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作家高爾基:讀書越多就和世界越接近
文豪的私家書單是怎樣的?名人都讀什麼樣的書?一觀之下,或許可以增加到我們的人生必讀書目中,幫我們懂史、悟世、明理、養性。
「我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關於讀書,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有過很多的名言。當年那個出生於底層木工家庭的孩子,後來之所以能寫出那麼多影響世界的作品,與他童年時的閱讀經歷密不可分。
高爾基的童年生活極為不幸,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因為家境貧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就被迫走入社會,直面殘酷的「人間」。他從事過眾多的底層工作,甚至一度居無定所地流浪,然而,只要有機會,他就一定會讀書。那時高爾基的讀書環境是如今的孩子想像不到的。
他在自傳裡曾提到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的讀書經歷。那時他沒錢買書,需要到處去借,在每天像奴隸一般的生活結束後,他在自製的燈下堅持讀書,而且,他還要遭受老闆娘的非難——老闆娘禁止他讀書,經常去高爾基居住的閣樓上搜書,搜到後就撕碎,而且還會毒打高爾基。不過,高爾基寧願忍受毒打也要讀書,甚至他還說過這樣的話:「假如有人向我提出用棍棒打我一頓可以讀書,那我也願意接受!」
在打工的日子裡,高爾基曾經有幸讀到了普希金的詩集,當時,他「懷著一種好像一個人偶然走進一處從未見過的美麗的地方所產生的貪婪感情,把這本書一口氣念完了」,並且為「詩句的淳樸和音節的和諧」而感到吃驚。高爾基覺得,這詩句讓他所談論的一切都披上了華美的服裝,從而讓他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他的生活變成「輕鬆而舒適的詩」。
此外,他還讀了大仲馬等人的作品,這些作品讓他看到了另一種生活。據他回憶,每看一本新書,他就覺得自己的國度與外國愈加不同,由此他茫然、懊喪,甚至懷疑書中的真實性,這也讓他心中開始湧動一種「幹大事」的衝動。用他的話說,就是「書讀得愈多,就愈覺得不願去過那種一般人所過的在我看來毫無意味、毫無必要的生活」。
在高爾基的讀書生涯中,曾經有一位廚師對他產生過重大影響。在給那位廚師做夥計期間,高爾基驚喜地發現對方也是愛書者。那位廚師有很多書,不僅允許高爾基隨便閱讀,而且會和高爾基一起探討。讀書讓高爾基明白了很多道理,後來,他是如此回憶那段經歷的:「我記得,我閱讀了福樓拜的《一顆簡樸的心》,黃昏時分,我坐在雜物室的屋頂,我爬到那裡去是為了避開那些興高采烈的人,我完全被小說驚住了,好像聾子和瞎子一樣。」他覺得書中「隱藏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術,曾有幾次,我機械地、像野人似的把書頁放在燈光下反覆細看,彷彿想從字裡行間找到猜透魔術的方法」。
其實,只要去翻閱高爾基的自傳《在人間》,就會發現那其實就是高爾基的讀書史,同時也是他的精神成長史。狄更斯、巴爾扎克、列昂尼德等,都曾經是高爾基的精神導師。在高爾基看來,他是靠著讀書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他覺得「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後來才成為享譽世界的偉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