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大蠻族之斯拉夫人簡介:斯拉夫有榮譽、光榮的意思
斯拉夫人(英語:Slavs,俄語:),他們在羅馬帝國時期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已知最早使用「斯拉夫人」這個詞的是6世紀的羅馬人普羅科皮烏斯(Procopius)用希臘語寫下的「Sklaboi(Σκλάβοι)Sklabēnoi(Σκλαβηνοί)、Sklauenoi(Σκλαυηνοί)、Sthlabenoi(Σθλαβηνοί)或Sklabinoi(Σκλαβῖνοι)。
現今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谷,被認為是斯拉夫人的故鄉,主要分佈於東歐和南歐。斯拉夫按照斯拉夫語族中的含義,有榮譽、光榮的意思。
民族分類
西支維內德人(西斯拉夫人)(中歐地區):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
東支安特人(東斯拉夫人)(東歐地區):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盧森尼亞人;
南支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東南歐-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馬其頓人,波斯尼亞人,保加利亞人。
民族歷史
關於斯拉夫人的起源,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1世紀末和2世紀初的古羅馬文獻,羅馬作家大普林尼著的37卷《自然史》中,提到在維斯瓦河一帶居住著維內德人,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亞志》一書中,也把生活在日耳曼人東邊的居民稱為維內德人。
據考證,維內德人即古代斯拉夫人,1-2世紀曾分佈在西起奧得河、東抵第聶伯河、南至喀爾巴阡山、北瀕波羅的海的廣大地區。現今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谷,被認為是斯拉夫人的故鄉,後來,由於南斯拉夫人同拜占庭聯繫密切,多見於史料記載,所以「斯拉文人」或「斯拉夫人」就成為各斯拉夫民族的統稱。
4-6世紀,斯拉夫人中開始出現部落聯盟。由於民族大遷徙的衝擊,逐漸分化為3大支系,並出現不同的名稱:西支稱維內德人,東支稱安特人,南支稱斯拉文人。
6世紀,斯拉夫人開始侵襲拜占廷帝國的巴爾幹屬地,最早的斯拉夫國家出現於捷克地區,號稱薩摩公國,建於623年,至7世紀,保加利亞人已在巴爾幹半島定居,680年,保加利亞人建立了斯拉夫-保加利亞王國,9世紀前,斯拉夫人信奉多神,西斯拉夫主要崇拜大神佩龍(司雷電),東斯拉夫更推崇太陽神和火神,南斯拉夫敬奉天神和水神。
830年,大摩拉維亞國建立,烏克蘭人於9世紀末建立了強大的基輔羅斯,10世紀初建立捷克公國,而波蘭王國則誕生於965年,到19世紀後半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在絕大多數斯拉夫國家裡,都形成了現代民族,每年的6月25日被定為斯拉夫人的友誼團結日。
社會制度
直到6世紀,斯拉夫人仍處于氏族公社制的階段,但已經出現了比較鞏固的軍事組織,部落會議在原始的民主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時,農業已經成為了主要的生產活動,同時從事畜牧業、漁業和養蜂業。各種手工業,如冶金、紡織、皮革、木工、制陶等也有發展。此時的住房比較簡陋,一般是半地窖式的土屋,近似正方形。住地大都選擇在山林水澤附近。
斯拉夫人同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一樣,有著牢固的村社制度,但並沒有的廣泛使用奴隸,戰俘可以享受自由人的待遇。他們的社會發展超越了奴隸制的階段,直接從原始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
宗教信仰
主要信仰
東正教、天主教
原始信仰
斯拉夫神話是斯拉夫民族特有的一個神話體系。已傳承了超過3000年以上。按地區來分,斯拉夫神話大略可分為東斯拉夫神話與西斯拉夫神話。東斯拉夫神話主要流傳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西斯拉夫神話則主要流傳於波蘭的北部地區,鄰近波羅的海。
可惜的是與希臘神話跟埃及神話不同,斯拉夫神話並沒有來自信仰者的第一手文獻資料。然而,古老神話的片斷還是通過口頭流傳的敘事史詩(往往會為其譜上曲,並演唱作為民間歌謠)、民間傳說、和民俗節日而保存。在1000多年後的21世紀,隨著東歐民族主義的復興,被淹滅良久的斯拉夫神話重新引發了人們研究和復原的興趣。
最先在著作中提及斯拉夫神話的,是6世紀拜占庭學者普羅科匹厄斯。他提到西斯拉夫的一個部落主要崇拜一個「司雷電的神明」,以及一些惡靈和精靈。儘管沒有提及名字,但普遍認為「司雷電的神明」指斯拉夫神話中的大神佩龍。另外一部重要的著作是12世紀初的《原初編年史(Primary Chronicle)》,裡面記錄了東歐地區及俄羅斯境內早期的異教信仰和歷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