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為什麼出兵海參崴?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為什麼出兵海參崴?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為什麼出兵海參崴?

1917年8月,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際,中國的北洋政府宣佈放棄中立,加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一方,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同年11月,同屬協約國的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宣佈退出戰爭。

1918年,英、法、美、日為首的協約國,決定組織14國干涉軍出兵俄國。北洋政府也應邀派出海陸軍前往海參崴,參加協約國對俄國的軍事干涉行動。

1918年,在海參崴港口行駛的「海容」艦

到達海參崴

中國在宣佈參戰後,成立了專門負責參戰事務的參戰處,由國務總理段祺瑞親自兼任參戰處督辦。段祺瑞以參戰的名義擴充實力,新編了一支由4個師組成的邊防軍,全部裝備都是從日本購配的。此次出兵海參崴,中國派出了一個團的陸軍部隊,是從邊防軍中紀律最好的魏宗瀚師挑選的,團長為宋煥章。

派往海參崴的海軍戰艦,則是當時北洋政府兩艘最大、最好的軍艦之——「海容」號巡洋艦。

1918年4月9日,「海容」艦由艦長林建章指揮,從上海起航,前往海參崴。「海容」艦出發後,一路北上,行至今韓國濟州島巨文港時,停泊一夜,稍事休息。接著便穿過對馬海峽,經過4天航行,最終在17日抵達海參崴。

「海容」艦抵達海參崴後,在港口中心碼頭拋錨。中國駐海參崴總領事和中華總商會派員登艦,對祖國軍艦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當時,海參崴港內沒有俄艦,停泊的都是英國、美國、日本的軍艦,整個港口被聯軍佔領。「海容」艦抵達後,艦長林建章即前往拜會各協約國海軍司令,進行聯絡。

聯合他國維護治安

海參崴原是中國領土,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被沙俄搶佔,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國於1862年將海參崴改建為軍港,可以停泊多艘萬噸以上的巨輪。

「海容」艦到達時,海參崴基本處於無政府狀態,街上只有很少的俄國警察站崗。為了維護治安,協約國駐軍設立了治安指揮部,由一名美國陸軍少校負責,各國軍艦每天輪流派出12名水兵組成巡邏隊,與白俄警察共同維持治安。

「海容」艦官兵除參加聯合行動外,還積極與當地的有關中國機構配合,保護華僑利益,受到他們的稱讚。

不久,各國陸軍也陸續開進俄遠東地區。距離俄國較近的日本,企圖長期佔領俄西伯利亞地區,派軍最多,有幾個師團。於是,各國公推日本的大谷大將為聯軍總司令,統一指揮各國駐軍,其司令部設在海參崴商業學校內。

「永健」號炮艦

多次換防

中國陸軍部隊抵達俄遠東地區後,只留下一個連駐防海參崴,其餘部隊駐紮在中俄邊界的五站、雙城子。

「海容」艦在俄國駐防期間,沒有參加戰鬥,甚至連航行也幾乎沒有,絕大多數時間都一動不動地停泊在港內。時間一長,艦底吸附了許多貝類,如果任其蔓延,有可能導致進水管阻塞,致使機器失靈,必須及時進行清理。

於是,海軍總司令部於1919年5月,下令調「海容」艦回國,進塢勘底。同時,命「海容」號的姐妹艦——「海籌」號巡洋艦,赴海參崴換防。

「海籌」艦在海參崴駐防僅僅幾個月,就因鍋爐滲漏,無法過冬,需回國維修。於是,海軍總司令部將其調回廈門,再派「海容」艦前往接替。

10月20日,「海容」艦搭載著東北江防所需的軍械和40名官兵,從上海啟程,再次前往海參崴,並在那裡度過了又一個寒冬。

陸續撤軍

由於戰事逐漸結束,各國開始從海參崴陸續撤軍。1920年6月,林建章奉命取消節制陸軍字樣,仍以代將名義駐守海參崴,不久又撤銷岸上辦公處,移駐「海容」艦。

是年10月,北洋政府正式撤銷海參崴代將處,但命「海容」艦暫時留駐海參崴保護僑商。不久,海軍改派「永健」號炮艦赴海參崴,接替「海容」艦執行護僑任務。

「海容」艦於1920年11月返回上海,結束了歷時2年多的海外駐紮。後來,「海容」號與「海籌」號這兩艘巡洋艦因艦齡過長,於1937年9月25日自沉於江陰附近,用於阻塞長江航道,阻擋日軍沿長江進犯南京。

1921年,「永健」號炮艦奉命撤防回國,中國海軍駐防海參崴的行動至此也宣告結束。後來,「永健」號炮艦在抗戰初期被日本飛機炸沉,成為抗戰中戰沉的第一艘中國軍艦。 (來源《文史天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