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懸崖宮是怎麼被發現的?懸崖宮又為何被棄置了?
建立在懸崖上的宮殿不僅存在很多危險,在建築工藝上也有很多困難。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瞭解一下懸崖宮的相關資料介紹。懸崖宮是誰建造的什麼時候建造的也將一一為你詳解!
懸崖宮什麼時候被發現的?
1888年的冬天,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部高原上,兩個牧民正在趕著牛群行走,突然被眼前的一片懸崖擋住了去路。他們定睛一看,原來那懸崖竟然是層層疊疊的房子,最前面還有一座巨大的「宮殿」呢。他們驚奇萬分,這麼「蠻荒的地方」怎麼會出現這樣多的房子呢?於是他們隨口稱這個地方為「懸崖宮」。
當然,發現「懸崖宮」的消息很快傳遍全世界,一批批冒險家到這裡探尋寶藏,許多珍貴文物遭到了破壞。1906年,美國國會被迫通過了保護懸崖遺址的法令,將其定名為「弗德台地國家公園」。1909年,最大的懸崖宮村落正式出土,1979年,這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文化遺產」予以保護。
懸崖宮資料介紹:
這裡是遍佈懸崖絕壁的台地,地面上長著草,樹木稀疏,很適於放牧。「弗德」就是「綠色」的意思。16世紀末,西班牙佔領墨西哥後,侵入科羅拉多高原,稱這裡的印第安人為「普韋布洛人」。普韋布洛是西班牙語「村、鎮」的意思。19世紀初,台地同科羅拉多州一同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在弗德台地發現的1300年前的「普韋布洛人」村落遺址,迄今已經達到300多個,面積達到210.7平方千米。幾萬人聚居在這個台地上,各村落之間相對的獨立,又由於彼此近在咫尺,既能互助互濟,又可以共同對付強敵。每個村落就是一個家族的集體聚居地,外有土磚牆加以維護,內有多層成套住房和公共建築。
多層房仿照印第安人的原始祖先懸崖穴居的樣式,逐層向上縮進,使整幢房屋好像呈鋸齒形的金字塔。下層房頂就成為上層的陽台。上下層之間有木梯,上層大部分房間與鄰室有側門相通,底層則是專供貯藏食物之用的,也就不開側門。在中心庭院有供集體使用的活動空地、祭祀房,地下還有兩個禮堂(地穴)。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人們關於美洲社會,僅僅知道這樣的情況:在中美出現過有瑪雅文明、托爾特克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在南美僅僅有印加文明,並且大多建立了農業王國。至於北美的印第安人基本上被看做是不懂耕作、不會造房的野蠻部落。弗德台地的發現,改變了這種傳統的偏見。
1909年,美國的考古學家出土了台地上最大的村落遺址,俗稱梅薩維德「懸崖宮」。這座村落依傍崖壁而建,佔地近1.4萬平方米,據估計當年施工週期達50年。村落的佈局十分緊湊,有許多方形、圓形的高樓,其內共有150間民房、23間地穴祭祀房間。著名的雲杉大樓,也就是兩個牧民見到的「崖宮」,因樓板是由雲山板鋪成而得名。
該樓是3層樓,長達203米,寬為84米,地面有114間住房,地下還有8件祭祀房間,而其中最大的一間地穴祭祀房竟然有7間住房那麼大。雲杉樓的北邊有個「杯子房」,裡面藏有430只彩陶杯子、盆子、飯碗之類,這裡或許是祭器貯藏室。
懸崖宮是如何建造的?懸崖宮是誰建造的?
村落的四周都是懸崖絕壁,天生自然,即使野獸都難以攀登。在壁面有鑿出的一個個小洞,僅能容手指和腳趾插入進去。村民便是靠著這些小洞來攀爬崖宮,進出村落。顯然,這有對付外敵入侵的功用。村落周圍還陸續發掘出蓄水灌田的水渠、水塘,編織籃筐的作坊,精美的陶器、玉器、骨器等。總之,村落處處體現著普韋布洛人的智慧和文明。那麼,普韋布洛人是以何為生?又是如何建造其懸崖宮的呢?
考古證明,早在公元初始時,西方稱之為「編籃者」的北美印第安人就已經能編織籃筐,栽種玉米。這些人居住在洞穴或者土穴的圓形小屋裡,過著頻繁遷徙的生活。到了公元5~10世紀,這些「編籃者」居民製作陶器、種棉織布,還建造房屋。大約7世紀時,他們進入弗德台地,12世紀前後達到全盛期。
在那裡,這些「編籃者」居民聚族而居,建築其規模宏大的「懸崖宮」聚落,使外族不敢輕易靠近和進犯。當時的「編籃者」居民尚處於母系社會,部落長是女性,婦女掌管著祭祀大權,把持家政,專司制陶工藝。男人則從事農耕狩獵、編織和保衛村寨等活動。此外當時集市貿易興起,已經實行物物交換了。
這些村落體現當時印第安人高超的建築技巧和對地理環境巧妙的利用。儘管西方殖民國家稱這些居民為「普韋布洛」,「編籃者」也被稱為「普韋布洛人」,但實際上他們有自己的族名:阿納薩齊族。幾代人辛勤建造而成的弗德台地大村落,後來為什麼又被棄置了呢?這是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的謎團。目前,持自然災害說的人最多。
他們認為,普韋布洛人在弗德台地上平平穩穩地度過了幾百年,人口基本趨於飽和,地力負荷也近於極限。1276~1299年,這裡發生了一場長達24年之久的大旱災,飲水枯竭。人們被迫忍痛放棄家園,向東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去。從此,「懸崖宮」大村落湮沒於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