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歷史上,“皇帝”與“國王”有哪些明顯的區別?

在歐洲歷史上,“皇帝”與“國王”有哪些明顯的區別?

歐洲歷史故事

在歐洲歷史上,“皇帝”與“國王”有哪些明顯的區別?

說起「皇帝」二字,小夥伴的腦海裡,肯定會騰的一下,把那些中國古代帝王的形象迅速閃現一遍,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明太祖,康熙……沒錯,他們都是歷史上有所作為的皇帝。他們以「天子自居」,憑藉著「君權神授」,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

而「王」這個稱謂則要比「皇帝」老兒低一個等級了,他們往往是由皇帝冊封,由於中國皇帝們「家天下」的情結濃厚,所以「王」這一稱謂絕大多數時候只封給自己的子孫或同姓,鮮有分封外姓為王的。且慢,我們今天要討論得不是咱們中國的這些個皇帝老兒,咱們要說說那些遠在歐洲的帝王們。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在歐洲歷史上「皇帝」和「國王」這二者之間的區別吧。

首先,我們要澄清一個概念,那就是在歐洲歷史中,「國王」和「皇帝」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和稱謂。那些歐洲的國王們,他們是根據出身和血統世襲的。

歐洲歷史上的國王的權力和地位和中國古代的皇帝們是很相像的,國王在所屬的領地內,擁有很大的權力,都是說一不二的。以宗教的視角來審視,國王們是「世俗的權力」。只是由於歐洲各國都是由最初的城邦演變而來,所以國王們的屬地都不大。

「皇帝」這一詞彙來源於拉丁文imperator , 最初的意思是軍隊中的「最高指揮官」、「軍事統帥」的意思。歐洲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這一稱謂的是屋大維,他是羅馬共和國首席執政官凱撒的養子和繼承人,屋大維的頭銜是「Imperator Caesar Augustus」(大家瞧著Augustus是不是有些眼熟啊,對英語中的八月就是來源於此),他將「Caesar」嵌入到自己的頭銜之中,以示自己繼承的合法性和延續性。

自此這就成了羅馬皇帝的標準稱謂。雖然羅馬共和國在凱撒在位時就已經有獨裁化的趨勢,作為凱撒的養子和繼承人,屋大維完全實現了對元老院的掌控,使其徹底淪為了一個「橡皮圖章」。

雖然屋大維實現了對羅馬帝國的獨裁統治,也有了羅馬皇帝的頭銜,但此時的羅馬帝國,仍保持著形式上的共和制,這個局面一直維持到公元286年,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執政時期,在帝國內部開創了「四帝共治」的局面,皇帝也有了正副之分,正帝稱為「Augustus」,副帝則叫「Caesar」這也為日後羅馬帝國的東西分裂埋下了禍根。

從此,皇帝不再是元老院「首席元老」的代稱,皇帝一詞終於真正實現回歸了他法理上的意義,羅馬皇帝終於名至實歸。

羅馬帝國此時已經開始走向衰落,但帝國的傳奇仍在繼續,直到出現了一個新的強人——君士坦丁大帝,他又將羅馬帝國作為一個統一帝國延續了十四年,而在此期間,君士坦丁大帝皈依了基督教,並確立了基督教作為羅馬國教的地位,開創了一個新的歷史,那就是從此以後的羅馬皇帝都是通過接受教宗的冊封才能正式稱帝。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歐洲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