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是如何在歐洲誕生的?通過歌劇瞭解那個時代的歐洲

歌劇是如何在歐洲誕生的?通過歌劇瞭解那個時代的歐洲

歐洲歷史故事

歌劇是如何在歐洲誕生的?通過歌劇瞭解那個時代的歐洲

對歐洲中世紀的歌劇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歐洲,歌唱被認為是人類向上天祈禱方式。因此,在歐洲大陸上也誕生了多種詮釋音樂的方式——音樂劇、歌劇、合唱等等。從不同的作品中,我們能窺見當時百變的社會形態。歐洲的音樂誕生於中世紀,主要服務於宗教,因此所有演出都是在教堂中進行演奏,並且為了配合詩朗誦而作,曲子的旋律也大多氣勢恢宏。

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思想被逐漸從封建神學中解放了出來,敢於對宗教統治發出一些反抗的聲音了。該時期的音樂作品以激進為主,是歌唱性的,節奏感和律動感較強。同時,音樂也不僅僅是服務於貴族和宗教的工具,而開始在民間漸漸普及,人們也通過音樂去探索人的價值。巴洛克時期與文藝復興在時間上差不多,但風格上卻有很大差異。

在這個時期,不管是器樂還是聲樂,旋律都空前的華麗和複雜,帶有很多的裝飾音和模進音型。但與文藝復興時期一樣,該時期曲調的進行常常有形象化、象徵性的特徵。下面讓我們通過幾部歌劇,來瞭解一下那些時代的歐洲。

一、歌劇的伊始——被強迫的愛

17世紀的巴洛克時期,是歐洲歷史上藝術最驚心動魄、發展活躍的一個時期。許多國家的政局都處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局面,社會性質正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人們的思想也逐漸從文藝復興向啟蒙運動過渡。同時,17、18世紀的宗教也不再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了——羅馬教廷經過16世紀宗教改革的打擊,權力地位都一落千丈,教會內部日益世俗化,教會中的開明分子逐漸接受人文主義,並積極支持藝術的發展,甚至很多音樂家本就是神職人員。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音樂逐漸脫離宗教的束縛,開始變得充滿人性。在這個思想文化都得到解放的時期,藝術開始蓬勃發展,各種作品的湧現也令人目不暇接。

為了順應人文主義藝術理想發展要求和歷史發展潮流,一種新的聲樂體裁——歌劇在意大利誕生了,這種藝術表達方式將古希臘戲曲表現手法與世俗音樂完美融合。世界上第一部歌劇——《達芙妮》就這樣誕生了。

《達芙妮》的主要內容是:太陽神阿波羅用弓箭射殺了一條威脅女神和牧羊人平靜生活的巨蟒,但在他射殺巨蟒之後就變得傲慢無禮,開始向周圍人吹噓他射箭的技術,還嘲諷愛神丘比特的弓和箭。丘比特向他的母親維納斯發誓,一定要報復阿波羅,於是他用箭射向了阿波羅。自此之後,阿波羅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狩獵女神——達芙妮。但達芙妮堅守忠貞,對阿波羅的追求完全無動於衷。最後,達芙妮祈求眾神,當阿波羅摟住她時,讓她變成一棵月桂樹。

從這部歌劇中能夠看出,人性正在蓬勃地發展。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神不再是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的角色,而是與人類一樣,有七情六慾、貪嗔癡很。

二、人性的迸發——奧菲歐與尤里迪西的愛情

上文中提到的《達芙妮》是世界上第一部歌劇,但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很多曲譜都未保存下來。而世界上第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歌劇是1602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首映的《尤里迪西》,這部歌劇也被稱為歷史上具有真正意義的歌劇。在不同的時期,奧菲歐與尤里迪西的愛情被刻畫成了不同的版本,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奧菲歐與尤里迪西的故事,同樣改變自希臘神話。奧菲歐是希臘神話中的樂神,他的歌聲和琴聲足以打動世間萬物。當他與尤里迪西相愛後,有一次二人在河邊共度甜蜜時,尤里迪西遭到毒蛇的攻擊,並因此失去生命。悲痛欲絕的奧菲歐決定只身前往地獄拯救自己的妻子,他用自己的歌聲與琴聲打動了冥王,於是換來了一次拯救妻子的機會。但冥王卻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在離開地獄之前不能回頭看自己的妻子。奧菲歐歷經千辛萬苦,戰勝了地獄中的妖魔鬼怪之後,終於找到了尤里迪西,並一路離開冥界。但在地獄通往人間的最後一段路上,奧菲歐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尤里迪西,於是違反規定的奧菲歐再一次失去了妻子。痛不欲生的奧菲歐不再唱歌彈琴,於是最後他在一次宴會上被一群婦女殺害了。

二人在希臘神話中的愛情故事是個悲劇,但在歌劇《尤里迪西》中,這個愛情故事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悲痛到不能自已的奧菲歐用自己的歌聲打動了冥王,如願以償地帶著妻子回到了人間。

1607年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爾第也創造了同樣體裁的歌劇《奧菲歐》。歌劇的表現方式採取的也是當時正歌劇的演繹方式,音樂風格莊嚴肅穆、高貴典雅,但在劇情上進行了一些修改。奧菲歐回頭時,尤里迪西就死去了。在這時,太陽神出現了,他因為憐憫奧菲歐,便帶著奧菲歐的靈魂一起升入了天堂。這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圓滿的大結局,卻也給予了觀眾一些心靈上的慰藉。從太陽神帶著奧菲歐升入天堂的情節來看,神的身上也有了一些韌性,讓整部作品也有了那麼一絲溫情。

1762年德國作曲家格魯克創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改革歌劇——《奧菲歐與尤里迪西》。他創作的時期正處於正歌劇的改革時期,他認為應當拋棄正歌劇中那些脫離劇本和人物真實情感的華麗旋律和高超技巧,而應該將重點著眼於"人"。歌劇的結局同樣進行了改編,尤里迪西死去之後,愛神出現了。奧菲歐用自己對妻子的愛感動了愛神,愛神接觸了尤里迪西的身體,讓他死而復生重回奧菲歐的懷抱。

以上幾個版本都是歌頌愛情的,表達了人們對於這樣熱烈而又純粹的愛的嚮往,也著重突出了"神"身上帶著的人性中光輝的部分,這都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一種憧憬。而到了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的筆下,這個愛情故事就徹底變味了,整個故事情節也都變得荒誕不經。

在奧芬巴赫的筆下,奧菲歐變成了一個對感情不忠的人,他對尤里迪西早已厭煩,而尤里迪西也愛上了冥王化身的一個牧羊人。當尤里迪西被毒蛇咬傷後,冥王就把她帶去了地獄。奧菲歐知道後十分高興,但卻被正義的神強迫著去營救尤里迪西。在這部作品中,連法律之神朱庇特都變成了一個邪惡的角色。他因為愛上了尤里迪西並得到了她的青睞,於是當奧菲歐到地獄營救尤里迪西時就故意吸引他回頭。當他回頭時,尤里迪西就消失了,此時的奧菲歐如釋重負的走出了地獄。

這部歌劇的名字叫做《地獄中的奧菲歐》,從名字中就能看出整部作品陰暗的基調。作者利用與之前作品大相庭徑的表現手法——喜歌劇,以及對劇情重新的編排,將劇中的神靈都描寫成了玩弄感情的角色,借此來諷刺社會上那些道德淪喪的人。這部19世紀的"同人作品",將一個個毫無污點的神明拖入泥潭,給人們一種"哦,原來神也是會犯錯的,神犯錯後也是要被譴責的"這樣的感覺。這對反抗宗教統治、激發人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誕生於市井的藝術——喜歌劇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人們對於藝術的需求不斷增加,歌劇也不再只是宮廷娛樂的產物。於是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民間誕生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喜歌劇。

喜歌劇最早是出現於威尼斯樂派的正歌劇中,是在幕間穿插的一些短小精悍的滑稽片段,這些片段被稱之為"幕間插曲"。由於這些片段取材於日常生活,內容豐富多樣,充滿地方特色與民族特色。所以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並逐漸發展為"喜歌劇"。

傳統的意大利歌劇的創作都是程式化的,內容千篇一律,有的歌者為了炫技還會擅自修改和替換原曲中的詠歎調。這使得歌劇變成了不顧劇情發展,只是歌者炫耀演唱技巧的獨唱、重唱音樂會。這在當時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連亨德爾的音樂劇在英國演出時,都遭到了慘敗。在這樣的情況下,針對這種不滿而產生的喜歌劇就產生了。

1733年,由佩格萊西創作的《女僕作夫人》在拿波裡上演,這是早期喜歌劇的一部重要代表作。這部作品原本是正歌劇《高傲的囚徒》的幕間劇,可這部正歌劇上演的時候卻反映平平,反倒是給觀眾娛樂的民間劇受到了大眾的喜愛,並成為歌劇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這部歌劇的劇情也非常簡練,人物也只有三個——鄉間老財主烏貝爾托、女僕塞爾比娜、男僕維斯波奈。故事描寫了鄉間老財主烏貝爾托由於獨居多年,變得性格古怪。而他的女僕塞爾比娜卻聰明伶俐,野心勃勃,一心想嫁給老財主,成為這座房子的女主人。但不管她如何引誘,古怪的老財主就是不上當。這時塞爾比娜想到了一個方法:她讓男僕維斯波奈穿上上尉軍裝,假扮成她的未婚夫,希望激起男主人的嫉妒心。

二人經過一番準備之後,塞爾比娜告訴烏貝爾托:她的未婚夫是一個上尉,現在準備娶她,並且要帶她一起走,但要烏貝爾托承擔陪嫁的費用。正當烏貝爾托猶豫時,假扮為上尉的維斯波奈出場了。他向烏貝爾托索取塞爾比娜的陪嫁費,並拿出刀威脅烏貝爾托:如果不出這筆陪嫁費,那麼就要讓烏貝爾托自己娶塞爾比娜。烏貝爾托權衡之後,決定自己娶塞爾比娜。他本就對塞爾比娜有些好感,又能省一大筆陪嫁費,塞爾比娜也也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女僕作夫人》的成功屬於作者的無心插柳之舉,卻引起了史上著名的"喜歌劇之爭"。這場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市井百姓的爭論,其是音樂觀念的爭論:以往的歌劇大多都是缺乏人間氣息的神話故事、英雄故事和愛情故事。劇情單一刻板,人物角色缺乏個性。而《女僕作夫人》這樣"接地氣"的作品的出現,正好是一個絕妙的契機,讓原本高大上的宮廷歌劇走向民間。歌劇也不再只是道德說教和偽善道德的崇高,而是充滿生活氣息,讓藝術的存在更有價值。

結語:隨著社會的發展,音樂作為人們寄托情感的一種途徑,也是在不斷發展的。縱觀全文我們能瞭解到,音樂是逐漸從宮廷走向民間的,是從高貴歸於平常的,是從不可高攀變得口耳相傳的。這說明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是越來越趨近與平等和理智的。人類不再歌頌虛無縹緲的神靈,而是更相信自己的力量。音樂,不僅僅是感情的寄托,更是時代變化的一面鏡子。聆聽不同時代的聲音,便能窺見不同時代的人間百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歐洲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