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始時代起源於什麼時候?是怎麼向文明時代過渡的?
日本(Japan,全稱:日本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主體民族和族,通用日語。公元3世紀其境內出現較大的國家「大和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早期文明
關於日本列島上被確認過的人類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3萬年前至10萬年前。約1.2萬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結束而開始急劇溫暖化,使得人們的文化與生活產生極大變化,全島進入下個繩紋時代。
約1.2萬年前左右開始被稱為繩紋時代。分為草創期、早期、前期、中期、後期、晚期這6期。這個時候的人們製作繩紋式陶器、早期以後邁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豎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獵、貝塚漁撈、採集植物等經營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製石器、骨角器等等。也進行栽培,後期到晚期間種植稻。
在日本神話中,太陽神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
彌生時代
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日本古代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其文化稱彌生文化。1884年這種陶器首次在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發現。彌生時代在繩文時代之後,古墳時代之前,於公元前300年至公元250年之間存在。可分前、中、後期。
彌生文化是在繩紋文化的基礎上,受到大陸(包括中國和朝鮮半島)文化的影響而產生的。它首先出現於九州北部並逐漸向東發展,到了後期基本上遍及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境。
彌生時代普遍有了以種植水稻為主的農業;開始使用銅器鐵器;原始社會開始逐漸向階級社會過渡;與中國、朝鮮半島交往頻繁,深受大陸文化的影響,使日本逐漸成為一個農業社會。
彌生時代中期,位於九州的奴國國王向漢朝朝貢,並獲賜金印。
到了2世紀後半期,各小國內戰頻繁,直至3世紀中葉才出現較大的「大和國」,後經過長期的擴張,並且逐漸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領最初稱為「大王」,後來改稱天皇。
古墳時代
古墳時代(Era of Great Tombs,假名:),又稱大和時代,日本繼彌生時代之後的時代,從公元250年開始,迄於公元538年,因當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而得名。
古墳的分佈基本上遍及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的大和盆地為主,北海道則未發現。這一時期的墳墓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溝,「前方後圓」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墳的週遭圍繞著中空的黏土塑像,這些筒狀土製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稱之「埴輪」。
建築這些墳墓需要花費大筆金錢,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能夠負擔,截止2013年發現有71座,鑰匙孔形的古墳最常見,大阪的大山塚,又名「仁德天皇陵」據悉為全世界最大的古墳。
古墳裡通常有許多銅鏡、珠寶等物品,到了後期,古墳裡還有兵器和盔甲。古墳時代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從8世紀初開始,火葬流行,古墳逐漸式微,並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