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平合戰的詳細過程介紹,源平合戰的結果及歷史影響
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指日本平安時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間,源氏和平氏兩大武士家族集團一系列爭奪權力的戰爭的總稱。
合戰始末
以仁王令旨討平
1179年,平重盛病故,後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領地越前國,引起平清盛不滿。平清盛惟恐大禍不遠,決定先發制人,乃將後白河法皇軟禁在鳥羽殿。1180年逼宮高倉天皇並擁立自己年僅2歲的外孫言仁親王繼位,是為安德天皇,平家完全掌握朝政。
素有大志的後白河天皇三子以仁王於1180年4月與攝津源氏的源賴政合謀,假稱"最勝親王"名號,密使在熊野隱居的源行家(源義朝之弟)向全國源氏傳送征討平氏的令旨。然而此事已為監視源行家的僧人湛增所獲,平氏發兵征伐,以仁王與源賴政出奔至園城寺,並向延歷寺和興福寺求援。延歷寺拒絕,以仁王等只好逃往奈良興福寺。途中到達平等院時,遭到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追擊,雙方人馬於宇治川交戰後,源賴政戰死。以仁王繼續逃往光明山,最後於鳥居前中箭落馬身亡。
關東興兵
討平令旨陸陸續續到達在各地蟄伏的源氏,其中一人即為河內源氏的源賴朝。在伊豆蟄居的源賴朝與北條時政合謀,開始秘密糾結伊豆、相模、武藏的源氏勢力,於8月17日襲殺平氏在伊豆的監管山木兼隆。之後源賴朝轉往相模,於石橋山遭遇大庭景親等平氏追討大軍的夾擊,慘敗而 逃。石橋山之戰初嘗大敗的源賴朝輾轉逃往安房,途中在海上與三浦半島豪族阪東平氏的三浦義澄等會合。抵達安房後,源賴朝除了得到官吏階級(在廳官人)的支持外,上總的千葉常胤、武藏的足立遠元、町山重忠等平氏或籐原氏地方豪族,由於當時武士身份的領地不甚穩定,為了更進一步鞏固武士階級的權力與利益也陸續加入,源賴朝的勢力迅速壯大。10月6日,源賴朝入駐過去也是河內源氏祖先經略之地的鐮倉。此時,源賴朝已實質控有關東南部。在關東的另一方面,甲斐源氏的源信義(又稱武田信義)亦在收到令旨後興兵討平。
關東亂起不久,平氏即派遣平維盛、平忠度、平知盛等前往征討。平氏東征軍兵發東海道,10月18日於駿河富士川和源賴朝、武田信義聯軍對峙。然而關東聯軍以逸待勞已久,平氏東征軍則兵疲馬困,武田軍趁機發動夜襲,平氏軍未戰先敗、望風而逃。平氏軍退去後,源賴朝等決定以經營關東為優先,未加追擊,退回鐮倉。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川之戰得勝後,源賴朝在黃瀨川陣地與前來馳援的九弟源義經於失散多年後再次相會,此後的作戰主要由源義經負責執行,源賴朝則在後方運籌。
在關東經略上,對內,為了有效統御龐大的武士集團,源賴朝創立了侍所,命和田義盛和梢原景時負責掌控。對外,源賴朝則積極收服、剷除關東地區同為源氏的志田義廣、新田義重、佐竹氏與籐姓籐原氏的足利忠綱等反抗勢力,並鞏固己方武士集團的權益。
源氏蜂起
除了關東之外,各地接獲令旨的源氏勢力也一一興兵響應。例如土佐的源希義、河內石川的源義基與源義兼父子、美濃的土岐氏、近江的佐佐木氏、山本義經、熊野的湛增、伊予的河野氏、肥後的菊池氏等,此外,在若狹、越前、加賀也有官吏集團起事。
1180年9月,信濃的源義仲(又稱木曾義仲,源賴朝的堂弟)誓師,迅速席捲信濃、越後。之後曾一度進兵至上野,但由於和源賴朝家族間有殺父之讎的嫌隙,所以不選擇與源賴朝會合,而是向北轉進,並擁立以仁王之子北陸宮,平定北陸,儼然是和源賴朝競爭的一股強大勢力。
平清盛病故
在近畿方面,以寺廟、神社為中心的反平勢力也如火焰般蔓延,平家強力鎮壓。1180年12月,平重衡燒燬東大寺、興福寺,更刺激了寺社的反抗。1181年1月,紀伊的熊野三山勢力起事,在伊勢、志摩等地和平家交戰。(熊野海賊菜切攻)。
1181年閏2月,正在規劃新體制及鎮壓作戰的平清盛身染熱病,於九條河原口的平盛國宅邸逝世,平氏驟失龍首。4月平重衡率領大軍東征,於墨俁川大敗源行家,史稱墨俁川之戰。之後平氏軍一度追擊到三河,之後因源氏援軍抵達,攻勢才因而中斷。
木曾義仲上洛
1183年4月,平維盛、平通盛受命征剿木曾義仲勢力。平氏軍陸續擊破越前、加賀等地,同年5月於加賀、越中國界的俱利伽羅卡與木曾軍對峙,但為木曾軍所破。
俱利伽羅卡之戰後木曾軍舉北陸宮旗號,向京都推進。源行家、源行綱(又稱多田行綱)、源義定(又稱安田義定)等多路進擊,突破平氏的京都防衛線。7月,平宗盛等挾安德天皇及三神器棄都西逃,木曾軍進入京都。雖然一開始木曾軍受到後白河法皇乃至貴族、庶民的熱烈歡迎,但由於先前養和大饑饉的影響,軍糧不足的木曾軍卻開始大肆掠奪,人心遂望源賴朝能進京平亂。
9月,木曾軍繼續追擊平氏,兵發山陽道。閏10月,木曾軍於備中水島為平重衡所敗,史稱水島之戰。之後木曾軍連吃敗戰,退回京都。
源賴朝奉旨勤王
後白河法皇為制衡木曾義仲,屢次催促源賴朝進京勤王。但源賴朝反而趁勢要求法皇下旨將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等地的國衙領和莊園返還給各地國司或本所。法皇迫不得已,於壽永二年(1183年)10月宣旨,除了北陸道之外,幾乎悉數同意源賴朝的要求。至此,源賴朝不只是實質控有關東,也有了法理上的正統性。
源賴朝派遣源范賴、源義經領兵上京,11月初抵達近江。而在這段期間,銳氣大挫的木曾義仲不但和法皇瀕臨決裂,復加以昔日盟友的離棄,逐漸陷入孤立。11月19日,木曾義仲發動政變,法住寺合戰後軟禁法皇,並解除攝政近衛基通與數位法皇近臣的職務,令籐原師家接任攝政。之後法皇與木曾義仲達成協議,12月法皇下旨命木曾義仲率軍討伐源賴朝。1184年1月,木曾義仲受封為征夷大將軍,統攬軍政大權。1月20日,源范賴與源義經各於京都近郊的瀨田和宇治與木曾軍展開會戰,木曾軍僅400餘騎,很快地就被擊潰。木曾義仲企圖逃往北陸,但於近江粟津遭到截殺。
平氏滅亡
在木曾義仲與源賴朝衝突期間,平家勢力趁機反撲,1184年1月時,勢力已返回至攝津福原一帶。法皇命源范賴與源義經征討平家,兵發福原。源范賴與源義經兵分兩路,奇襲平家軍,平家大敗,眾多大將戰死,殘部取海路而逃。此役讓平家遭受重創,種下日後敗亡的遠因。
一之谷之戰後,平氏盤踞贊岐屋島。由於源氏軍沒有水軍,因此未能追擊。半年後,8月,源范賴為繞到平氏背後,取徑山陽道,但為平氏識破,源范賴大軍遭平行盛截斷,關門海峽亦為平知盛封鎖,陷入兵糧不繼的困境。1185年,源范賴渡逃九州,在戰情不利的情況下,源賴朝令源義經發兵征討平氏。2月,源義經渡海,由阿波勝浦上岸,在巧妙獲得當地武士勢力的支持後,攻陷平氏屋島本陣。
屋島之戰後,雙方陷入膠著的對峙狀態。不久,平氏得到源范賴率軍馳援的情報,主動向長門退兵,結果造成瀨戶內海拱手讓與源氏,河野通信等水軍勢力及中國、四國的武士集團一一向源氏輸誠。3月24日,雙方在關門海峽的壇之浦(壇浦)進行海戰,約於清晨6時許,由平氏軍主動展開攻擊。雖然一開始平氏軍佔了上風,但中午過後戰情即開始逆轉。眼見大勢底定,平氏大將陸續投海自盡。最後,平氏血脈的安德天皇被二位之尼抱著跳海,壇之浦之戰結束,平氏覆亡。
影響
源平合戰對日本歷史有著重大的影響。其彰示著武士集團的權勢躍升,公卿集團的快速衰敗。1179年,後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軟禁,代表著日本院政制度的崩壞。源平合戰結束後,源賴朝於1192年就任征夷大將軍,於鐮倉設立幕府,開創了日本綿延700餘年的幕府政制,直至德川幕府瓦解,德川氏末代將軍德川慶喜投降,幕府制方告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