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期為什麼會流行“月代”髮型?這種髮型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日本戰國時期為什麼會流行“月代”髮型?這種髮型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日本歷史故事

日本戰國時期為什麼會流行“月代”髮型?這種髮型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對「月代」髮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若論及日本戰國的歷史,我想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起織田信長;作為「戰國三傑」之首,織田信長通過武力幾乎一統整個日本,結束了日本長達200多年的戰國時代,其人氣無論是在日本還是中國都居高不下。

在如今的遊戲或是影視劇中,織田信長都是英俊帥氣,高大威猛,一頭秀髮的形象;然而真實的歷史中,織田信長的髮型卻是日本戰國時期最為流行的「月代」髮型。

「月代」頭,即將頭頂部的頭髮全部剃光,僅對側方和後方的頭髮進行保留,並將後方頭髮留長束起。這種髮型在我們現代人的審美中很難稱得上是好看,那麼為什麼古代的日本人喜歡留「月代」這種髮型呢?

「月代」頭的起源‍

經日本學者考證,認為「月代」頭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自武家階級而興起的。其在史書中最早的描述是記載在關白九條兼實在《玉葉》中:九條兼實在面見武家權臣平時忠時,說:「其鬢不正、月代太見苦、面色殊損。」

可見平安末期,「月代」髮型就已經出現在武家之中,但是當時主流的大臣們也認為這種髮型不夠體面(「見苦」意為「不體面」)。

而「月代」這個詞語的由來也很有意思,跟據江戶時代學者伊勢貞丈所考察,在古日語中「月代」()和「不正之氣」()字形相近。

關於「不正之氣」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武士作戰過程中由於天氣炎熱且要戴頭盔,導致頭部充血,空氣不暢通。另一種則是中醫說法,中醫流傳到日本後其「氣理」學說十分受歡迎,日本人認為人身上的「氣」是上下貫通的,有頭髮就會導致「氣」不通暢。

總之,武士們為了能夠在戰場上更好地發揮自身實力,減少頭髮所帶來的負擔,故剔除頭頂「不正之氣」,所以這種髮型就被稱之為「月代」頭了。之後,從鐮倉幕府時代一直持續到戰國,「月代」頭一直是武士階級最為流行的髮型,所以織田信長自然也留「月代」頭。

「月代」頭成為主流‍

如果說「月代」頭一開始只是武士階級的專屬,那麼到了江戶時代,「月代」頭就開始成為一種主流時尚了。

一方面是德川幕府制定的《武家諸法度》頒布,對武士進行了嚴格的規範,其中就規定「月代」頭是武士的標準髮型。由於德川幕府時代武士的地位如日中天,所以武士的文化也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月代」之風也漸漸由武士階層傳入了町人階層中,成為町人階級的一種時尚。

另一方面,「月代」頭流行也有江戶時代町人們思想的變化;受佛教文化影響,古代日本人對於「淨」的審美觀是異常敏感的,而這種「淨」被體現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理解為「乾淨」。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乾淨的東西就是美麗的東西。

所以在江戶時代,也被稱為日本歷史上「最乾淨」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人們都是異常的講究「淨」,「月代」頭也被認作是乾淨的一種表現。這一點體現在江戶中期,髮結床(理髮店)的數量開始大大增加,為了方便客人隨時剃頭,在都市中的澡堂、商舖、旅館等諸多民間設施內部都有開設的髮結床。

所以縱觀整個江戶時代,除去特殊職業者(僧侶、醫生、儒者)和「不淨」之人(奴隸、穢人等)外,幾乎是所有男士都留「月代」頭。並且由於各地區文化和審美的差異,町人們還發明了辰松風、文金風、小銀杏等不同風格的「月代」頭。

既然是為了「淨」,為什麼不剃光頭?‍

或許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但在身份制度森嚴的日本江戶時代,光頭可不是誰都能剃的。一般來說,在日本只允許地位崇高的和尚(一般的沙彌都不允許剃光頭,只允許保留短髮)和醫者才能夠剃光頭。

這種「月代」頭的風潮一直到了明治時代,隨著日本不斷接受西方文明的衝擊和明治維新的逐步進行,日本國民的審美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西式的裝扮開始成為社會的主流。加上明治天皇的《散發脫刀令》頒布以後,政府也開始對「月代」頭進行了禁止。

所以雖然日本人對於「淨」的觀念一直保存至今,但是「月代」頭已經永遠的留存於幕府時代了。

總評

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月代」頭確實稱不上好看,頭頂光禿且周邊留發,妥妥的地中海,但是由於制度問題沒辦法全部剃光。而在如此醜陋的髮型中,江戶時代的人們卻弄出了不同的風格,確實可以說一件事物的美醜之分,往往取決於觀賞者的審美標準,而審美標準又與處於的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

如今我們在一些抗日神劇中仍然能看到「月代」頭出現,只能說編劇和導演或許無知,或許故意醜化,大家一笑了之即可。現在的日本人看「月代」頭就如同我們看清朝的「辮子」頭一樣,都認為醜的不忍直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日本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