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中的怪胎:攜背包式核彈的美軍自殺特種部隊
背包式核彈:美特種兵肩上的噩夢
從故紙堆中浮現的信息顯示,冷戰開始後25年間,美國確實部署過便攜式核武器——坊間通稱「背包式核彈」。彼時,北約的兵力和常規武器數量不如華約,對美國來說,核武器才是最有效的「力量均衡器」,哪怕這些微型核彈會讓使用者有去無回。
暗夜中實施敵後爆破
湯姆·戴維斯上尉站在軍用運輸機打開的尾門前,夜晚的空氣闖進整個機艙。他在下方的一片漆黑中搜尋著什麼,下意識地抓緊降落傘,又做了個深呼吸。戴維斯率領的是美國陸軍的一隊精英戰士。時值1972年,儘管他們在越南北部腹地有過幾次大膽的行動,這回的任務史無前例:連夜空降到東歐,秘密穿過森林覆蓋的山區,摧毀一座重水工廠。
行動有四天準備期,情報專家事先介紹了滲透路線。突擊隊仔細研究了航拍照片和目標模型,包括後者所處的地理環境與防禦水平。一枚58磅(26公斤)重的原子彈就掛在一位中士的降落傘上。抵達工廠後,他們只需把它放在牆邊,定好計時器,即可等著核裂變發生。
戴維斯本來打算做法學家,大學畢業後卻成了一名特種兵。接下來,他進入語言學校,然後投身越南戰爭,擔任民政/心理戰軍官。晉陞中尉後,恰逢軍方為「背包式核彈」組建特種爆破小隊,他陰差陽錯地承擔起了這種「特殊核子武器」的訓練任務。
跳傘的命令終於傳來。「檢查開傘拉繩!」全體隊員從後向前依次報告檢查結果。「準備跳傘!」綠燈亮起,「跳傘!」幾分鐘內,平均攜帶70磅(31.7公斤)裝備的士兵們,以每秒6米的速度依次落地,並迅速轉移到預定集結點隱蔽起來。確認「有效載荷」沒發生輻射洩漏,他們開始翻山越嶺,向數十公里外的目標迂迴前進。
當然,這次「特種作戰」只是演習。實際上,戴維斯小隊並不在東歐,而在新罕布什爾州白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重水工廠」是一家廢棄造紙廠,背包裡的核彈也是模型。
抗衡華約入侵的法寶
任務是虛構的,但策劃和參與者都一絲不苟。冷戰開始後,在25年間,美國確實部署過編號為B-54的便攜式核武器(SADM)。陸軍特種部隊以及海豹突擊隊都接受過有關「背包式核彈」的培訓。這種戰術核武器專門用於東歐、朝鮮、中東,用於遏制蘇東國家的入侵。
冷戰前期,北約的兵力和常規武器數量均不如華約,華盛頓不得不寄希望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上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總統推出大規模報復戰略,但被指缺乏靈活性:對手一旦發動常規戰爭,美國將陷入兩難抉擇——要麼被打敗,要麼引爆一場不可控的核大戰。
在此背景下,有限核戰爭的概念粉墨登場,威力可控的戰術核武器得寵。根據五角大樓設想,一旦華約來襲,美方將動用微型核武器遲滯其攻勢,為增援部隊贏得時間。以B-54為代表,這些袖珍核彈的威力低於廣島原子彈,但足以製造難以通過的大坑和放射性污染區。
美國陸軍對這一方案同樣深表歡迎。由於轟炸機和導彈歸空軍和海軍管轄,陸軍長期缺少可靠的核打擊手段。結果,原子炮和核彈頭防空導彈等奇怪發明紛紛進入它的軍火庫,但沒有一件好用。正因為如此,SADM在1964年列裝後,才會被美國陸軍視為掌上明珠。
這種武器高18英吋(46厘米),套在鋁和玻璃纖維製成的外殼裡。容器一端呈鈍錐形,另一端裝有控制面板。據已經解密的操作手冊介紹,其最大爆炸當量為千噸TNT級別。為防止被濫用,控制面板被帶有密碼鎖的蓋板罩住;鎖上塗有夜光劑,便於夜間輸入密碼。
根據設想,華約軍隊一旦入侵西歐,空降爆破小隊就會在敵後秘密部署SADM,破壞基礎設施和裝備。讓許多軍事歷史學家意想不到的是,美軍還準備在華約國家縱深地區使用背包式核彈,摧毀敵方的機場、倉庫、防空通訊樞紐以及關鍵的交通節點。另一份內部報告顯示,美國陸軍曾考慮在敵軍的碉堡旁埋藏SADM,用來「摧毀重要指揮與通訊設施」。
十之八九只有單程票
「背包式核彈」的最大安全降落高度為61米。為此,爆破小隊頻繁進行旨在確保安全運輸核彈的高空跳傘和潛水訓練;隊員還必須通過國防部的「人員可靠性」篩選,此外還得接受SADM委員會的培訓。為便於通過陸軍的定期檢查,每位隊長可以欽定受訓人選。
作為核武器,SADM確實非常輕便;如果算成步兵裝備,它依然沉重又笨拙。通訊軍士鮑爾斯回憶說,一次演習中,他所在的隊伍模擬執行炸毀鐵路隧道的任務。「為了幫助背著核彈的同伴,必須派兩個人夾住他的胳膊,才能穿過開闊地。背著它,你根本跑不起來。」
此外,「兩人規則」(禁止任何人單獨接近或控制核武器)要求起爆密碼必須分開保管,這也會帶來挑戰,為確保任務成功,突擊隊內部形成了不成文的默契:在實際任務中共享密碼。達到目標後,任何人都有權設置計時器,再從控制面板左上角抽出手掌大的引信,固定好,解除保險,迅速撤離。至於炸彈與人員的安全距離,培訓人員說法不一。其中一些告訴特種兵們,武器一就位就逃得遠遠的,另一些人則認為必須將其保持在目視範圍內。
更荒謬的是,突擊隊員並不清楚自己部署的微型核彈何時會爆炸。為防禦電磁脈衝,彈體內部安裝了兩個機械計時器,特點是設置時間越長就越不精確,不是提前8分鐘就是滯後13分鐘。即便沒有捲入核爆炸,完成任務的特種兵依然孤立無援,必須開動腦筋溜出敵軍控制區,才能避免被抓獲或遭擊斃。為此,美軍考慮過在東歐國家事先藏匿武器和補給品。
向敵後投放「背包式核彈」的任務,十之八九只有一張單程票。有人私下抱怨說,「方案設計者一定吸了劣質大麻。」特種兵們還質疑,少得可憐的運輸機能否在戰爭爆發後準確地與他們會合?即便可以,突擊隊也無權長期保管核彈,只是在出動前一刻才能把它拿到手。
噩夢就在士兵們肩頭
毫無疑問,任何質疑都不可能得到官方答覆。直到這種武器發明20年後的1984年,根據解密文件,軍方為立法機關草擬了一份有關SADM的介紹,公眾才知曉了背包式核彈及其功能。這一曝光引發了議員們的憤怒和媒體的騷動,儘管這款武器的壽命已經不長了。
隨著冷戰局勢逐步緩解,美國開始將部署在歐洲的微型核彈召回本土。國防部和能源部宣佈這款武器「已經過時,再無作戰需求」後,SADM於1989年正式退役。此後6年,相關技術細節被官方解密,但軍方如何使用「背包式核彈」的操作細節直到今天才真相大白。
隨後的日子裡,昔日的絕密武器成了製造噱頭的收藏品,來到美國家核科學與歷史博物館的任何遊客都能在SADM前拍照留念。在普通人看來,背包式核彈是冷戰癔病催生的怪胎之一;然而,對那些退伍特種兵而言,他們都曾切實感受過噩夢的重量——就在自己肩上。
相關鏈接:世界10大特種部隊戰力比拚 中國排名驚人!【圖】
第十位: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
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U.S. Marine Corps Force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成立於2006年4月,它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裡朱尼,它隸屬於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專門負責指揮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部隊。為了直接支援美 國海外應急作戰任務,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在部隊建設與訓練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目前,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下屬部隊的滿員率為80%,而且 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仍然不斷地對部隊進行編製體制調整,以適應目前的作戰任務,同時為未來作戰做好充分準備。
成立4年來,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參與的軍事行動越來越多。隨著能力的提高與擴展,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於應對全球威脅。
海軍陸 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提供以下能力:連與組分散作戰能力、沿海作戰能力、反叛亂作戰能力、特種偵察能力、作戰指揮控制能力(指揮特種作 戰特遣隊或聯合特種作戰特遣隊)、與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USSOCOM)合作的能力、與海軍陸戰隊合作的能力(例如,具有特種作戰能力的海軍陸戰隊遠征 部隊執行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戰區安全合作計劃)。
世界十大特種部隊
第九位:中國龍焱特種部隊
中國最神秘的特種部隊,在外界無人知曉,各國情報機關也搞不到關於這支部隊的具體資料,只能猜測,具專家估計,這支部隊的作戰能力堪比曾經最神秘的藍蜘蛛特種部隊和紅蠍特種部隊,甚至更強……一位曾經參圍剿這支部隊的越南特工說過「這是一群真正的魔鬼,在叢林裡我們損失了百分之八十的戰鬥人員,連他們的影子都沒看到,我們只有帶著恐懼逃跑,不知道哪一刻會死在他們手裡……」
龍焱特種部隊共有二千六百名官兵,編為一個特種大隊,下設3個特種作戰中隊(每個含3連),分別是山鷹,藍劍,獵犬。1個心理戰中隊,1個技術情報連,1個通信連和1個支援中隊,在中國擁有大小十餘個秘密基地。
龍焱士兵的常規訓練強度是普通特種部隊的1.5倍到2倍,每年龍焱要從全國個兵種中選拔近3000名各類精英進行試訓,以特種部隊大練兵為名進行三個月的高強度訓練,這段時間被龍焱上層稱為「選鐵」期,選拔出約500人的精英中的精英在秘密送到全國各地的深山老林,建立十餘個臨時的野外基地進行為期一年的魔鬼式訓練。
最後能留下的不超過200人,殘酷的訓練意外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八,這段時間被稱為「煉鋼」期;別以為熬過了一年多的選拔就可以進入龍焱,這只是剛剛開始而已,通過各種考核後剩下的百餘名佼佼者,會在龍焱進行約兩年的全面訓練。
在未來的兩年裡,每名戰士必須完成從空軍到海軍到陸軍裝甲兵的大小十餘項專業考核測試,而在這期間龍焱會根據每個人的特長進行針對性培養,必須達到三門以上技能精通,五門以上技能熟練掌握才算合格水準,通過這些繁雜測試的人才算真正邁進龍焱的門檻,才能有資格知道龍焱到底是什麼,而這段時間被叫做「鑄劍」期,其餘達不到要求的人只能捲鋪蓋回員部隊了,而這些人對三年多的訓練目的卻還一無所知,上面的命令上只是書名正常調動與軍職的提升而已,經過近三年半的選拔與淘汰最終能進入龍焱的只有不到100人,只佔當初進入初級選拔3000人中的百分之三。這些合格的隊員會在龍焱服役五至十年,逐漸被磨練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特種兵。
而這只部隊每次出動的目的絕不單單是為了化解危機,每每都是以「練兵」為主要目的,以他們中一位軍官的話說,「我們決定介入危機的同時,危機已經被化解,我們出動的目的就是對我們的士兵進行不間斷的訓練,以此挖掘士兵的作戰能力。」,這絕對不是狂傲,而是一種強大的自信,因為他們擁有一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特種作戰力量。
世界十大特種部隊
第八位:以色列「最13」(Shayetet 13)特種部隊。
在最近的巴以衝突中,以軍頻繁使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對巴勒斯坦目標進行打擊。這其中很可能有以色列海軍中的一支精銳部隊。他們在以色列的俗稱是「蛙人」,其正式名稱為海軍第十三突擊隊,擔負著以色列海軍特種作戰任務,其歷史可以追溯至以色列建國初期,是以色列歷史最為悠久的特種部隊之一。
組建於1948年的這支特種部隊曾多次參與重大特種作戰行動,如1973年2月21日,突襲了的黎波里和黎巴嫩的巴解游擊隊基地;1973年4月9日,突襲了位於貝魯特市中心的「黑九月」和「法塔赫」的司令部;
1980年,第十三突擊隊潛入黎巴嫩,在巴解組織總部發信號指令,為以色列海軍的導彈導航,使該總部遭到致命打擊;
1980年4月19日,在「高壓行動」中,襲擊了阿拉伯解放陣線的海軍基地,第十三突擊隊隊員游上岸突襲了阿拉伯解放組織海軍突擊隊的營地,炸毀其總部;
1982年在巴勒斯坦加利利的「和平行動」中,第十三突擊隊負責為登陸作戰的數輛坦克、吉普等裝備掃清障礙。由於第十三突擊隊的使命與執行任務的特殊性,其更多的出色表現則鮮為人知。
世界十大特種部隊
第七位:俄羅斯「信號旗」(Spetsnaz)特種部隊。
俄羅斯有兩把打擊恐怖主義活動的「尖兵利劍」,一個是聞名遐邇的「阿爾法」特種部隊,另一個就是聯邦安全局下屬的「信號旗」特種支隊,二者的最大區別是前者主要在國內從事反恐怖活動,後者則在國外專門進行反顛覆和警戒俄羅斯駐外目標。由於「阿爾法」近年來多有披露,其行動也受到眾人關注,因而許多人對它耳熟能詳。
但對「信號旗」特種支隊卻少有所聞,原因是自組建之日起,它就是一支神秘的超級特種部隊,很少公開露面,加之大多在俄羅斯境外行動,所以「信號旗」支隊始終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近日來,俄羅斯許多報刊雜誌相繼介紹了有關這支神秘部隊的行動資料,才使得「信號旗」的神秘面紗漸漸撩開。
世界十大特種部隊
第六位:法國海軍陸戰隊突擊隊(French Marine Nationale Units)。
在世界特種部隊行列中,法國海軍突擊隊稱得上是一匹黑馬,2008年,面對猖獗的索馬裡海盜,該突擊隊於4月和9月兩次出手,營救出 32名人質,活捉12名、擊斃1名海 盜,而己方無一傷亡,這一戰績譜寫了一個反海盜的神話。
雖然有這樣的 成績,這支特種部隊卻很少在公眾面 前露面。而法國的海洋反恐精英部隊——近距離戰鬥隊,同樣頻頻現身 海洋反恐行動中,但其詳細情況至今 也鮮為人知。這兩支部隊都被稱為「神秘之旅」。法國海軍突擊隊和近距離戰鬥隊都隸屬於法國海軍陸戰隊及特種部隊司令部(COFUSCO)。
該司令部是1983年在法國海軍特種 部隊司令部(COFUSMA)基礎上組建的,基地位於洛里昂,負責 全面管轄法國海軍陸戰隊和海軍特種部隊,所轄部隊共3 000人,遍佈於全球各地,包括4支海軍突擊隊(分別是Jaubert,Trepel,de Pententeyo和de Monfort)、1支近距離戰鬥隊(GCMC)和1支戰 斗蛙人部隊。
世界十大特種部隊
第五位:「綠色貝雷帽」(Green Berets )。
「綠色貝雷帽」是美國陸軍中一支規模最大的特種部隊,也是最受美國總統寵愛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裝備有各種步兵武器和運輸直升機,擁有十分先進的通信器材,包括衛星通信和通信距離達3200公里的輕型通信裝備。「綠色貝雷帽」經常被派往世界上許多國家,執行各種使命。
由於這支部隊擔負的任務特殊,因而對人員素質的要求非常嚴格。入選的基本條件必須是在軍中服役滿3年,具有高中或大學文化程度,並已取得空降合格證書的優秀士兵。
訓練由三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教授特種部隊的基本技巧,關於偵察、生存、航海術與肉體耐力。「綠色貝雷帽」裁定那些通過這階段的人皆為候選人。第二階段:包括教育程序、戰鬥工程、外國武器的使用和專家化職務如醫療和通訊訓練。第三階段:將理論付諸實行,在北卡羅來納州的烏威利國家森林進行一次非常逼真的游擊戰演習。
經過艱苦而嚴格的訓練,該部隊具有很強的獨立作戰能力。官兵個人作戰技能高超,能在30秒鐘內打倒敵人。別動隊員會講多種語言,全部瞭解東、西方和第三世界生產的各種新、舊武器,每人能操作85種左右。他們都是步兵戰術的專家,精於伏擊、誘拐、暗殺、爆破等,並具有在敵占區和惡劣條件下生存的能力。不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任何環境下,都能夠進行空降、潛水,從事山地戰、叢林戰、沙漠戰、滑雪戰和游擊戰等特種作戰。
處於敵方境內時,除了標準的美國陸軍步兵武器外,特種部隊總是使用那些他們的潛在敵人「無從辨識」的武器。其範圍包括古斯塔夫衝鋒鎗、麥德森衝鋒鎗甚至前德國納粹陸軍使用的MP40衝鋒鎗,另外還有前蘇聯的武器。已淘汰的史泰爾GB 9mm手槍在上世紀80年代曾大受歡迎,因為它對劣質彈藥有極大的寬容度——這可能是所有的「綠色貝雷帽」在遠離交戰線時惟一能得到的彈藥。特種部隊總有許多武器是專為他們而發明的,如內含消音器的高標準點22手槍。
世界十大特種部隊
第四位:海豹突擊隊(Navy SEALs)。
美國海軍特戰開發小組(英語:United States Naval Special Warfare Development Group,縮寫為NSWDG,又稱DEVGRU),它的前身為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第六小隊(SEAL Team SIX,ST6,或譯海豹部隊第六分隊),是美國海軍最主要的反恐特種部隊。
它隸屬於美國國防部下屬的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並通過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下屬的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合作進行全球範圍內的隱蔽行動。
世界十大特種部隊之一,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是世界上最為神秘、最具震懾力的特種作戰部隊之一。至今外界也很少有人知道海豹突擊隊會在什麼地方執行任務、什麼地方作為訓練基地等等,然而這支神秘的力量總是在國家最需要他們的時刻出現。對外披露的消息是,全美軍只有200多名現役海豹突擊隊戰士,他們個個文武雙全,體魄強健,因為主要是夜間執行任務,對視力要求不亞於戰鬥機飛行員。
進入海豹突擊隊,學員要通過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艱苦最嚴格的特別軍事訓練,而且有時訓練完全是真槍交火,學員們在超常的困境中培養鍛煉毅力和團隊作戰的能力,最後70%的學員要被淘汰出局。因此成為海豹突擊隊的戰士是一名美國軍人的最高榮譽。
自1962年肯尼迪總統親自組建美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以來,無論是執行任務還是訓練,海豹突擊隊都憑借出色的表現而成為特種部隊的傳奇。他們幾乎參與了每一次重大的現代戰爭和軍事反恐事件。在最近一次深入阿富汗的反恐戰鬥中,他們消滅了上百名躲藏在山洞裡、黑暗處的恐怖分子,海豹突擊隊隊員僅有4人遇難。
世界十大特種部隊
第三位:英國皇家特種空勤團S.A.S(Special Air Service)。
(英國)特種空勤團,(英國)陸軍特種部隊。英國特種空勤團是英國最精銳的特種部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正規的特種作戰力量。
大部分現代特種戰術的開創者,所有現代特種部隊的楷模,以能在短時間內準確而高效的完成任務而著稱。是目前所有特種部隊中任務完成率最高的。
世界十大特種部隊
第二位:阿爾法小組(Spetsgruppa A)。
俄羅斯特種部隊(即阿爾法小組)是在前蘇聯時期,根據克格勃主席尤里·安德羅波夫的指示建立的,它的最初名稱是A小組,1991年以後又被為阿爾法小組。
組建該小組的直接起因是在慕尼黑奧運會期間發生了針對以色列運動員的恐怖主義行動。特種部隊的任務是在國內外打擊恐怖主義,它組織嚴密、行動極為敏捷,曾一度是蘇聯的驕傲。
特種部隊的隊員不像普通的俄羅斯士兵,他們一般都身懷絕技,是狙擊手、爆破手和通訊專家,擅長秘密作戰和執行偵察任務,在強大的壓力下能夠保持冷靜和清晰的思路。他們的訓練極其艱苦。阿爾法部隊每天24小時處於戰鬥值班狀態。從1995年起,它長期負責在北高加索地區執行特別任務。今天的阿爾法部隊大大年輕化了。來自其他強力機構的新人成為老戰士們的接班人。同時,引進新隊員的工作也在軍校畢業生中展開。
世界十大特種部隊
第一位: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The Delta Force)。
在美國東部,有一個神秘的軍事基地--北卡羅來納州佈雷登堡。這就是美國於70年代末開始建立的專門用來執行反恐怖作戰任務的』三角洲』部隊的總部。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番號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第1作戰分遣隊,這支部隊是由美國陸軍』綠 色貝雷帽』特種部隊派生出來的一支精銳部隊,其主要任務是對付世界範圍內威脅美國利益的各種恐怖活動,現編有兩個中隊,中隊下轄若干小隊,每個小隊16人。雖然自成立至今這支部隊尚無驕人的戰績,但它卻是美國的一支反恐怖拳頭力量。
美國的』三角洲』特種部隊是在1978年4月倣傚英國第22特別空勤團(SAS)建立的,在建制上參考了當時歐洲國家的反恐怖特種部隊,但在職責設置上專司海外反恐怖行動。由於具有了精良的裝備武裝起來的高素質人員以及高度的機動性,使其具有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進行機動部署的能力。
美國陸軍上校貝克衛斯曾在1962年至1963年於英國空降特勤隊中服役,當他回到美國陸軍後一直企求成立一個單位,其組織、構想和功能要與空降特勤隊同樣。在長達數年的無數次嘗試後,他終於成功了,這個新部隊一一名為第一特種部隊作戰分遣隊(縮寫為Delta)一一在1997年11月19日獲正式認可。三角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處理影響到美國利益的恐怖活動,按照當時隨處發生的這些意外而言是非常適時的需求,諸如慕尼黑奧林匹克運動會人質事件。
在其正式成立後,三角洲部隊開始著手挑選與訓練其人員,並順利地完成數個其它不同單位的任務。隨後在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學生」們闖入美國駐德黑蘭的大使館,挾持所有的工作人員為人質,從那時起三角洲部隊逐漸地深入參與計劃——人質救援行動,最終以1980年4月24至25日的實際行動達到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