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亨利三世為英格蘭帶來了什麼?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亨利三世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亨利三世,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從1216年獲得統治權直到1272年,如此穩固的統治在古代社會是很難得的。一般而言,平順而持久的「大治」之世,需要君主本人有較為平緩的性格,國內政治局勢也需要平穩而少爭鬥。亨利三世任期雖長,但國勢卻不太平!他的一生都在同各種勢力作鬥爭,可以說是傷透了腦筋。
一、亨利三世的親政之路
亨利三世的父親,正是那位將英格蘭折騰得天翻地覆的約翰王,亨利9歲繼位也與其父的突然失勢有直接關係。在約翰王將國內的教俗貴族和人民通通得罪完之後,忽然在滿腔憤懣中去世了。約翰王一死,眾多反對他的伯爵們,便趁機以輔佐亨利為名奪取了王國的攝政權,英國政治秩序在《大憲章》規定的模式下平穩運行。
亨利身上終究流淌著父親的血,小亨利成人之後,還是表現出了金雀花王朝君主特有的「善於折騰」的個性。羽翼漸豐的亨利開始意識到,那些在他身邊行「輔助」之功的伯爵們是君主集權的最大阻礙。並且,約翰王那早逝的兄長曾為王國留下了一位有優先繼承權的女兒「布列塔尼的佳人」埃莉諾,如何處置這位公主也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按照「長子長女繼承製」,英格蘭的君主之位早在1203年就應傳於埃莉諾,但亨利之父約翰王在1202年就已非法將其俘獲。約翰王的奪權行為時常被人提及,這讓亨利不得不加緊處理公主以及與她關係緊密的人士。英格蘭東南部常有農民發動起義,打著埃莉諾的旗號反對亨利執政。若這位公主安心呆在城堡中也就罷了,可埃莉諾是一位心高氣傲的佳人,她本人也樂得作為反動勢力的口號。
埃莉諾被關押的城堡由權臣彼得·莫裡負責看守。恰恰在此時,莫裡對宮廷事務的干預也遭到了亨利的不滿。國王於是制定了一個一石三鳥的計劃,想要在鎮壓叛亂的同時,解除攝政貴族與公主奪權的威脅。
一方面,亨利三世剝奪了莫裡對公主的看守權,並以此為由削奪了他在宮廷中的部分權力。大臣們見莫裡失寵,也開始對其落井下石。有人告發莫裡曾企圖與法王合謀,將埃莉諾偷渡至法蘭西。這樣一來,亨利重新以謀逆罪判處與此事相關的數十位大臣受懲,宮廷內的權力爭奪遂以青年國王的勝利告終。
埃莉諾由於失去了幫手,實力再也不如以往那麼使人介意了。亨利在處置過暗中作梗的大臣後,開始用安撫政策對公主施以好意。一開始,國王將埃莉諾從監獄中調出,重新讓其回歸城堡,並且交代侍從,要按照王室公主的規格為其服務。此後,埃莉諾也知趣地同國王和好,並越來越獲得王室應有的待遇,甚至還獲准佩戴過象徵王室權威的金王冠。由此,埃莉諾奪權的威脅也被亨利化解。
二、貴族分離主義和議會
亨利在權力穩固後,終於放心大膽地開始親政。從40年代開始到70年代初,亨利親政期內的英格蘭仍舊不太平,這表現在國王愈發急迫的集權主義同貴族的分權趨向相抗衡,而導致的對英國國家立法、司法、行政權等至高權力歸屬與限制問題的探討和爭奪。
亨利率軍參與了對威脅教皇權益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的意大利戰爭,但這場耗資甚巨的戰爭卻遭到國內伯爵們的反對。人們清楚地知道,亨利三世與教皇的勾結,其實是為其次子埃德蒙德謀得權位而做準備,人們當然不允許國家的財富被這樣無度揮霍。以西蒙·德·蒙德福特為首的伯爵向國王重新提出要實踐《大憲章》上的要求,申請與國王和伯爵在議會內分享權力。
西蒙·德·蒙德福特領導下的英格蘭伯爵們要求國王定期召開議會,但亨利三世不准。西蒙·德·蒙德福特遂聯合一些有產騎士和對國王不滿的貴族起兵造反,並成功地打退了王室軍隊。蒙德福特佔領倫敦之後,正式成為了與亨利分庭抗禮的統治者,在其統治期間,還召開了第一次由有產者直接選舉的會議,這在英國議會史上的意義是非凡的。
貴族同國王的戰役從50年代末開始,一直持續了10多年。期間亨利與其子愛德華曾數度被俘,後又數次重新繼位。反對軍最優勢時曾佔領了倫敦,甚至整個英格蘭東南部都成了叛軍的領地。他們強迫亨利三世宣讀「牛津條例」,王權第一次主動向貴族低頭,這在諾曼征服後的英國史上還是首次。但是,貴族的力量還是不足以戰勝王黨,在60年代末,經由教皇調停,貴族與亨利達成協議,雙方在互相妥協的基礎上決定停止紛爭。
這場貴族分離主義者挑起的大戰席捲了英格蘭南部,最終將憲政的種子種在了英國人民的心裡。包括失地王約翰時代的《大憲章》,亨利三世時代由西蒙·德·蒙德福特主持的「議會」,英格蘭民族歷史上最重要的兩大制約王權的要素已經產生,它們必然會在今後的歷史長河中產生巨大的影響。
英國人對亨利三世其實沒什麼好感,甚至有人認為,他就是為英格蘭走向憲政而生的「倒霉蛋」。其實除了英國人討厭他之外,猶太人對他也不大待見。亨利三世在1253年頒布的《排猶法令》,導致英格蘭猶太人的地位降至谷底。《法令》中明確表明,假如猶太人不能直接為國王服務,那麼他將必須離開英格蘭。亨利對猶太人的態度其實是搖擺曖昧的,他曾利用猶太商人為其籌集反對叛黨的資金,而後又想通過斷交猶太商人而與大陸勢力切割,這樣功利主義的統治政策無法為其帶來好名聲。國內一些善於「把握風向」的官員和貴族們藉機大肆敲詐猶太人,有的甚至將逃離英格蘭的船票炒到駭人聽聞的價格,這不得不說是亨利統治時期的又一大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