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琳娜:歐洲首位女皇的一生是如何度過的?

伊琳娜:歐洲首位女皇的一生是如何度過的?

歐洲歷史故事

伊琳娜:歐洲首位女皇的一生是如何度過的?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伊琳娜女皇的一生是經歷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她都有什麼秘密呢,請聽我詳細道來。

作為中國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武則天在史書中的形象極其不佳,只要是反對她的人都會遭到殺害,真可謂六親不認、冷酷絕情。無獨有偶,在千餘年前的歐洲也有一位相似的狠角色,為了稱帝竟然虐殺親生子,所作所為令人髮指。這個狠角色,便是歐洲首位女皇、東羅馬(又稱拜占庭)伊蘇裡亞王朝末代皇帝伊琳娜。

伊琳娜女皇畫像

伊琳娜生活的年代,大致相當於中國由盛唐向中唐過渡的時期(753-803年)。根據史料記載,伊琳娜生於雅典貴族家庭,作為家族跟皇室結盟的「籌碼」,年僅16歲便嫁給東羅馬帝國的太子利奧四世,並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即後來的君士坦丁六世。755年,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在鎮壓保加利亞叛亂前夕駕崩,利奧四世繼承皇位,伊琳娜則被冊立為後。

利奧四世是一位飽受爭議的皇帝,不僅推行的「毀壞聖像運動」屢遭國民抵制,而且兄弟們為了爭奪皇位經常勾結外敵作亂,使這個暴躁、神經質的皇帝操碎了心。為了鞏固皇位,利奧四世像清朝的雍正帝那樣沒日沒夜的處理政事,甚至還數次巡視四方、御駕親征。結果,過於勞累的生活嚴重損害了利奧四世的健康,導致他在780年暴崩,終年才30歲。

利奧四世畫像

雖然伊琳娜是「毀壞聖像運動」的反對者,並因此遭到皇帝的冷落,但在臨終之前,利奧四世還是頒布遺詔,指定皇后擔任攝政,以輔佐年幼的兒子君士坦丁六世治理帝國。由此,伊琳娜獨攬軍政大權,成為東羅馬帝國實際上的「當家人」,直到10年後君士坦丁六世親政。

伊琳娜攝政之初,力圖彌合「毀壞聖像運動」造成的社會撕裂,緩解民眾間強烈的對抗情緒,以便穩固帝國局勢。為此,伊琳娜和支持聖像派尋求妥協,並與教皇哈德良一世在尼西亞舉行會晤,以討論敬拜聖像在教會中應扮演何種地位等問題,史稱「第二次尼西亞會議」(787年)。此次會議肯定了聖像的重要性,制止對聖像的破壞活動,但同時也規定聖像不可以被當成神來崇拜。

尼西亞會議

伊琳娜的舉措雖然有助於緩解國民間強烈的對立情緒,但對於頑固派貴族,尤其是外省和小亞細亞貴族們來講,這樣做無疑是對前三代皇帝事業的「背叛」(利奧四世及祖父利奧三世、父親君士坦丁五世在位期間,均大力推行「毀壞聖像運動」)。為此,他們開始離間伊琳娜母子之間的關係,不斷地慫恿君士坦丁六世從母親手中奪回統治權,而後者竟然言聽計從。

雖然首都及其周邊的軍隊都效忠於伊琳娜,但後者深知,自己早晚要還政給兒子,如果拚命地抓住權力不放,極可能會引發大規模內戰。因為不希望發生內戰,伊琳娜最終決定提前歸政,將統治權移交給19歲的君士坦丁六世,時在790年。但經此一事,伊琳娜母子之前的親情削弱殆盡,並為將來的母子相殘埋下伏筆。

君士坦丁六世畫像

君士坦丁六世是個名副其實的暴君,親政之後即刻下令恢復「毀壞聖像運動」,並對支持聖像派實施血腥鎮壓,其暴行令人髮指。不僅如此,由於在對外戰爭方面屢吃敗仗,使帝國尊嚴蕩然無存,導致君士坦丁六世的合法性遭到普遍質疑。因此,先前擁護他的貴族們,轉而希望由皇叔尼克弗羅斯來繼位,而君士坦丁對此的回應,則是殘忍地戳瞎叔叔的眼睛,並處決所有的「反水」貴族。

君士坦丁六世的暴行引發大規模的反抗運動,甚至連最忠誠的支持者-亞美尼亞人,也放棄對皇帝的支持。與此同時,君士坦丁六世在沒有得到大牧首同意的情況下,宣佈廢黜皇后瑪利亞,並迎娶情婦塞俄多特,由此使他失去教會的支持。君士坦丁六世的各種倒行逆施,使得伊琳娜的角色再度重要起來,各派系紛紛向她表示效忠,並支持她出任女皇。

伊琳娜曾與查理大帝訂立婚約

在獲得國內各大派系的支持後,伊琳娜在797年4月策動禁衛軍發動宮廷政變,將君士坦丁六世刺瞎雙眼並幽禁起來,不久又將他處死。事後,伊琳娜宣佈自立為帝,由此成為歐洲首位女皇帝。為了鞏固皇位,伊琳娜竭力拉攏稱霸西歐的法蘭克皇帝查理(即查理大帝),並主動提出跟他結婚、共治東羅馬的建議,並得到後者同意。然而,尚未等到婚禮舉行,伊琳娜便被政變推翻。

尼基弗魯斯取代伊琳娜稱帝

原來,貴族們雖然支持伊琳娜擔任女皇,但出於對天主教的憎惡和恐懼,他們絕對不允許身為天主教徒的查理大帝統治東羅馬。為此,貴族們發動政變推翻伊琳娜,並擁立財政大臣尼基弗魯斯為帝,時在802年10月。伊琳娜下台後,先後被流放到王子島、萊斯沃斯島,由於被沒收了所有財產,只能靠紡紗艱難度日。803年8月9日,貧病交加的伊琳娜死在萊斯沃斯島,終年51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歐洲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