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森田療法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亞健康

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Moritatherapy)由日本慈惠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於1920年創立,是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心理治療方法。森田療法主要適用於治療神經症、植物神經失調等身心疾玻幾十年來,經森田的後繼者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已成為一種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並被國際公認的、一種有效實用的心理療法。

森田療法的治療原理:

根據上述理論,森田提出了針對性的治療原理與方法,療法的著眼點在於陶冶疑病素質,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其治療原理可概括為兩點:

1.「順應自然」的治療原理。

森田認為,要達到治療目的,說理是徒勞的。正如從道理上認識到沒有鬼,但夜間走過墳地時照樣感到恐懼一樣,單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實際體驗到才能有所改變。而人的感情變化有它的規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強;聽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漸消退;在同一感覺下習慣了,情感即變得遲鈍;對患者的苦悶、煩惱情緒不加勸慰,任其發展到頂點,也就不再感到苦悶煩惱了。因此,要求患者對症狀首先要承認現實,不必強求改變,要順其自然。

什麼叫順其自然呢?森田把它看作是相當佛禪的「頓悟」狀態。所謂「頓悟」,就是讓患者認識並體驗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體驗到對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平常的事,看得很嚴重而產生抗拒之心,結果使自己陷入了神經質的漩渦。這就與上述規律的第四條及第五條相符合,即由於集中注意於令其感到厭惡的情感,並不斷壓抑這種情感而使之受到強化,經多次反覆而培養起他對人極度恐懼的體驗,而這一過程又違背了上述第一、二條規律。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使患者認識情感活動的規律,接受自己怕情感,不去壓抑和排斥它,讓其自生自滅,並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培養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

1要認清精神活動的規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現的各種想法和觀念。

神經質患者常常主觀地認為,自己對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種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種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不道德的,即極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強烈的劣等感。要改變這一點,就得接受人非聖賢這一事實,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疾妒、狹隘之心的事實,認識到這是人的精神活動中必然會出現的事情,是一個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變和決定的;但是否去做不理智的事情,卻是一個人完全可以決定的。因此,不必去對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採取的行動,同時,還要認清精神拮抗作用,從心理上放棄對對立觀念的抗拒,認識到人有對生的慾望和對死的恐懼兩種相互對立的心理現象,並接受這種心理現象,而不必為出現死亡的恐怖而恐懼不安,也不必拼除這些令人恐懼的念頭,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衝突之中。

2要認清症狀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接受症狀。

神經質症患者原本無任何身心異常,只是因為他存在疑病素質,將某種原本正常的感覺看成是異常的,想排斥和控制這種感覺,使注意固著在這種感覺上,造成注意和感覺相互加強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是形成症狀並使之繼續的主要原因,認清這一點,對自己的症狀採取接受態度,一方面不會強化對狀狀的主觀感覺;另一方面,因為不再排斥這種感覺,而逐漸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著在症狀之上,以這樣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狀得以減輕直至消除。比如:對人恐怖患者見人臉紅,越怕臉紅,就越注意自己的表情,越注意越緊張,反而使自己臉紅的感覺持續下去了,相反,接受臉紅的症狀,帶著「臉紅就臉紅吧」的態度去與人交往,反而會使自己不再注意這種感覺,從而使臉紅的反應慢慢消退。

3要認清主客觀之間的關係,接受事物的客觀規律。

人之所以患神經質症,疑病素質是症狀形成的基礎,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狀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於人的思想矛盾。這一思想矛盾的特徵就是以主觀想像代蘟e客觀事實,來「理應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森田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應該放棄徒勞的人為拙策,服從自然。想依靠人為的辦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雞毛上天、河水斷流一樣,不僅不能如願,反而徒增煩惱。此皆力所不能及之事,而強為之,當然痛苦難忍。然而,何謂自然?夏熱冬寒乃自然規律,要想使夏不熱、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則人為的拙策;按照自然規律,服從、忍受,就是順應自然。」針對思想矛盾,森田提出了「事實唯真」的觀點,意即「事實即是真理」,並以此作為座右銘。他說:「吾人不要把情緒或想像,誤認為事實來欺騙自己。因為不論你是否同意,事實是不可動搖的。事實就是事實,所以人必須承認事實。認清自己的精神實質,就是自覺;如實地確認外界,就是真理。」只有使人的主觀思想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為所當為」的治療原理。

森田療法把與人相關的事物劃分為兩大類: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謂可控制的事物是指個人通過自己的主觀意志可以調控、改變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個人主觀意志不能決定的事物。

森田療法要求神經質症患者通過治療,以學習順應自然的態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還是注意為所當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動。即「為所當為」是指在順應自然的態度指導下的行動,是對順應自然治療原則的充實。

1忍受痛苦、為所當為。

森田療法認為,改變患者的症狀,一方面要對症狀採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另一方面還要隨著本來有的生的慾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通常症狀不會即刻消失,在症狀仍存在的情況下,儘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確定意義,且能見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應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任憑症狀起伏,都有助於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從症狀中解脫出來的信心。例如:對人恐怖的人,不敢見人,見人就感到極度恐懼。森田療法要求其帶著症狀生活,害怕見人沒關係,但該見的人還是要見,帶著恐懼與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麼,而這樣做的結果,患者自己就會發現,原來想方設法要消除症狀,想等症狀不存在了再與人接觸,其實是不必要的,過去為此苦惱,認為不能做,是因為老在腦子裡想而不去做。而「為所當為」要求患者該做什麼馬上就去做什麼,儘管痛苦也要堅持,就打破了過去那種精神束縛行動的模式。

2面對現實,陶冶性格。

森田療法的專家高武良久指出:「人的行動一般會影響其性格,不可否認,一定的性格又會指導其做出一定的事情,但僅僅看到這一方面,則是一個片面性的認識。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的行動會造就我們的性格』這一客觀事實。正是這一點,才是神經質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

神經質患者的精神衝突,往往停留在患者的主觀世界之中,他們對引起自己恐懼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鬥了又鬥,但在實際生活中,對引起其痛苦的事物卻採取了一種逃避和敷衍的態度,事實上,單憑個人主觀意志的努力,是無法脫神經質症狀的苦惱的,只有通過實際行動,才會使思維變得更加實際和深刻。實際行動才是提高對現實生活的適應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劑。對此,高武良久舉例說,要學會游泳,不跳入水中就永遠也學不會游泳,即使完全不會游泳,跳入水中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後再逐步學習必要的技術。與此道理相同,神經質症患者無論怎麼痛苦,也會在別人指導下做到,這樣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自信的體驗。要想見人不再感到恐懼,只有堅持與人接觸,在實際觸中採用順其自然的態度,使恐懼感下降,而逐步獲得自信。前面已經談到,「為所當為」有助於使症狀得到改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實際生活中將精神能量引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這就減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內部的精神能量。而與外部世界的實際接觸,又有助於患者認識自身症狀的主觀虛構性。這一過程實際上是使內向型性格產生某種改變的過程。

在順應自然的態度指導下的「為所當為」,有助於陶冶神經質性格。這種陶冶並非徹底改變,而是對其性格的不同部分進行揚棄。即發揚神經質性格中的長處;認真、勤奮。富有責任感等,拼棄神經質性格中的致病之處:神經質的極端的內省及完善欲。

由此可見,順應自然既不是對症狀的消極忍受,無所作為,也不是對症狀放任自流、聽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來的規律行事,憑症狀存在,不抗拒排斥,帶著症狀積極生活。順應自然、為所當為治療原則的著眼點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這活湧療原則還反映了森田療法對意志、性感、行動和情格之間的關係的看法,即意志不能改變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變人的行為;通過改為人的行為來改變一個人的情感,陶冶一個人的性格。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11451&s=1238921590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