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對大國綁架 最終將世界100年和平毀於一旦
在中國的傳統思維中。必須使小國服從大國的領導,這讓才能體現自己國家天朝上國的地位。但是在100年的時間內,處於劣勢的小國一再對大國進行團結式綁架。正式由於這種情況的一再出現,最終將19世紀以來,世界積攢出來的和平局面毀於一旦。從20世紀初期開始先後爆發了一戰、二戰兩次世界性的戰爭和許多次大規模的局部戰爭。這一系的戰爭全部都是小國牽制大國,大國迫於無奈不得不加入戰爭。
一、為了顧及與奧匈帝國的利益,德國與俄國全面決裂
在俾斯麥擔任德國首相期間,德國的外交戰略達到了天才般的境界。德國同時與英國、法國、俄國、奧匈帝國眉來眼去,德國從來不公開發表「誰是我的敵人,誰是我的朋友。」在那一段時間裡,德國握了一把的好牌。它與奧匈帝國、俄國分別達成了同盟,這一計劃使法國徹底孤立。英國一直強調它是世界第一,不屑於參加歐洲大陸的對抗。但是在威廉二世上台以後,德國的外交策略的水平急轉直下。威廉二世要求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的問題必須搞清楚,首先法國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德國與法國展開了陸軍競賽,德國把陸軍擴大到了80多萬。英國是法國的盟友,也就是德國潛在的敵人,德國與英國展開了海軍競賽,大英帝國海軍不是說趕超就能趕超的。
如果僅僅是英法兩國,問題還不是特別嚴重,德國只要對付自己的西線就可以了。但是德國為了奧匈帝國,把自己和俄國的關係鬧得越來越僵。德國是奧匈帝國和俄國的盟友,但是奧匈帝國和俄國存在無法化解的矛盾。德國認為奧匈帝國是自己的朋友,那俄國就成為了自己的敵人。在奧匈帝國和俄國的一系列爭端中,德國均站在奧匈帝國的一邊,搞得俄國十分惱火。在巴爾幹危機中,德國為了奧匈帝國一度與俄國劍拔弩張。在這樣的情況下,俄國與英法兩國達成了一致意見,三國協約成立。俾斯麥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德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德國戰爭資源嚴重不足,在戰略層面上,德國已經輸了。
二、日本把美國拉進了戰爭,德國不得不對美作戰
1941年6月,納粹德國出動了550萬軍隊大舉進攻蘇聯。由於斯大林堅信德國在沒有拿下英國之前不會進攻蘇聯,所以蘇聯軍隊僅僅處於二級戰備狀態。在德軍的打擊之下,蘇軍大敗虧輸,在半個月的時間內,蘇聯損失了200萬軍隊。但是隨著而來的寒冬讓德國人無所適從,與此同時,蘇聯也已經開始從最初的混亂中反應過來。蘇聯的戰爭機器全面打開,德軍的進攻越來越吃力。能否攻下蘇聯首都莫斯科,就連希特勒也沒有把握。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希望自己的盟友日本可以出動100萬以上的軍隊從東面夾擊蘇聯,至少也應該牽制蘇聯遠東地區的軍隊。但是日本有自己的如意算盤,斷然拒絕了德國的要求。
日本希望擴大自己在東南亞的勢力,而進攻蘇聯對它來說沒有任何價值。佔領東南亞地區可以使日本得到豐富的自然資源,不過這裡是英美兩國的地盤。英國已經是自顧不暇,所以日本的對手只有美國。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納粹德國也對美國十分忌憚,不敢去輕易招惹。但是日本卻主動襲擊了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由於日本的挑釁,迫使美國提前加入了戰爭。事情到了這個局面,德國也不可能與美國單方面講和。在美國對日本宣戰之後,德國也不得不向美國宣戰。美國的強大是顯而易見的,美國加入戰爭以後,迅速扭轉了戰爭的形勢。美國在與日本鏖戰的時候,還有力量同時援助中國、英國和蘇聯。
三、美國為了韓國不得不加入戰爭
二戰結束以後,在蘇聯和美國的分別扶植下,朝鮮、韓國先後建立。這兩個國家意識形態完全對立,這是冷戰畸形發展的產物。1950年6月25日,朝鮮方面在沒有通告中國的情況下,出動軍隊大舉進攻韓國。韓國軍隊猝不及防大敗虧輸,在短短一天之後,韓國首都漢城陷落。朝鮮進攻韓國的消息傳到了美國,美國總統杜魯門當時正在老家度假。在得知朝鮮半島發生戰事以後,他在第二天就飛回了華盛頓。又過了一天,聯合國安理會做出了決議,同意組成聯合國軍干涉朝鮮戰爭。由於朝鮮、韓國都是聯合國成員國,所以朝鮮的行為被視為一國對另一國的侵略。由於蘇聯代表故意缺席,沒有使用關鍵的否決權,最終導致聯合國軍得以成立。隨後,二戰名將麥克阿瑟指揮大軍在仁川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