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成就了日本帝國 也埋下了隱患
從1894年的甲午戰爭開始,在50年之內,日本先後發動了三次戰爭,而且三次戰爭全部都是不宣而戰的形勢。美國歷史學家稱日本是戰術上的天才、戰略上的傻瓜。經過一系列的戰爭之後,日本暫時成就了自己的霸業,但是卻也埋下了很大的隱患。在美英中蘇等國的夾擊之下,日本最終宣佈投降。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被徹底打回了原型,初期一起的努力都化為了塵土。
一、一心要染指朝鮮半島,首先發動了甲午戰爭
從明治維新時期開始,日本就一心要建立一個龐大的大日本帝國,這個計劃囊括了朝鮮半島、中國東北、俄國遠東和東南亞地區。柿子要撿軟的捏,在所有的目標中,日本決定先以朝鮮為目標,但朝鮮是清朝的藩屬國,要想佔領朝鮮,就必須與中國開戰。當時清朝雖然被西方暴打,但仍然是亞洲第一大國,日本的實力差得遠。清廷為了自己的國家安全,也耗費巨資組建海軍,清廷的海軍並不比日本的遜色。兩個國家政治的差距在制度上,清廷還是那種家天下的時代,而日本已經進入君主立憲的時代。日本舉全國之力擴大自己的海軍時,清朝北洋水師卻處於建設滯後的狀態。在甲午戰爭開戰之前,北洋水師在噸位上雖然還在日本之上,但戰鬥力已經難說了。
1894年,朝鮮局勢緊張。在清軍運兵的過程中,日本對運兵船隊進行了偷襲,這是日本第一次不宣而戰。在這次海戰中,高昇號運兵船被日軍擊沉,800多清軍將士血灑黃海。在清軍遭到日軍襲擊之後,著名的憤青皇帝光緒下詔對日本宣戰,但這個絲毫不懂軍事的皇帝卻開始胡亂指揮軍隊調動。清朝朝中的那群所謂的清流更是摩拳擦掌,不過他們不是要上戰場,而是要彈劾李鴻章和北洋水師的主要將領。客觀的說,甲午戰敗和清朝自己的內訌有很大的關係。甲午戰爭之後,中國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中國不但損失了自己最後的藩屬國朝鮮,而且還賠進去了自己的台灣島。由於中國需要賠償2億兩白銀,這就造成了中國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再組建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
二、日本為了染指東北,對俄國不宣而戰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這是俄國染指東北的好機會。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御駕親征,率領18萬俄軍南下。俄軍佔領了東北全境,而且有不打算走的意思。這明顯與日本的國家戰略完全重疊,日本把侵佔東北視為自己發展的第二步。現在被俄國人捷足先登,日本開始準備發動戰爭。1904年,日本海軍對俄國太平洋艦隊發動了偷襲,這是日本第二次不宣而戰。俄國太平洋艦隊沒有任何的戰爭準備,在日軍的偷襲之下大敗虧輸。俄國艦隊的殘餘力量撤入了旅順港,俄軍試圖利用堅固的防禦工事抵抗日本的進攻,為自己援兵的到來贏得時間。這個道理日本人自然也明白,日軍在付出了巨大傷亡的情況下,佔領了旅順港。
旅順港失守之後,軍港內的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在隨後另一次海軍較量中,日本海軍又擊敗了前來增援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全軍覆沒之後,俄國就只剩下了最後的黑海艦隊,俄國海軍在世界的排名大幅度後退。經過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和俄國瓜分了在東北的利益,南滿北滿開始出現。日本在獲得了立足之地以後,在警察和巡邏隊的基礎上建立了關東軍。1931年9月,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坐擁38萬東北軍的張學良不戰而逃。區區1萬多日本關東軍佔領了東北全境,這致使日本擁有了在中國長期立足的底氣。東北豐富的資源和肥沃的耕地使日軍堅定了固守此地的決心,在日本國內有一句話「寧可放棄本土,也絕不放棄滿洲。」
三、為了東南亞地區的資源,日本招惹了世界第一的美國
二戰爆發之後,日本曾經試圖北上進攻蘇聯,但是在諾門坎一戰中,日軍被蘇軍暴打一頓。而美國對日本實施武器禁運更加刺激了日本,日本把目光瞄準了東南亞地區。這片地區蘊含著豐富的資源,但這片地區是美英兩國的勢力範圍。日本最終發動了珍珠港事件,主動襲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事件的同時,日本開始染指東南亞地區。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日本幾乎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大日本帝國看似已經完成。但美國的戰爭機器已經全面打開,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是日本望塵莫及的。截止1943年,美國已經開始了戰略反攻。1945年,在美英中蘇等國的夾擊之下,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的投降並不是無條件的,日本唯一的條件就是保留天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