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帕文明究竟是怎樣毀滅的?哈拉帕文明出土了哪些文物?
通常意義上認為,古印度的文明時代是從公元前1000年後期的吠陀時代開始的。然而新的考古材料證明,整個史前時期直到文明出現的前夕,在古印度都是有人居住的。19世紀20年代,英國考古學家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新的遠古文明——哈拉帕文明,這個文明曾興旺發達了幾個世紀,後來突然衰落。那麼這個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樣毀滅的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19世紀早期,印度旁遮普地區的哈拉帕曾出土過許多古物和兩枚印章,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在信德地區的一個古代佛塔下面,發現了被塵土淹沒、沉睡了幾千年的古城遺址——摩亨佐.達羅,同時也出土了類似的印章和古物。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這兩座古城的城址,設計複雜,文物多彩,宛如一幅幅迷人的畫卷,使人們看到了作為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古代印度高度發展的文化。後來又陸續出土了若干的文化遺址,按考古學界以首次發現的地點命名的習慣,它們又共同被稱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是早已被人們遺忘了的文化。存世的文獻中甚至沒有關於它的傳說,當然更沒有關於那個時代的歷史記載了。由於在兩河流域遺址發現有印度河流域的的印章,考古學家推測約在公元前2350~1770年間,印度河流域與兩河流域之間的人們曾有商業往來。據此大體可以推定,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帕文明存在於約公元前2300至1750年。
在已發現的兩千多枚印章上,都或多或少刻有文字,這表明哈拉帕文化已經進入文明時期。文字的符號有些是象形的,也可能有些是表示音節的。對於這些文字符號的總數,學者的統計結果不一,共約四五百個。學者們試圖用種種有關的語言釋讀這種文字,迄今還未能得出公認的結論。因此,目前還只能從考古材料來瞭解這個文明。
哈拉帕文化的主要經濟部門是農業。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鐮刀等農具。當時栽培的作物有大麥、小麥、豆類、芝麻、蔬菜、棉花等。雖然在印度河流域的遺址中沒有發現稻穀,但在洛塔爾遺址(在今古吉拉特邦)中卻發現有稻殼,所以可能早期的印度人在水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已經開始種稻了。
除部分田間作物以外,椰棗、果品也是人們常用的食物。當時的人還食用牛肉、羊肉、豬肉、家禽以及魚類。他們已經馴養了牛(包括水牛)、山羊、綿羊、豬、驢、狗及種種家禽,還不能斷定馬是否已被馴養,因為只是在摩亨佐.達羅的表層才發現有馬骨。
哈.拉巴文化遺址中雖然仍有許多石器,例如石刀、石臼、石罐、石秤錘等,但是也有了大量的銅器和青銅器,如鐮刀、鋸子、斧、鑿、魚鉤等工具以及匕首、箭鏃、矛頭等武器。除銅和青銅外,人們也掌握了對金、銀、鉛、錫等金屬加工的技術。已發現的金、銀、銅首飾有項鏈、戒指、手鐲、臂鐲、足鐲、耳環等等,顯示出當時工匠的精巧技藝。
紡織和制陶是哈拉帕文化的兩個重要手工業部門。紡錘和紡輪在許多遺址中都有發現,它們是當時紡毛和紡棉的重要工具。在遺址中發現了染缸,可見當時已經掌握了紡織品染色的技術。陶器的坯基本都是在陶輪上製成的,也有手工製造的。陶坯是在窯中燒製成陶器的。陶窯已被發現。它們都是圓形的,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放置陶坯,下層燒火,中間的隔層是有孔隙的,以便火焰可以燒到上層。已經發現大量的陶制容器,其中有不做裝飾的各種日常用具,也有一些飾以圖畫的精品。
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哈拉帕文化也有了相當發達的商業。當時的黃金大概是從南印度輸入的,銀大概是從阿富汗、伊朗輸入的,銅則可能是從南印度和俾路支等地輸入的。陸路的交通運輸主要用牛車。在兩河流域的古遺址發現了若干哈拉帕文化的印章,在哈拉帕文化遺址中也發現了一些來自兩河流域的圓柱形印章和金屬製品,與兩河流域的貿易大概是經由海路進行的;在哈拉帕文化印章中,有的刻有船的圖形,這種船大概就是當時海路交通運輸的工具。
哈拉帕文化的幾百個遺址中包括了眾多的小村落遺址,但是能夠體現這一文化的特色的仍然是城市。城市不分大小,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包括衛城和下城兩個部分。在眾多的城市遺址中,較大者只有幾處,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為最大(面積約1平方公里),而遺址保存較好、迄今發現也最為清楚的則是摩亨佐.達羅。因此,從摩亨佐.達羅可見哈拉帕文化城市結構的一斑。
摩亨佐.達羅的西部是建於磚砌高台上的衛城,東部是住宅與工商業所在的下城。這兩部分又由一道寬厚的磚牆圍護起來,形成一體。衛城的中心是一個大的公用浴池,長十二米,寬七米,深二點四米,用磚建成,塗以瀝青,以防漏水。這些浴池是用來做什麼的呢?人們的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為沐浴而建,有人認為是為履行某種宗教儀式而建。浴池附近開有水井,為供水之源;浴池也建有排水溝道。這裡大概是當時人們舉行重大禮儀前的沐浴處所。浴池西面有二十七排帶有通風孔道的磚建築物,它們顯然是穀倉。
遺址房屋主要用紅磚砌成,房屋大小、高低和設備很不一致,有十幾間的樓房,也有簡陋的茅屋,大街和小巷構成了一整套井井有條的交通網絡。街道還有不少燈柱,大概晚上已有路燈照明。在街道網絡的下面,又有一整套下水道的網絡。大的建築物中通常都有自家的水井,幾乎每一建築物都有一間浴室。浴室地面是不漏水的,並且有一定的坡度使水流向房屋的一個角落,那裡安有管道,可以把水導向室外街道的下水道中。
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這兩座城市的規模都很大,總面積都有約八十五萬平方米,其居民數,據學者估計,各自都有三萬五千人左右。兩城所保留下來的豐富文化遺物,已顯示出上古印度人民高度的創造才能。光輝燦爛的哈拉帕文化是舉世罕見的,它表明印度河流域當時已經具有高度的文明。
由於文字尚未釋讀成功,這種文明的創造者至今也還未確定。學者們提出種種不同的假說。有人說他們是蘇美爾人,可是提不出切實證據;有人說他們是雅利安人,可是雅利安人的文化與哈拉帕文化又有明顯的不同;不少學者認為他們是達羅毗茶人,可是又不能從他們的語言上加以證實;還有學者認為他們是混血人種,這也只是一種推測。
1920年,幾位印度勘測人員在做修築公路前的勘察時,發現了一枚印章。當這枚印章被證實為五千年前的藝術作品時,一個盡情展示古印度文明的大都市——摩亨佐.達羅址被發現了。圖中所示的即為該遺址中的一個堡壘形的建築物。
然而,就是這樣燦爛的文化在興旺發達了幾個世紀後,到公元前1750年,卻突然衰落,從此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之光熄滅了。這個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樣毀滅的?學者們也有種種不同的推測。
有些學者認為,由於雨量減少,信德地區日益乾旱甚至沙漠化,居民不得不移往他方。有些學者認為,哈拉帕文化的衰落是地震、泥石流、旋風等災變的結果。有些學者認為,由於印度河的改道,原先的河谷沃土變成了沙土,人們被迫離去。
以上推測都把哈拉帕文化的衰亡歸因於種種自然災害,但是自然災害不足以說明——分佈在那麼廣闊土地上各城市為何一齊衰亡?
有些學者認為,由於土地的過度耕作、水利設施被忽略或破壞以及長期伐林掘土燒磚,土壤逐漸惡化,致使哈拉帕文化趨於沒落。有些學者認為,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的富足,引來了山地部落的入侵,結果造成文明的毀滅。
還有學者認為,哈拉帕文化的衰亡是雅利安人侵入的結果。這種學說雖然曾經盛行一時,但是雅利安的侵入在公元前1500年以後,而現在已經測定哈拉帕文化在此以前就已經衰亡了。因此,哈拉帕文化衰亡的原因仍然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