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和托爾斯泰為什麼會絕交?屠格涅夫和托爾斯泰絕交17年的原因
1852年,遙遠的高加索,一個默默無聞的青年軍官初試身手,寫出了小說《童年》,屠格涅夫閱畢,歡呼發現了「新的天才」。這個新的天才,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從認識托爾斯泰的第一天起,就以父輩的溫情愛護他,並認為他即將「有權在俄國文學中佔第一位」。
兩位忘年交就這樣親密無間地交往著。可好景不長,兩人後來因觀點不同逐漸產生了分歧。
1861年2月,托爾斯泰給屠格涅夫寫信,希望「結束冷淡關係」。屠格涅夫欣然回信說:「只要上帝讓我們活在世上,我們將永遠是好朋友。」
可誰料到,兩個月後,兩位藝術巨匠由爭吵發展到要求決鬥。決裂的起因是微不足道的,而他們的友誼卻由此中斷了17年。
上面這張是俄國的文豪們的合影(下排左到右):
岡察洛夫,屠格涅夫,亞歷山大,奧斯特羅夫斯基 ,(上排左到右)托爾斯泰,梅德 。
陰差陽錯的誤解
1861年5月的一天,俄羅斯的兩位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應邀來到作家朋友費特的莊園做客。這件本來應該是十分愉快的事,不料卻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辯,使得兩位偉大作家的關係決裂,並長久不能彌合。
當時大家在一起閒聊,偶爾提及到屠格涅夫非婚女兒的教育問題。費特太太問屠格涅夫,你女兒的那位英國女教師怎麼樣。屠格涅夫認為女兒的家庭女教師是不錯的。他舉了一個例子:一次,這位女教師以她特有的認真到刻板的脾氣,讓屠格涅夫給女兒一筆款項,供女兒支配用於慈善事業,以此來培養女兒的善良心性。接著,屠格涅夫又說:「現在,這位英國小姐又讓我女兒收集貧困農民的破衣裳,親手補好後,再歸還原主。」言語之間,對這種做法十分欣賞。
托爾斯泰一貫對老爺貴族的教育體系方法頗為不滿,認為他們虛偽、造作。聽了屠格涅夫的話,托爾斯泰立即接了一句:「那麼您認為這樣做就好嗎?」
屠格涅夫回答:「當然,這樣做可以使施善的人更加同情那些貧窮的人。」
托爾斯泰不客氣了:「可我認為一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拿一些骯髒發臭的破衣裳擺在膝頭,倒像是演一幕不真誠的戲。」
在托爾斯泰的意識裡,真正的善行是出自內心,而不是表面。但這話聽起來似乎是說屠格涅夫樂意女兒表演善行。屠格涅夫被激怒了:「您這樣說,是否說明我教壞了女兒?」
托爾斯泰不依不饒,他頑強地回答:「我自己深信不疑的東西,為什麼不能說出來呢?」
屠格涅夫勃然大怒,立即嚷叫起來:「如果您再用這種腔調說下去,我就抽您的耳光……」
貴族而紳士氣的托爾斯泰當即站起來,回到一個離自己家不遠的小站,在那裡派人找來手槍子彈,準備與屠格涅夫決鬥。但是,他並沒有立即實施,他希望得到屠格涅夫的道歉。他派人給屠格涅夫送去一封信:「我希望,您的良心已經對您說,您對我的態度多麼錯誤,特別是當著費特及其夫人的面這樣做……」
屠格涅夫也意識到自己言辭的粗魯。在貴族氣十足的環境中,當著一位朋友及夫人說「摑耳光」之類的話是很低俗的。他立即給托爾斯泰回了一封道歉信:「要回答您的信,我只能重複我在費特家中認為應該向您聲明的那些話:我被一種不知不覺的厭棄的感情所迷惑(現在以此為理由是不恰當的),在您這方面沒有任何真正原因我就侮辱了您,請您原諒。現在我在書面上再重複這一點——我再次請您原諒……」可陰差陽錯的是,這封信送到了托爾斯泰的莊園,而托爾斯泰又沒有回家。沒有辦法,僕人將信帶回。見此情況,屠格涅夫又在信中對此疏忽表示歉意,並讓僕人趕緊將信送去。
可事情有些來不及了。時間的差錯使得托爾斯泰以為屠格涅夫沒有道歉誠意。他即刻又寫了一封措詞嚴厲、要求決鬥的信送給屠格涅夫,並且說:我希望真正的決鬥。
屠格涅夫本來已經道過歉,可又接到這封措詞嚴厲、要求決鬥的信,內心非常痛苦。他在回信中再次對當時對立氣氛中說出的粗魯話進行了解釋,也無奈地接受挑戰。他希望按傳統方式——各帶副手——進行決鬥。……
在朋友們的勸說下,事態終於得以平息,沒有釀成世界文壇的憾事,但此次激烈嚴重的衝突仍極大地刺激了雙方的自尊心,導致了雙方關係的破裂。這道裂痕整整延續了17個年頭。
世上能就事論事的人很少,兩位大師有著難得的克制。
儘管這道誤解的傷痕如此之久、之深,然而他們在評價對方時,並未因此貶低對方的藝術成就。
屠格涅夫一生都沒有停止過讚美托爾斯泰。絕交的17年中,屠格涅夫依然如饑似渴地等待托爾斯泰的每一篇新作問世,不斷地把他的作品介紹給西歐讀者。
1878年,托爾斯泰致函屠格涅夫,希望重修舊好,信中說:「我自己的文學聲望應該歸功於您!」屠格涅夫去世後,托爾斯泰說:「我永遠愛他。」
兩位文豪即使絕交仍能惺惺相惜,令許多人愧歎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