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個橫跨歐亞非大陸的龐大帝國
帝國崛起
阿契美尼德王朝,又稱波斯「第一帝國」。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統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魯士二世擊敗了當時統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為一個強盛的帝國。前539年,居魯士佔領巴比倫。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國疆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向東大流士進軍印度河流域,在西線對希臘的進攻則由於馬拉松戰役(前490年)的失敗而功敗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後來(前480年)再度對希臘用兵遭受失敗。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創建者為阿契美尼斯;當時整個波斯地區還是在米底王國的統治之下。阿契美尼斯死後,他的兒子泰斯帕斯繼任王位,並在米底王國斯基泰時期帶領阿契美尼德脫離米底王國的統治。泰斯帕斯死後將土地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塞魯士一世和阿里亞拉姆尼斯。他們死後將王位分別傳給他們的兒子:岡比西斯一世和阿爾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繼承岡比西斯一世的王位,並在其後承襲了亞薛米斯的王位,重新聯合阿契美尼德王朝。
居魯士隨後開始擴張領土。他首先公開反叛米底王國,並在公元前550年將其徹底消滅。其後,他與巴比倫結盟,以確保王國的後方不會受威脅。公元前546—539年之間,居魯士先後征服了東部伊朗和中亞的許多地區:巴克特裡亞(大夏)、馬爾吉安那、花剌子模、索格地亞那、格德羅西亞、薩塔吉地亞、阿拉霍西亞、德蘭吉安那、薩克人的地區、阿富汗等地,其統治範圍在東方接近了印度河流域和帕米爾高原的西部地區。 居魯士死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東部和東北部疆域已經包括阿姆河兩岸的巴克特裡亞(Bactria,中國史書先後稱為「大夏」、「吐火羅」)和花拉子模,由居魯士之第巴爾迪亞統治。居魯士之子登位後,繼承父志繼續擴張。以後的波斯帝王一再發動對東方塞種人的征伐,把疆界推過阿姆河,到達錫爾河兩岸。
阿契美尼德王朝將其國土劃分為20個郡,各郡每年向中央繳納一定的貢賦,其中有7個郡在中亞:例如第7省轄興都庫什山以南之犍陀羅地區,第12省轄大夏,第16省轄安息(帕提亞)、中亞地區花拉子模和粟特(索格迪亞納)。阿契美尼德王朝最東方的據點在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的、中亞地區費爾干納盆地。波斯人在該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魯士城。
公元前547—546年,波斯人同小亞強國呂底亞王國發生戰爭。呂底亞是一個十分富庶的國家,在其強盛時,曾控制了希臘世界和東方之間的海上和陸上貿易。米底王國滅亡後,它於公元前547年出兵卡帕多細亞(原屬米底,現已歸波斯人統治),從而引發了與波斯人之間的戰爭。居魯士率軍還擊,打敗了呂底亞,俘虜了它的國王克列伊索斯。不久,波斯人又借鎮壓呂底亞人起義之機,征服了小亞西海岸各希臘人城邦。消滅呂底亞後,塞魯士乘著巴比倫國內政局不穩之時揮軍向其進攻。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城陷落,居魯士入城,並握住巴比倫守護神馬爾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願意以巴比倫人的身份來統治這個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勢力擴至埃及邊界。
帝國擴張
居魯士死後,其子岡比西斯二世繼任王位。岡比西斯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攻破其國都孟菲斯,更將法老擄至蘇薩。埃及國王普薩美提克被俘(後因參與反對波斯人的起義而被殺)。他在埃及建立了第27王朝。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其版圖比埃及新王國和亞述帝國大得多。
此後,他還曾出兵遠征利比亞和努比亞,均不順利。據希羅多德,岡比西斯遠征利比亞的軍隊毀於沙漠風暴;而遠征努比亞的軍隊則敗於準備不足。於是埃及爆發了反對岡比西斯的起義。公元前524年末或523年初,岡比西斯回到埃及首都孟斐斯,鎮壓了起義。公元前522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內部發生叛亂,岡比西斯二世急忙班師回朝,卻死在途中。其王族將領大流士一世續率兵回國,並成功平定叛亂,更最後獲得王位。
阿契美尼德王朝剛建立不久,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統治階級內部王權與貴族的矛盾都十分尖銳。據《貝希斯吞銘文》,「當岡比西斯在埃及時,人民開始叛亂。在國內、在波斯、在米底,也在其它各省出現了很多謠言。」而當岡比西斯對利比亞和努比亞的征服遭到挫折時,終於引發了高墨塔暴動。暴動於公元前522年3月14日爆發於波斯國內的庇裡什瓦德地方的阿爾卡德裡什山。暴動者打著岡比西斯的弟弟巴爾狄亞(據《貝希斯吞銘文》;而據希羅多德則為司美爾迪斯)的旗號起兵。暴動引起強烈反響,各地紛紛響應:「於是所有的人民、波斯人、米底以及其它諸省都騷動起來,從岡比西斯轉而傾向於他。他(高墨塔)奪取了王國。」高墨塔自立為王,號召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和各被征服地的人民)擁戴他而拋棄岡比西斯。他還派人到各地去「宣佈免除三年兵役和賦稅」。從「人民」手中奪走了「牧場、牲畜、奴僕、房屋……。」公元前522年9月,出身阿黑明尼德氏族的大流士同其他六個波斯貴族一起密謀,殺死了高墨塔及暴動的其他領導者,鎮壓了各地起義。暴動歷時7個月。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為阿爾沙米斯的孫兒,同時也是阿卡米力斯家族的王子,他奪得王位後對內採取了嚴厲的措施以穩定政局。大流士上台後,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曾兩度起義反對他的統治,他嚴厲地鎮壓了起義,並將鎮壓高墨塔暴動和兩次人民起義的情況用波斯語、埃蘭語、巴比倫語等三種語言(均為楔形文字)刻在貝希斯吞山崖上,此即著名的貝希斯吞銘文。為了鞏固他的位置,大流士在Parsa建立了新的首都,希臘人稱為波斯波利斯(「波斯的城市」)並且擴充了他的私人衛隊的級別----萬人近衛軍。即使大流士所做的所有出色的事都拋開不談,他對波斯所做的貢獻是最偉大的地方。在他統治下,政治和法律的改革使這地區獲得新生,並且很多出色的計劃被實行以促進貿易和商業的發展。貨幣鑄造、重量和量度被標準化並且建立了新的陸地和海上路線。對外他則積極推行擴張。他成功把印度次大陸的北部大片地區納入疆土。東部的戰役鞏固了由賽勒斯獲得的利益並將廣大的印度次大陸北部變為了波斯控制的省份之一。其後,他又揮軍至亞細亞與希臘之間的赫勒斯滂海峽。向西的擴展從大約公元前516年開始,大流士開始在小亞細亞沿海岸攻打希臘的殖民地。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其女婿馬多尼奧斯進攻色雷斯和馬其頓,但於公元前490年在入侵希臘時的馬拉松戰役中失利。大流士一世於公元前486年去世。他的兒子薛西斯一世接續作王,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兒子和繼承人,決定繼續波斯在西面的征服,並且以公元前480年的「希臘征服之旅」而聞名,那是一場以發生在塞莫皮萊、薩拉密斯和布拉底的戰鬥而出名的戰役。並於公元前485年成功鎮壓在埃及發生的一場叛亂。其後,他對希臘發出多次進攻;最初獲勝,佔領希臘北部地區。但在之後的幾場戰役中均失利,馬多尼奧斯更於普拉提亞一役中戰死。希臘的城邦最後保持了一致行動並擊敗了薛西斯,標誌者阿契美尼德王朝衰落的開始。
自此,由於他的自尊在失敗後刺激了他,薛西斯決定引退。他將集中力轉移在宮廷生活,在他最後的幾年裡,他把從貿易和稅收裡獲得的龐大財產全部花費在了建造巨大的建築物上,但大多數都未能完成。薛西斯時代的波斯有四個首都:蘇撒、愛克巴坦那、巴比倫、帕賽波裡斯,波斯國王及其宮廷一年四季輪流駐蹕於每個都城。最後於公元前465年被謀殺。
帝國衰亡
公元前5世紀大流士一世及其後繼者發動的希波戰爭(公元前500~前449年)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希波戰爭歷時半個世紀,貌似強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被英勇捍衛自己獨立的希臘城邦所擊敗。在希波戰爭期間,埃及、巴比倫曾多次爆發反抗波斯統治的起義,進一步削弱了波斯的軍事力量。
希波戰爭可以說是波斯軍事和政治由勝入衰的轉折點,希波戰爭戰爭後波斯軍隊的威力進一步削弱,內部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希波戰爭結束後,帝國境內被壓迫被征服人民的反抗鬥爭此伏彼起。公元前404~前343年,埃及一度擺脫了波斯的羈絆,建立了本地人的第二十八~三十王朝。與此同時,波斯統治階級內部也不斷發生爭奪王位的宮廷政變,中央集權制逐漸變得有名無實。行省總督往往兼任軍事首長,獨攬軍政大權。
接續薛西斯一世的分別是阿達薛西一世、薛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二世。其中,薛西斯二世執政只有45天,最終因喝酒過多被宮裡的一個妃嬪之子殺死。在他們之後接任的是阿達薛西二世。他成功策動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更最終簽署了《國王和約》,從而得以插手希臘的事務。公元前401年,小塞魯士從小亞細亞起兵叛亂,率10,000希臘僱傭兵東進制爭奪王位,被阿達薛西二世所敗;但他所雇的希臘僱傭兵卻成功退卻回希臘本土。
此後的幾年間,阿契美尼德王朝本土發生了多次的叛亂;雖然最終都獲平定,但卻大大動搖了王國本身的基礎。公元前359年,阿達薛西三世登基。由於他拒絕幫助雅典對抗北面的馬其頓,與雅典鬧翻。馬其頓其後統一全希臘,當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其風華正茂之年,在事業的巔峰時期遇刺身亡之際,一支馬其頓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亞洲。
公元前334年,腓力之子亞歷山大跨過達達尼爾海峽。經過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美拉戰役,摧垮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軍事實力,大流士三世每戰必逃,終於逃到巴克特裡亞後被殺。公元前330年馬其頓在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下攻入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被部下所殺,阿契美尼德王朝正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