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尼克松為什麼反對蘇聯核攻擊中國?
1969年3月,中國與蘇聯在中蘇邊界珍寶島發生武裝衝突,雙方都動用了正規軍。事後,中蘇雙方試圖恢復1964年的邊境談判,但因積怨太深談判難有進展。這一年8月13日,蘇軍出動直升機、坦克、裝甲車以及大批武裝部隊,在新疆塔城地區裕民縣鐵列克提對中方實行報復性打擊,中國邊防軍1個排38名巡邏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八·一三」事件發生後,蘇共中央政治局討論是否對中國進行更大規模的武裝行動。葛羅米柯、柯西金等人反對這一行動,但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叫囂要「用幾百萬噸級當量的核武器,對中國的核設施進行一次一勞永逸的打擊。」更重要的是,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傾向於支持格列奇科的意見。
在勃列日涅夫的主導下,蘇軍大本營的首腦採取了一系列準備活動:任命戰略火箭軍副司令托廬勃科上將為遠東軍區司令,以加強核打擊的指揮力量;命令在遠東的蘇軍戰略導彈部隊進行一級戰備,等候發射命令……
不過,在對中國實施核打擊之前,蘇聯需要徵詢美國人的意見。8月20日,勃列日涅夫給蘇聯駐美國大使多勃雷寧下達密令,要他向美國總統尼克松或國務卿基辛格徵詢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意見。
當晚,多勃雷寧當晚緊急約見了基辛格。兩個多小時的會談結束後,基辛格說:「我本人現在對此無可奉告。但是請大使相信,我會立即報告總統的,請等待我們研究後的意見。」第二天,基辛格到白宮向總統尼克松報告了蘇聯準備對中國發動核打擊的計劃。
尼克松表情嚴肅地說:「蘇聯突然進攻中國,攻擊中國的核設施,會給美國帶來危險。我們得讓蘇聯人知道,我們不會容忍他們這樣做。」
尼克松同他的高級官員緊急磋商後認為,西方國家最大的威脅來自蘇聯,一個強大的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全面報復。到那時,核污染會直接威脅駐亞洲25萬美軍的安全。最可怕的是,一旦讓他們打開潘多拉盒子,整個世界就會跪倒在北極熊面前,美國也會舉起白旗的。
尼克松說:「我們能夠毀滅世界,可是,他們卻敢於毀滅世界。」
尼克松等人得出結論:一是只要美國反對,蘇聯就不敢輕易動用核武器。二是應該設法將蘇聯的意圖盡早通知中國。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很難,美中30年來積怨甚深,直接告訴中國,他們非但不會相信,反而會以為我們在玩什麼花招。
尼克松最後決定:「讓一家不太顯眼的報紙,把這個消息捅出去。美國新聞無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無法怪罪我們。」
基辛格很擔心地說:「但願中共領導看到了這則消息,千萬不要隨手扔掉。」
8月28日,美國《華盛頓明星報》在醒目位置上,刊登了一篇題目為《蘇聯欲對紅色中國做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的文章。文章中說:蘇聯欲運用中程巡航導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酒泉導彈基地、西昌核導彈發射基地、羅布泊核基地,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戰略目標,發動外科手術式的核襲擊。
蘇聯將要進攻中國的這個消息,使全世界都震驚了。
勃列日涅夫獲悉《華盛頓明星報》刊登了這樣的一篇文章,立刻氣得簡直要發瘋。他原以為美國是會同意他的計劃的,最起碼美國也會保持中立的立場。可是沒想到竟然會被美國人出賣了,被尼克松愚弄了。
幾乎在這同一時間,這一消息也傳到了中國。毛澤東隨即提出應對之策:「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這九個字馬上成為中國全社會備戰備荒最響亮的口號——現在一些地方的牆壁和山體上,還保留著這九個大字。全國很快進入了「要準備打仗」的臨戰狀態。一個月後的9月23日和29日,中國進行了兩次平洞地下核試驗,向蘇聯展示了中國強大的核報復能力。
在美國的巧妙干預、中國的充分準備面前,蘇聯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計劃永久性地擱置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