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當年為何能稱霸世界?其根基是皇家海軍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英國皇家海軍的興衰,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一些人將不列顛強大的原因歸咎於工業革命,卻無視其在工業革命前就是世界第一強國的事實。本文將從英國特有的海洋屬性入手,探尋大英帝國強大的真正奧秘。
何謂海洋屬性?它又給英國帶來什麼?
稍微對世界歷史有瞭解的人,都知道在二戰前,英國皇家海軍有著舉世無雙的實力。但是,他們不瞭解英國「為什麼會有」這麼強大的海軍。事實上,近代開始,很多國家也曾有過能與英國比肩,甚至更強大的海軍,卻沒能獲取最終的勝利,蓋因他們缺乏海洋屬性。
海洋屬性,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靠海為生」。16世紀開始,這一理念可以理解為「將海洋貿易作為國家基石」。彼得斯特恩斯曾說"與歐洲大陸國家的同類群體相比,英國貴族階層更傾向於貿易"。他們和商人階級一樣堅信自由貿易是國家力量和財富的源泉。皇家海軍的強勢,給了本國資本極好的庇護。英國商人們成功地將全球的貿易網絡串聯起來。這給英國本土帶去難以想像的驚人財富與發展機遇。
以本國發達的海洋貿易為基礎,英國逐漸發展出現代文明的雛形,諸多行業也藉機發展,比如實體的造船業,比如作為虛擬經濟的保險業。
海洋貿易注定伴隨著風險:土著人的襲擊,不知何時會降臨的風暴,宛如惡鬼一樣的海盜,隨時會發生的觸礁、擱淺。高風險讓很多沿海的族群、職業者發明出各種各樣不被主流理解的傳統。在中文裡,「筷子」原本應該叫做「箸」,僅僅因為諧音「住」,被船主們避諱才改為「筷(快)」。資本家們敏銳地注意到船長到水手都有對未知風險的擔憂,便針對依海為生的人推出針對保險,保險經紀人制度也於這一階段誕生。有保險支撐的航海者們,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也不需要擔心自己葬身魚腹後,家人的生計問題,反向刺激航海業的發展。
【貨物、人員、船隻需要分開上保險,以抵禦各種風險】
除了肉眼可見的虛實經濟外,高度發達的貿易體系也讓社會學者們看到通向未來的曙光。亞當.斯密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在他的引導下,英國外交政策徹底轉向古典自由主義,摒棄保守的重商主義思維,以更開放、務實的心態面向世界。這麼做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其對外貿易額在1697年僅僅只有673.5萬英鎊到了一百年後的1797年達到了4993.1萬英鎊,一百年內成功增長了7.41倍。相對在冊船隻也增加了5.88倍。而自由貿易對於國家力量的直接提升就來自於關稅。從1692年到1792年,英國關稅從89萬英鎊增長到了410萬英鎊,一百年內足足增長了4.6倍。也難怪安妮女王會自豪地宣稱"本國的利益乃是通過貿易來壯大自己"。
如此巨額的財富自然引來不少覬覦者,它們也希望能夠從全球的殖民、貿易體系中分一杯羹。
來自法國的挑戰者們
英國前期最大的敵人,毫無疑問是老對手法國。17世紀末,法國的重商主義勢力抬頭,主政的柯爾柏力求要在海軍上壓倒海峽對岸的英格蘭人。他也確實做到這點,此時法國戰艦數量為276艘,其中主力艦為120艘,英國為143艘,主力艦為104艘。
但是,法國人的海軍是建立在「政府有人力挺海軍」的基礎上;反觀英國人,他們的海軍基礎則來源於自身的海洋屬性。英國是海洋國家,其戰略是以貿易為核心利益。所有的殖民地建立都是以這個原則為核心。為了保衛自己的全球貿易路線,同時鎮壓殖民地的反抗,英國花費才巨資籌辦當時世界第一的英國海軍。
【英國的海軍強弱決定其國運盛衰】
簡而言之,海軍是英國人的生命,海洋貿易就是英國的根基;對法國人來說,只不過是一種嘗試,可有可無。以這種價值觀導向,英國人無論政府要員更迭,黨派輪換都不會影響其海洋戰略;法國人則需要兼顧陸軍的利益,政府官員也不會一直採信重商主義。喬治.克拉克爵士就對法國貌似強大的海洋力量做出了評價"比起英國和荷蘭來,法國海軍更多的是一種人為創造,更純粹的地用於軍事目的,而很少是一個海上民族的產物。"他同時指出「這種力量非自然生長而是由於"是由於政府的作用促成的,這種發展就像朝生暮死的植物一樣,當失去政府的支持也就消亡了」。
【相比有著海洋屬性加持的英國,法國人更難維持一直龐大的艦隊】
時間也證實了喬治爵士所言非虛。9年戰爭中,法國海軍與英、荷聯軍互有勝負。1690年的7月法國海軍在比奇角海戰中擊敗了英荷聯合艦隊。隨後的拉烏格海戰中法國海軍,卻被英荷聯合艦隊打得大敗。相比英國和荷蘭不遺餘力地補充自己的艦隊,法國人需要將部分資金和技術人才均給陸軍。或許法國海軍可以在戰術層面擊敗英國與荷蘭的聯軍,但是隨著柯爾柏的去世,新政府更願意將精力投放在陸軍上。很快法國海軍的補充就跟不上損耗了。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最後三年中法國僅僅建造了12艘新戰艦,僅為英國新建造量的五分之一。到了1756年法國海軍只有45艘戰列艦,而英國則有130艘。此後,法國政府雖然數次試圖重建海軍,卻再也沒有恢復到17世紀末,對英國人的壓制狀態。
【比奇角海戰的失利,也給予法國海軍沉重一擊】
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拿破侖開始取代波旁王朝成為英國的勁敵。他一改波旁王朝搖擺不定的政策,在不斷強化海軍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陸地力量打擊英國。他在重商主義的思維下,頒布了後世赫赫有名的"大陸封鎖"政策。用拿破侖自己的話概括,"我們的港口只允許法國船隻進入"。雖然拿破侖戰爭中,法國海軍一直被英國壓制,但是法國陸地卻節節勝利。吸取波旁滅亡教訓的拿破侖表示"我要用陸地的力量征服海洋"。
如果拿破侖能夠做到統一整個大陸的話或許會成功,不過這種方法也讓不少中立國家損失慘重。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英國能夠一次次組建起反法聯盟的重要原因。許多人只知道英國能「攪屎」,卻忽略了其他歐洲國家也不是傻瓜,他們與英國更多是互相利用的關係。
【海洋讓歐陸國家受益不少,英國借此機遇組建「反法同盟」】
在1811年"大陸封鎖"達到了巔峰。英國經濟命脈的棉紡織業縮水了40%,英格蘭銀行的儲備金也大幅度縮水。不過反法聯盟卻拉攏了俄羅斯,英國損失慘重,卻和拿破侖預期的大崩潰依舊相去甚遠。這讓拿破侖意識到必須給"傲慢的俄國熊"以教訓。結果眾所周知50萬法軍折戟。因為法軍高壓形成的"大陸封鎖"就像陽光下的冰雪一樣消融了。
來自德國的挑戰者
第二位直接挑戰英國的對手是德國。作為後起之秀,德國人已經錯過了瓜分世界的時機。正如克裡斯蒂安·約翰·海因裡希·海涅所言:「陸地屬於法國人和俄國人,海洋屬於英國人。只有在夢想的空中王國裡,德意志人的威力才是無可爭辯的。」
等到俾斯麥統一德意志,留給德國的空間已經所剩無幾。而且,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人們發現維護殖民地所需要的成本,已經高於它帶來的效益。英國保守黨之父埃德蒙.伯克就是堅定的「美獨」,他認為讓美國繼承英國文化獨立,比把它強制留在英國更有利。
可是,舊有的榮譽與價值觀依舊伴隨著德意志。威廉皇帝就是舊價值觀的倡導者,他尋找一切機會挑戰自己的英國表兄弟,為德國開疆避土。
【威廉二世乘坐輕型巡洋艦】
1898年4月10日,德國國會通過了一份海軍法案。它授權在1904年4月1日之前,建造一支由19艘戰列艦,8艘裝甲巡洋艦,12艘大型巡洋艦和30艘輕巡洋艦組成的艦隊。該法案規定每25年更換一次戰艦,海軍每年可分配500萬馬克用於維護,造船總預算為4.08億馬克。
1900年,德國借義和團運動從中國獲取大量賠款,英國又在布爾戰爭中被打得灰頭土臉。放寬的財政,和「冠軍」狀態的低沉,讓威廉二世決定進一步強化德國海軍。1900年6月14日,第二份海軍法案通過,德國海軍將增加38艘戰列艦,20級裝甲巡洋艦,38艘輕巡洋艦。這將使德國艦隊的實力增強,或許可以挑戰法國或俄羅斯,但顯然仍不及世界上最大的艦隊——皇家海軍。
如果說波旁王朝的挑戰方式,是建立一支更強大的艦隊,用硬碰硬的手段解決英國;拿破侖的方式,是利用陸地的力量強行封鎖港口,用盡一切手段打擊英國的經濟命脈;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方式,就是借助新興的科技力量,試圖「彎道超車」,抵消皇家海軍的優勢。
為此德國在一戰中,喪心病狂地使用了額無限制潛艇戰。1915年5月1日,冠達海運公司的客輪盧西塔尼亞號掛著英國國旗離開紐約開往利物浦港六天後,在西南愛爾蘭外的海域,該船被德國U20潛艇發射的一枚魚雷擊沉,包括124名美國人在內的1198人喪身大海。此事險些導致美國參戰,萬幸,在查明船上確實有違禁品後,美國人表示不再追究。無限制潛艇戰一直延續到1915年底,直接導致了 130萬噸的貨物損失,其中百分之六十五是英國的。
【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
1915年8月,德國潛艇又一次擊沉了美國商船「阿拉伯」號。越來越多的美國公民的傷亡,迫使美國政府採取強硬立場,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嚴正抗議德國人的行為,聲稱如果德國不停止無限制潛艇戰,美國將斷絕與德的外交關係。迫於美國壓力,德國不得不暫停了無限制潛艇戰。
隨著陸地戰事遲遲沒有進展,無限制潛艇戰又一次被提上日程。德國海軍參謀部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潛艇,就能夠封鎖英國的貿易,最終逼迫它求和。1917年2月1日,無限制潛艇戰重新開始,代價是美國很快與其斷絕了外交關係。不過,德國潛艇擊沉了至少500艘船隻,東大西洋和北海的中立國船運量減少了百分之七十五。這樣的成果,讓德國參謀部認為,這個代價十分值得。
【被潛艇擊沉的商船】
隨著德國人越來越囂張,甚至鼓動墨西哥反美。美國終於下定決心對德國宣戰,英美組成聯合艦隊,護衛商船的通行。這取得了很好的成果,1917年7到8月間,800艘編隊的商船隻損失了5艘。次年,英美決定使用水雷戰術,迫使德國潛艇無法進入指定海域。兩國聯手從蘇格蘭以北的奧克尼群島一直延續到挪威的領海,布下7萬多枚水雷,U型潛艇的夢魘終於結束了。
但是,無限制潛艇戰的副作用卻體現出來——英國人的財政無法再維持這麼大的海軍規模了。英國政府甚至有意給海軍降薪25%,來維持艦隊本身。這一消息讓水兵直接起義,後世稱之為「因弗戈登嘩變」。最終,政府和水兵各讓一步,將降薪幅度調整到10%。英國人感歎或許又需要「二百年才能建立一個新的海軍傳統」。
【著名英軍戰艦「胡德號」】
時間來到二戰,希特勒任命鄧尼茲為帥,開啟無限制潛艇戰2.0——狼群戰術。又一次給英國帶去巨大的打擊,並成功地耗盡了英國的財力。截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皇家海軍總艦船數不到5000艘,退居世界第二。隨著反殖民思想的爆發,英國各地的殖民地紛紛獨立,包括「女王的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印度。沒有殖民地需要保衛的英國,徹底喪失了它的「海洋屬性」,皇家海軍也逐步萎縮至今天我們見到的樣子。而「大英帝國」也隨之退出了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