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戰中遭受重大損失的德國,為什麼用短短二十年就走出了戰敗的陰影?

在一戰中遭受重大損失的德國,為什麼用短短二十年就走出了戰敗的陰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一戰中遭受重大損失的德國,為什麼用短短二十年就走出了戰敗的陰影?

對二戰中的德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870年,德國剛剛由一個封建的農業國家(普魯士)統一全國。論實力,德國是歐洲大國中最後一個崛起的。那時,大英帝國已經稱霸世界將近300年了,法國和俄國也各自稱霸一方。

而且,就在發動二戰的20年前,德國已經遭受過一次重大損失,它在一戰中作為同盟國慘敗,被迫簽訂了苛刻的割地、賠款條約,整個國家背負了巨額債務。

而就是這樣一個國家,不僅在短短20年中走出了戰敗的陰影,還掀起了一場規模更大的戰爭,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德國是怎麼做到的?

1914年7月28日,同盟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與協約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意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爆發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拉開序幕,直至1918年11月11日結束。

這場戰爭的破壞性僅次於二戰。約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死亡,2000萬人受傷。

德國作為戰敗國在一戰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1、領土面積從原先的70萬平方公里,縮減到58萬,減少了1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福建省的面積。

2、除此之外,還要負擔巨額的戰爭賠款。法國人一開始索賠的數額是1320億金馬克,但當時整個德國已經窮的叮噹響了,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最後法國只能把賠款數額減到了200億。

3、更嚴重的制裁是,由於擔心德國會再一次發動戰爭,英、法等國對德國的軍事規模進行了嚴格的限制,規定德國的常備軍不能超過十萬人,軍隊也不能擁有重武器。

但在短短21年後,於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正式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一戰中德國本土並未受到大規模摧毀:

其實在一戰結束的前夕,德國軍隊在戰場上基本上是節節勝利的,幾乎所有的戰爭都在其他國家的領土上進行,德國本土沒有遭受過大規模的戰火,更不要說被入侵了。德國在一戰中失敗的直接原因,不是戰術和戰略上有什麼明顯的失誤,而是財力和物資支撐不下去了。

一戰後,德國民眾心有不甘,渴望復仇:

而德國民眾對戰爭結果相當不甘心,他們不僅陷入了懷疑和憤怒的情緒中,甚至還渴望復仇。在當時的德國普遍流傳著一個說法,就是他們之所以會在這場戰爭中失敗,是因為有人在他們背後捅了刀子。至於這刀子是誰捅的,則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猶太人,這也就為後來二戰中德國人屠殺猶太人埋下了伏筆。

德國軍國主義思想盛行:

在當時,德國民眾在思想觀念和文化認知上都更加信任軍國體制,也就是說,在行為習慣上,德國人更傾向於執行和服從。當然,這也不是說德國人天性如此,這跟過去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

1870年,普魯士統一了德國,而普魯士原本只是德國境內的一個封建王國,因為土地貧瘠,礦產缺乏,人口又稀少,所以這一地區的經濟和文化都很落後,甚至沒什麼像樣的貴族。在別的國家相繼進行工業化的時候,普魯士依然依賴農業經濟。所以,普魯士只能通過把整個國家軍事化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爆發力。

希特勒個人影響和煽動效果:

希特勒身上有很多符合德國人心理的特質,例如他非常有演講天賦,可以很好的宣傳和煽動人心。而他所宣傳和許諾的,正是德國人希望的未來,例如擺脫一戰戰敗的陰影,為德國人爭取更廣闊的生存空間等等。

本來德國人在思想上就傾向於軍國主義,再加上臨時組建的共和制政府不能很好的解決當時德國所面臨的問題,這才讓希特勒有機會建立納粹政府。又因為軍國主義思想以戰爭為榮,所以希特勒才有機會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必然!

但幸運的是,短短6年後,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最終簽訂了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遞交投降書。標誌著二戰最終結束,世界從此走向了和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第一次世界大戰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