與更早的部落──主要是瑪雅人──的宇宙觀點有很多共同之處,如﹕現在的地球是一連串創世活動中最後一次的產物﹔地球的位置,介於13重上天與9重地獄之間。阿茲特克人的主神有戰神維齊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太陽神托納蒂烏(Tonatiuh),雨神特拉洛克(Tlaloc),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Quetzalcoatl)。人祭之風盛行,常以受害人之心或血獻祭太陽神。
與阿茲特克宗教密切相連的是曆法,祭司所掌管的繁縟的祭祀和慶典的週期,即以曆法為據。阿茲特克歷(Aztec calendar)為大多數中美洲民族所習用,由一個365天的太陽年及一個260天的神聖年所組成﹔兩個年度週期平行運轉,產生一個52年的大週期。
1519年西班牙探險者到達美洲時,阿茲特克帝國仍在擴張,社會仍在進化發展,但被外來者所遏止。阿茲特克末代皇帝蒙特蘇馬二世(Montezuma II,1502~1520年在位)被俘,死於囚禁之中。帝國迅速為裝備精良的歐洲人所征服。
阿茲特克人於1160年由北部的阿茲特蘭(鷺之地),經過兩個世紀的漂泊生活後,定居於墨西哥河谷。1325年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城(今墨西哥城)。14~15世紀疆域擴展,達到瓦哈卡和特萬特佩克,北部及至聖路易斯波托西,東南達到危地馬拉,盛極一時,號稱"阿茲特克帝國"。1518~1521年,西班牙殖民軍將領H.科爾特斯佔領特諾奇蒂特蘭。阿茲特克"帝國"的統治,由於內部原因和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在蒙特蘇馬二世在位時告終。
阿茲特克"帝國"對墨西哥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形成曾產生深遠影響。帝國的主要社會組織是部落聯盟。每個部落由20個氏族組成。有部落議事會,由4名行政官吏實行集體管理。部落組織形式不斷改變,以適應定居生活的需要。捕獲的戰俘,部分作為人祭,部分淪為奴隸。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財富分配出現了明顯的不均,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已有階級和早期國家的萌芽。上層由武士和祭司組成,中間有商人和工匠,最低層為奴隸。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玉米、豆類、棉花、煙葉和劍麻等;沿海居民從事漁業。利用積泥和堆肥創建可供常年灌溉施肥的"水上田園"。經濟、文化和藝術得到高度發展。
14~16世紀經歷了文藝昌盛時期,吸收、發展和豐富了托爾特克人、米斯特克人的文化。除有象形文字外,天文學和醫學也很發達。特諾奇蒂特蘭建有宏偉的宮殿和神殿金字塔。供祭祀的宮內牆面飾有浮雕、壁畫及花紋。曾製作各種造型美觀的陶器。為著名的拉丁美洲四大文化基地之一。在服飾方面,男子披短披肩,婦女穿裙子和白色長背心。男女均戴大耳環。阿茲特克人今已成為現代墨西哥居民的組成部分,只有少數人尚保留舊的經濟結構和傳統文化習俗。
在公元1100年之後,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墨西哥中央峽谷地區,政治的控制力陷於一片混亂。可能是來自北方部落的阿茲特克人,就開始往峽谷遷徙,並侵佔中央大湖沿岸的小城鎮,勢力因而逐漸壯大。直到公元第15世紀末期,阿茲特克人已經控制了整個墨西哥中部,並成為一個能夠從其它敵對部落獲取貢金的軍事帝國。
阿茲特克文化在承接過去的文明與經驗之後,就一直停滯不前,很少有新的發明出現。他們是依靠龐大的人口,來支撐農業的發展。同時,也興建雄偉的巨大建築,並以許多的美工藝術來作裝飾。雖然他們是熟練的金屬技工,但從來都沒有見過鐵。而且,因為一直都沒有適合用來拖拉的動物,讓他們缺乏誘因去發明可供使用的輪子。
阿茲特克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喜歡用祭品。有這麼一個傳說:必須用人的鮮血供奉太陽,他才有力量每天從東邊升起。用活人當祭品的數量更是可觀,一天之內用掉數千人常有的事。這些人通常被斬首或剝皮,或是活活被挖出心臟。他們被帶到金字塔的頂端(最接近太陽的地方),讓血沿著石階流下。由於阿茲特克的經濟主要依靠玉米的生產,而他們相信農作要有好收成得依靠祭祀鮮血才行。
由於常常需要用活人祭祀,讓阿茲特克人不太在乎對附屬城市的控制,因為這些城市如果起來反抗的話,正好給予他們在戰爭中俘虜新的犧牲者的機會。在和平時期,他們會嚴格安排一些只為作戰而作戰的"榮冠戰爭"(Garland Wars),目的是考驗武士的勇氣和戰技,同時擄掠犧牲者。他們以木棒重劈和打擊敵人,有時甚至可以致命。這些棍棒通常會裝上用黑曜石製成的石刃,以增加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