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三皇同盟簡介:歐洲三大國聯合起來反對法國

舊三皇同盟簡介:歐洲三大國聯合起來反對法國

歐洲歷史故事

舊三皇同盟簡介:歐洲三大國聯合起來反對法國

舊三皇同盟(Three Emperors'League)1799年,拿破侖通過霧月政變取得了法國領導權,此後法國人橫掃歐洲大陸,控制了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諸國、意大利、荷蘭,擊敗了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這引起了歐洲大陸的恐慌。在法國大敵的面前,歐洲三位最強勢的君主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普魯士王國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和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結成同盟,史稱「三皇同盟」。

德意志統一後,俾斯麥為了孤立和打擊法國,策劃德意志帝國皇帝與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兩國皇帝結成的同盟。1873年6月,俄奧兩國皇帝簽訂《興勃隆協定》,約定遇有第三國侵略危機歐洲和平時,兩國應立即商討共同的行動方針。同年10月,德皇也加入這一協定,從而結成「三皇同盟」。通過同盟,德國實現了孤立和削弱法國的目標。俄羅斯加強了在中亞地區對付英國的力量和西部邊疆的安全保證,使俄奧當時在巴爾幹的矛盾有所緩和。

1872年9月,奧皇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及首相安德拉希·居拉伯爵、俄皇亞歷山大二世及首相A.M.戈爾恰科夫訪問柏林,與德皇威廉一世及首相俾斯麥會晤。三國首相最後議定:維持歐洲現狀;協同解決東南歐的糾紛。1873年5月6日,德皇威廉一世和俾斯麥、H.K.B.von毛奇訪問聖彼得堡 ,德、俄簽訂一項軍事協約。約定:締約一方被歐洲任何一國進攻時,另一方應出兵20萬相助。同年6月6日,俄皇亞歷山大二世和戈爾恰科夫訪問維也納,俄、奧兩皇又簽訂《興勃隆協定》,約定:遇有第三國侵略危及歐洲和平時,兩國應立即商討共同的行動方針。同年10月22日德皇也加入這一協定,協定至1875年有效,史稱第一次三皇同盟。

柏林會議後,德俄關係惡化。俾斯麥為了防止俄、法聯合,使自己兩面受敵;而俄國也想聯合德國在近東和兩海峽與英國抗衡,因而在1881年6月18日俾斯麥與俄、奧兩國大使在柏林又簽訂了三國協定。為期3年。1884年續訂,1887年廢除。史稱第二次三皇同盟。協定規定:締約國之一與第四國作戰時其他兩國應守善意的中立,並盡力使衝突局部化;對土耳其歐洲領土的任何改變須經三國共同協議:三國承認封閉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的原則,務使土耳其不得將海峽供任何交戰國作軍事活動之用。另外,三國又簽訂一項附加的協議書,規定:奧國對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省保留隨時吞併之權;三國不反對保加利亞和東魯米利亞的合併。協定和協議書是秘密的,1920年才被披露。1887年協定期滿,因俄、奧在巴爾幹衝突加劇而未再續訂。同年,俾斯麥另與俄國訂《再保險條約》,此約維持到1890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歐洲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