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井馬與岡村寧次是什麼關係?山田井馬被俘回去之後為什麼沒被賜死?

山田井馬與岡村寧次是什麼關係?山田井馬被俘回去之後為什麼沒被賜死?

歷史上的為什麽

山田井馬與岡村寧次是什麼關係?山田井馬被俘回去之後為什麼沒被賜死?

山田井馬與岡村寧次是什麼關係?山田井馬被俘回去之後為什麼沒被賜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能夠深入瞭解對手,美國調集了許多人才,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專家。這些人每天要做的就是集體剖析日本人的特性,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出版了一本至今作為研究日本社會的作品《菊與刀》。

書中,對日本的特性有一個形象而深刻的概括描述:「日本民族是一個集多種截然相反的矛盾於一身的聚合體。」確實,日本人身上往往匯聚著兩種極其相反的矛盾性格,也竟然有本事能把相互矛盾的事物巧妙地融合為一體。比如外界印象中日本人很「勇敢」,其實日本人從天性上講就是世界上最怯懦的人,他們甚至天生不敢在公眾面前說句話!日本人所謂的「勇敢」,實質上是為了遮掩他們天性怯懦的一種變態版「補償」,其表現出來的不是豪邁、雄偉,而是一種歇斯底里的癲狂。

再比如,日本為了逼迫其民眾「英勇無畏」而孕育出的「武士道」,要求日本人「忠誠無二」「誓死不降」,要求人人必須嚴格遵守。

其實,這些都是逼迫下層人遵守的,到了權貴階層,就很大程度打折扣了。在日本歷史上,下級武士尚能遵循「武士道」,一到諸侯就完全兩樣了,謀反、叛變行為比比皆是。以至於令日本人自豪的「武士楷模」產生最多的戰國時代,又被稱作「下克上」的時代,這也可見日本人的矛盾。

再比如抗戰時期,日軍表面上嚴格執行《戰陣訓》,嚴令官兵「不受生俘之恥」。凡有被俘者,一旦返回就會被逼自盡。

可是,這只是對下級日軍的要求,這樣的事放在權貴子弟身上,就完全是另外一個令人不齒的模式了。

岡村寧次,是國人熟悉的侵華戰犯,曾任華北侵華日軍總司令,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就是他發明的。他有一個侄子叫山田井馬,在日軍第一師團航空隊擔任中尉飛行員。

1944年1月7日,山田井馬駕駛一架戰機,由濟南飛往青島,途中飛機出了故障,不得不緊急迫降在魯東解放區昌邑縣東利村一條河裡。山田井馬受了點傷,爬出飛機時,起初還神氣活現地向當地百姓發號施令,要求百姓護送他去日軍駐地。百姓在地上寫了「八路」兩個字,這傢伙頓時驚恐萬狀,逃之夭夭,被百姓合力抓獲,送到八路軍渤海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部。

到了八路軍營地,山田井馬以為自己會被處決,甚至像日軍對待中國戰俘那樣虐待,終日惶惶不安。誰知一連多日,八路軍不僅沒有加害和虐待,還非常寬大地優待,專門找來由被俘日軍改造而成的「反戰同盟戰士」為其講解八路軍的政策,和反對日本侵略的道理,令山田井馬感悟良多。他對八路軍有了全新的看法,也促成了他日後的轉變。

再說日軍。見山田井馬被俘後,日軍一時混亂起來,大家都知道,他這是日軍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侄子,所以不敢怠慢。日軍竟然想與八路軍「做交易」,通過中間人向八路軍帶話:只要八路軍放回山田井馬,日軍就可以加倍釋放他們俘獲的八路軍,「以一換十」都不成問題。如果還不行,還可以附上一些條件,比如送些軍火武器也是可以考慮的。當時不可一世的日軍,居然也如此乞求。

八路軍原本就奉行人道主義,對已經認識到日本侵略罪惡的日軍俘虜,是可以予以釋放的。而日軍又迫不及待地提出這些要求,經上級批准,五軍分區同意和日軍交換俘虜。

結果,日軍先釋放了原清河行署公安局長李震、臨淄抗日根據地的縣長李鐵鋒等10餘人,外加一批武器彈藥,八路軍便放了山田井馬。日軍一見山田好好的,一問,他還沒有受過任何虐待,不禁「良心發現」,又一股腦兒釋放了手裡30多名八路軍官兵,成為抗戰時期著名的交換俘虜事件。

山田井馬回到了日軍陣營,如果是一般日本兵,恐怕少不了一頓毒打,然後被「賜死」,逼迫他自盡。而山田井馬回去後,只不過被送到一個集訓隊,而後又繼續留在日軍部隊。

但山田井馬卻再也不願向仁義的八路軍作戰。日軍無奈,只好派他到東南亞戰場,最後山田死在了馬來亞戰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為什麽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