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封建統治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發展史

德意志封建統治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發展史

世界歷史雜談

德意志封建統治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發展史

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是歐洲歷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統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奧地利,亦稱奧地利家族。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祖先來自法國,最早居住在法國阿爾薩斯, 後來向東遷移至瑞士北部的阿爾高州,並逐漸擴張到整個德意志地區。

11世紀初,由於該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維爾納建立鷹堡(哈布斯堡),其家族便以哈布斯堡為名。統治時期從1282年起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歐洲歷史上統治時間第二長、統治地域最廣的封建家族。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1291在位)。1438年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襲。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結束。

歷史起源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1291在位)。

1282年,他把奧地利和施蒂裡亞分別傳給兩個兒子阿爾佈雷希特和魯道夫,自此哈布斯堡家族同奧地利長期結合。

1438年,從阿爾佈雷希特二世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襲。

1519年查理五世當選皇帝,開創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支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1806年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統治範圍僅限於奧地利帝國。

1867年後與匈牙利合併改稱奧匈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於1918年成立第一共和國,1919年4月3日奧地利共和國國民議會通過《哈布斯堡法》,沒收哈布斯堡家族財產,其成員被逐出國。除統治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外,這一家族也曾是西班牙、波希米亞、匈牙利、葡萄牙等國的統治家族。

神聖羅馬帝國大空位時期,強盜橫行,極度混亂。教皇 格列高利十世深感恐慌,於1273年下令,如果貴族們不能消除分歧,及時推出一個新的羅馬國王,重整秩序,那麼他就將任命一個。

當時最有競爭力的是波西米亞的國王鄂圖卡二世,他的領地國力強盛,領土從巴伐利亞擴展到匈牙利,從波羅的海延伸到亞得裡亞海。各國君主要服從教皇已經是無奈,而要由這樣一位國王來統領更讓他們難以容忍。於是,他們到處尋找,希望找到一個傀儡,這樣才不會壞了他們的大事。最後,他們挑中了一個不起眼的伯爵--哈布斯堡的魯道夫。

魯道夫是年55歲,身材極高,足有2.1米,可偏又瘦的跟個桿兒似的,小腦袋、光頭,一個巨大的鼻子打破了五官的協調。據說,在騎馬經過山間小路時,他的大鼻子竟把其他人的路都擋住了。魯道夫臉色蒼白、神情嚴峻,愛穿農夫裝束,在當時奇裝異服的封建時代也是頗顯怪異。他只繼承了家族名下一半領地和零散的幾處地產。他一直都在想辦法從教會手中奪回些祖產,但始終沒有成功。不過,他當選國王將改變這一切。在加冕典禮後他站起來時,他就預示性的宣佈,"我已不再是從前的魯道夫了。"

魯道夫一世第一個功績是擊敗鄂圖卡,吞併他的大部分領土。作為奧地利境內毋庸置疑的主宰者,魯道夫把土地分塊後賜給了他的兒子們,並不斷實現著哈布斯堡家族多多益善的追求,擴大領地。他買下境內殘留的巴奔堡王室的繼承權,說服巴伐利亞的亨利割讓恩斯以北的土地,又佔領了克恩滕。

1282年奧格斯堡帝國會議上議員們的決議使魯道夫統治全國的野心邁出了重大一步。會議通過把奧地利、施泰爾馬克、克恩滕和卡尼奧拉傳給他的兩個兒子作為共同的遺產;把士瓦本、亞爾薩斯和瑞士指定留給了他的第三個兒子哈特曼。但哈特曼在前往英格蘭迎娶愛德華三世的女兒瓊安娜的途中,不幸落到了萊茵河溺水身亡。

平定驍勇好戰的日耳曼貴族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魯道夫在僅僅一年的時間內就攻下了70多座城池。在如此巨大勝利的鼓舞下,魯道夫繼續向勃艮第伯爵和沃特堡伯爵的領地挺近,兩位伯爵向法國美男子腓力四世求助,法國國王派使者通告魯道夫從法國領土上撤走。"回去告訴菲利普。"他不耐煩的說,"我們等著他來,他將明白我們到這來不是為了開心作樂,而是要用劍來制定法律。"事實上,魯道夫的軍隊已經彈盡糧絕,整個軍隊不堪一擊。為鼓舞士氣,振奮軍威,魯道夫隨手從地上拔起一根蘿蔔生吃了,並說這是他生平遇到過的最美味的佳餚。

魯道夫64歲時再婚,娶了勃艮第一個年僅14歲的可愛女孩阿格尼斯,再度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而他最後的心願是在73歲時試圖確保兒子阿爾佈雷希特繼承王位,幫助他登上羅馬國王,之後順理成章的登基為帝,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然而議員們卻並未看中阿爾佈雷希特。據說這次選舉的失敗使魯道夫傷心過度,不久即在憂鬱中去世。

但是,阿爾佈雷希特憑自己的實力,平定了維也納和施泰爾的叛亂,在他人的協助下,廢除了他父親的帝位繼承人阿道夫,隨後登上羅馬國王的王位。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著實費勁腦筋,思量一番之後認同了這次選舉。

1308年,阿爾佈雷希特一世被自己的一個侄子士瓦本的約翰殺害,因為阿爾佈雷希特一世剝奪了他的繼承權。16世紀以後有些描述神箭手威廉·退爾的劇本說是他殘酷壓搾瑞士各州,引起反抗的故事經過史學家考證,皆為後世民間傳說,毫無根據。 這次不幸發生後,哈布斯堡家族迅速失去了王位,並在以後一個世紀都與之無緣。

最後的盛宴

弗蘭茨·約瑟夫娶了巴伐利亞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伊麗薩白(茜茜公主)為妻,這是兩個家族的第22次聯姻,因此擔心血緣是不是太近,尤其是他們的獨子魯道夫生來虛弱多病。然而魯道夫十歲時,一掃天生的各種缺陷,聰明伶俐,風度優雅。他曾對一位卓越的歷史學家說:"我聽說你以歷史為鏡反省自己,我也很喜歡歷史,不過我只學到古羅馬時期就沒往下學了。"14歲時,生為帝國儲君,他卻發表了一些不適合的觀點,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貴族和教士通過傳播愚昧和迷信控制民眾。"他同意一本小冊子上的觀點"年輕貴族又懶又笨,根本無法與資產階級分子競爭。"

他娶了科堡家族的斯特凡妮,婚姻很美滿,魯道夫逢人便說自己多麼愛她。但妻子不是個好的談話對象,魯道夫便結識了一幫新聞記者,在報紙上匿名發表文章。與父皇的政策越來越遠,他寫信給老師:我們的皇上沒有朋友,他獨自一人站在頂端····不知道人民的思想和感受···他堅信奧地利現在處在最美好的年代,政府官員一直這樣告訴他,他只讀報紙上為他標識出來的段落。"魯道夫強烈的感覺帝國的未來在東方,像母后一樣,他對匈牙利人倍感親切。匈牙利人也感覺到這一點,試探性的暗示他能否帶上匈牙利王冠。可是,這是嚴重的叛國罪,長期的壓力下,1888年,魯道夫終於崩潰了,他和女友Mary在邁耶林自殺。

在獨子死後的九年中,茜茜獨自漫遊了歐洲和非洲,總是以身體有病為借口,她的丈夫深深地依戀她,想盡辦法讓她回家,這位癡情的皇帝一天給她寫一封信,訴說心中的思念和痛苦,茜茜也是如此,弗蘭茨.約瑟夫皇帝是她心目中最重要的男人,儘管茜茜不願履行皇后的義務,弗蘭茨.約瑟夫依然送給了她三分之二的身家財產,只要能留住茜茜脆弱的芳心,茜茜長年累月不在他的身邊,他竟然不敢表露半點怨言。

阿拉伯的父親總是告訴女兒,不要離開丈夫超過二個月,這是男人能夠忍受的生理極限。茜茜任性地不肯回家,皇帝身邊就有了一名情婦安娜·納霍斯基,她是一名地位低下的女人,是一名鐵路扳道工的妻子。情婦滿足了皇帝的生理需求,皇帝向她支付了相當的報酬,兩人屬於兩不相欠的關係。皇帝與這個女人分手之後,又看上了一位漂亮的女演員凱特琳娜.舒拉特,並屢屢向她大獻慇勤,但是皇帝始終不肯與她發生肉體關係,以免破壞了那種"高尚的感情",皇帝將自己對女演員愛慕寫在信裡,寄給茜茜。茜茜開始時大度地表示不介意,後來就掩飾不住滿腹醋意,說了不少女演員的壞話,皇帝看得出茜茜還愛著自己。

1898年9月10日,茜茜行走在瑞士日爾瓦湖畔,災難從天而降。一位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魯切尼為了一鳴驚人,竟然選擇了行刺茜茜。當茜茜正準備離岸登船,一個男子衝了上來,用錐子猛刺茜茜,茜茜倒在地上,勉力爬了起來,獨自向船上走去,她很快再度倒下,因為出血不止而離開了人世。

弗蘭茨.約瑟夫皇帝悲痛欲絕,從此後活著的是他的軀體,死掉的是他的靈魂。他剪下了茜茜的一束栗色頭髮,放在自己的心口,寸步不離。他的書房裡掛著茜茜的畫像,供他日日憑弔,獨自度過了將近二十個春秋,他沒有再娶,甚至沒有再娶的念頭,在美泉宮裡形單影隻,直到生命的盡頭。

公元1914年,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弗蘭茨·約瑟夫皇帝的弟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的兒子)和夫人一起訪問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刺死,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綁在戰爭的車輪上,不由自主地走向戰敗的軌跡。1916年,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去世,而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他的侄孫卡爾接替了皇位。1918年,同盟國戰敗,奧匈帝國分裂成奧地利、匈牙利等幾個國家,奧地利和匈牙利失去了所有的出海口,成了不折不扣的內陸國家,奧匈帝國的輝煌年代過去了,卡爾皇帝也被奧地利國民議會所驅逐,結束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在人們的記憶中,龐大的奧匈帝國只留下了弗蘭茨皇帝和茜茜公主的故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