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缺陷 為何一個強大的帝國會徹底衰落呢
還不知道:奧斯曼帝國為何會衰落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奧斯曼帝國,發源於小亞細亞島,崇尚武力,以軍事立國,經過七代君王的努力,帝國的土地快速擴張。小亞細亞被征服,拜占庭帝國倒下,從伊朗到墨西哥,包括埃及,都在疆土範圍之內,地中海幾乎成了內湖。
在最巔峰的16世紀,匈牙利被蘇裡曼大帝親自率軍征服。三年後,大軍直抵維也納城下。驚恐的歐洲人,因此多了一個「恐土耳其症」。
王朝總會沒落。17世紀後期,當奧斯曼帝國敗於維也納城下時,撤退的號角開始吹響。帝國開始轉向本土退縮。衰落不可避免的降臨。
這個龐大的衰落,有著多層因素共同決定的結果。統治者日益腐朽,不再崇尚節儉,不再愈加親征,而是沉溺後宮的奢侈生活。官員變得腐敗,忠誠和能力不再是提拔的標準,懂得諂媚、拍馬屁,更容易被送上高層。
其餘仍有很多。但在這些之外,觀念的束縛,才是阻礙奧斯曼帝國走向現代化,走向徹底衰落的根源。
當帝國日漸遲暮時,世界正在發生變化。西歐出現了新的事物。從文化到科技,他們經歷了一連串的變革,開始超越奧斯曼帝國。無論哪一方面,就連奧斯曼帝國昔日引以為傲的軍事,也落入下風。
面對這一變化,奧斯曼帝國卻表現得極為遲鈍和自大。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落入下風。畢竟昔日的光芒仍可尋覓,祖先的驕傲依然在血液中流淌。
尤其是面對歐洲。奧斯曼帝國尊奉伊斯蘭教,而西歐以基督教為主。他們之間曾因為宗教,有極深的糾葛。對於西歐,奧斯曼帝國表現出的常是不屑,而非學習。雖然有少數人曾看到形勢的變化。
比如盧特弗帕夏就曾對蘇裡曼大帝直言,相比較於西歐,帝國缺少能夠海戰的人才。但這種聲音,在奧斯曼帝國內部極為微弱。即便是奧斯曼帝國的蘇丹,也無力改變。
奧斯曼帝國曾進行過三次重大改革,前兩次的蘇丹都希望引入西方文化,結果因禁衛軍阻攔而失敗。在他們看來,奧斯曼帝國不應該向西方文化學習。
到了瑪哈穆德二世時,曾提出較為溫和的改革。他提議,引入西方的技術,保留土耳其文化,借此獲得更多擁護。
不過,他所提出的,只是希望回到輝煌的過去,而非走向未知的將來。這一改革,最終也沒能成功實施。
正如奧斯曼帝國駐維也納公使薩迪克·裡法特帕夏曾說的那樣:「宗教是我們法律的基礎,是我們的政府的根本;就連蘇丹陛下自己,也並不比我們任何人更能動它一動。「
傳統成了守舊者的盔甲,新路卻不知又在何方。奧斯曼帝國走得異常艱難,幾乎處於一種停滯狀態。對新事物的排斥,不只頂層那些保守的長老,在社會底層,也有大批支持者。
他們鄙夷西方文化,希望能回到帝國昔日的強大年代,認為那才是純潔時代。只需守住古老文化即可。
觀念的束縛,帶來最直接影響,就是文化科技的落後。當歐洲那些新國家開始享受工業革命帶來的新科技便利時,奧斯曼帝國依然固執的排斥。他們的農業、工業、運輸業都停留在中古時代。
奧斯曼帝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如果農業無法得到改變,那這個國家重新走向強大的可能性就非常低。
科技實力的落後,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他們的生產能力無法提升,軍事上雖然訓練新軍,也沒有得到較大改觀。1839年時,奧斯曼帝國訓練的新軍,被埃及擊敗。
這是一個從16世紀就臣服於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力的衰退,已經一目瞭然。
如果只是王朝的衰亡,正常情況下,可能會有一輪新的更替,或者是新王朝的崛起。但來自西方國家的威脅,讓奧斯曼帝國面臨著被肢解和侵略的可能。歐洲國家並非活菩薩,他們實力更強,胃口更大,手段更多。
奧斯曼帝國又是一個面積龐大的帝國,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孱弱的國力,讓它成為歐洲國家眼中待宰的肥羊。
戰爭、經濟等多重方面入侵奧斯曼帝國,以便獲取更多利益。尚武的奧斯曼帝國常會以戰爭反擊,但衰退的國力,讓他們無力應對。死亡的喪鐘敲響時,奧斯曼帝國被送入墳墓。這裡的人們,最後只能以一場浩大的革命,完成民族自身的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