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第二次車臣戰爭為什麼比第一次更有效且迅速
1999年8月至2000年12月,俄政府和軍隊為徹底消滅車臣非法武裝,發起第二次車臣戰爭。此次戰爭是俄聯邦武裝力量與其他強力部門聯合進行的一場大規模反恐怖特種作戰。俄政府和軍隊充分吸取了第一次車臣戰爭失敗的教訓,精心準備、縝密籌劃,殲滅了大部分車臣非法武裝分子,總體上控制了車臣地區,初步達成預定戰爭目的。
行動堅決,上下同欲。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時,俄政界對出兵車臣存在嚴重分歧,俄軍高層對出兵車臣態度不一,反對者居多,官兵鬥志不高,影響了戰爭的進程和結果。第二次出兵車臣,幾乎得到了俄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是極端民族分裂分子的恐怖行徑使大多數俄羅斯人意識到必須盡快解決車臣問題,打擊分離主義者和消滅恐怖分子,保持國家政治、經濟生活的穩定。俄當局高舉「反恐怖主義、維護國家統一」的旗幟,師出有名。
活用戰法,巧妙應敵。俄軍汲取了第一次車臣戰爭輕敵麻痺、急於冒進的弊端,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多路擠壓的戰法,將進攻與清剿相結合,強化佔領區秩序與鞏固戰區後方相結合,不給車臣武裝分子以可乘之機。行動中,機械化部隊每日只推進10—15公里,每攻佔一地,立即進行鞏固。在完成對格羅茲尼的包圍後,俄軍沒有急於進攻,而是封鎖圍困,使用空中打擊使其斷水斷電,變成一座死城,為最後攻城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當判斷格市之敵有突圍的跡象時,俄軍又採用虛留生路、巧設伏擊的戰法,放他們從格羅茲尼西南撤出並進入山區,2000多名武裝分子鑽進了俄軍的「口袋」,遭到毀滅性打擊。
遠程突擊,精確打擊。俄軍利用航空兵、遠程火炮和地對地戰術導彈對恐怖分子的各種目標進行遠距離、非接觸性的打擊,力求先消滅恐怖分子的活動基地,摧毀其通訊、交通、經濟設施,使恐怖分子陷入癱瘓狀態,再對其一網打盡。與此同時,俄軍還充分發揮其在技術領域的絕對優勢,運用大量精確制導武器對車臣恐怖分子進行精確打擊。據外電報道,俄軍使用了幾十顆軍用衛星保障此次軍事行動,車臣恐怖分子的一切活動和所有固定目標都在俄軍偵察飛機和偵察衛星的嚴密監視之下。作戰中,俄航空兵在偵察衛星、偵察飛機實時提供情報的條件下,大量使用KAb500和KAb-1500精確制導炸彈、油氣炸彈等對敵雷達、油庫、電視台、武器彈藥庫、匪首住所等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以求盡量減少打擊目標周圍居民的傷亡。
1、加劇了俄羅斯上層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
在出兵車車臣戰爭場景臣問題上,一向支持葉利欽的「民主派」內部產生嚴重分歧,「民主派」一些頭面人物成為總統和政府的反對派。
在對車臣動武問題上議會也與總統對立。俄羅斯議會兩院大多數議員一直主張用政治與和平方式解決車臣問題,分別在1991年11月10日、1994年12月8日反對或不批准總統對車臣實行緊急狀態的法令。1995年4月12日,國家杜馬以286票的絕對多數通過禁止在車臣用兵的決議,次日俄羅斯議會上院也以97票的多數通過了反對對車臣動武的決議。1995年6月21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又因車臣危機問題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議案。
軍隊內部對出兵車臣也發生尖銳矛盾。很多將領則持反對立場。陸軍第一副司令員沃羅比約夫上將因反對出兵車臣毅然提出辭職。在第一次車臣軍事行動中,持消極、反對態度的官兵為數很多。由此可見,俄軍內部對車臣戰爭的矛盾和鬥爭激烈。
2、使民族矛盾更加尖銳和複雜。
車臣戰爭俄羅斯領導人以車臣人鬧民族獨立、煽動民族分離、破壞俄聯邦國家統一為理由出兵懲罰,但在許多小民族來看,這是大俄羅斯民族欺壓謀求民族獨立自主的少數民族,從而使他們回想起歷史上沙皇軍隊征服弱小民族的情景,因此不僅同情弱小民族車臣人,而且公開反對和遣責俄軍進犯車臣。事實表明,俄羅斯政府採取的出兵車臣行動並未達到以懲罰車臣人來告誡其他少數民族,維護各民族統一和國家統一的真正目的。相反,更加激起高加索地區少數民族反對大俄羅斯的不滿情緒,引起其他地區少數民族對大俄羅斯的高度戒備,從而使民族關係更加尖銳和複雜。
3、加深了俄羅斯的經濟危機
1991年後,俄羅斯工農業生產持續大幅度下降,使經濟處於深刻危機狀態,俄軍進攻車臣消耗了大量軍費,使經濟危機形勢更加嚴重。從車臣逃亡的30多萬難民需花費大量資金安置和救助,而重建變成廢墟的格羅茲尼城市則需要5萬億盧布。車臣危機使俄羅斯經濟形勢更加惡化,經濟繼續大幅度下滑,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盧布持續大幅度貶值。到1996年8月俄羅斯和車臣達成和平協議,俄羅斯政府在車臣戰爭中耗費的資金約為50-60億美元(約合3萬億盧布),這對俄羅斯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俄羅斯是獨聯體國家中經濟基礎條件最好和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可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形勢卻是比較差的國家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車臣戰爭的影響有關。
4、車臣危機使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下降。
俄羅斯出兵車臣,首先給獨聯體其他國家帶來陰影,因為它們擔心有一天會因得罪大俄羅斯而遭到大軍壓境的災難。一些國家的反對派認為發兵車臣暴露了「俄羅斯帝國的本性」,反對本國政府與俄羅斯實行經濟一體化。因此,除俄羅斯外,獨聯體的其他大部分國家均與北約建立了和平夥伴合作關係,積極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關係,這也是對俄羅斯的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