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戰役的影響:間接促成了歐洲文藝復興
君士坦丁堡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聖索非亞大教堂被改為清真寺。希臘東正教會仍然完好,Gennadius Scholarius獲任命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普遍意見認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令很多希臘人從該城逃到西歐,並把希臘—羅馬傳統的知識及文書帶到當地,從而推動了文藝復興。
這種說法在某程度上是對的,不過很早以前希臘學者已開始流入西方,尤其是意大利北部城邦早在十一及十二世紀時已歡迎學者。
佛羅倫斯首相Coluccio Salutati 在1396年開始這種文化交流,邀請一位拜占庭學者到佛羅倫斯大學講學。
意大利人對拉丁文古典及熟諳希臘語的嚮往,為文藝復興增添動力。
那些留在君士坦丁堡的希臘人大多數居於法納爾及加拉達區,他們被稱為法納爾人,當中出了很多能幹的顧問為奧斯曼蘇丹效力,不過很多希臘人視他們為叛徒。
君士坦丁的兄弟湯馬斯及德米特裡在摩裡亞(伯羅奔尼撒)的米斯特拉斯要塞管治當地,但他們之間卻常有衝突,亦知道穆罕默德終有一日會入侵他們的土地,米斯特拉斯終於在1460年失守。
在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很久以前,德米特裡曾與湯馬斯、君士坦丁及其他兄弟約翰和狄奧多爾爭奪帝位。
在奧斯曼人入侵摩裡亞時,湯馬斯逃到羅馬,德米特裡則認為自己還可以當一位傀儡君主,可是他估錯了,被囚禁在當地直至去世。
在羅馬,湯馬斯獲教宗及其他西歐統治者視為流亡的拜占庭皇帝,並得到他們提供一些金錢資助,到1503年才終止。
1461年穆罕默德征服了自主的拜占庭國家特拉布宗。
學者認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標誌著中世紀時代結束及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的重要事件,因為它代表了歐洲舊有宗教秩序的結束,及大炮和火藥的廣泛使用。
此事件亦導致連接歐亞兩洲的主要陸上貿易路線中斷,令很多歐洲人開始認真考慮經海路到達亞洲的可行性,最終促成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君士坦丁堡在星期二失陷,直到今天,很多希臘人仍然認為星期二是一周中最不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