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歷史上的統治者都是國王而不是皇帝?
歐洲國家的君主為何都是國王,而不是皇帝?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從中文字面意思上,國王跟皇帝很明顯是兩個不同的身份,古代中國的君主從秦王朝到清王朝都是皇帝而不是國王,而那些臣服於中國,成為中國藩屬國的國家的君主就不能稱皇帝,必須稱國王,比如朝鮮國王、越南國王等,所以在中華文化圈,國王跟皇帝毫無疑問是兩回事。
把國王跟皇帝的概念放到歐洲歷史,只要稍微讀過歐洲歷史就知道,歐洲國家的君主都是稱呼國王,比如英國國王、西班牙國王、荷蘭國王、挪威國王、比利時國王等等,是沒有英國皇帝、西班牙皇帝、荷蘭皇帝、挪威皇帝、比利時皇帝這樣的稱呼的。
在英語裡面,國王的單詞是king,皇帝的單詞是emperor,在其它歐洲國家的語言裡面,國王跟皇帝也是不同的單詞,所以首先可以明確,在歐洲歷史,國王跟皇帝也是兩回事。那一個歐洲國家的君主,到底稱國王還是稱皇帝,這裡面就隱藏了一個關於國王和皇帝區別的大學問。
這一切,必須從羅馬帝國開始說起。
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相當於一號人物)屋大維被羅馬元老院授予「大元帥」稱號,這裡的大元帥單詞是Imperator,即皇帝,從此歐洲唯一一個有皇帝稱號的國家誕生,就是屋大維把羅馬共和國改組而成的羅馬帝國。
雖然屋大維沒有像中國君主那樣有正式登基稱皇帝的行為,但是屋大維比起之前在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他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有著絕對專制權力,所以後世仍然把屋大維視為歐洲歷史第一位皇帝,正式稱號是「羅馬皇帝」,翻譯是「奧古斯都」。
從此整個歐洲似乎有了默契和約定,哪個國家能得到羅馬帝國的帝冠,哪個國家的君主就能稱皇帝,否則只能稱國王。在隨後的歷史,有好幾個國家得到羅馬帝國的帝冠。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變成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帝冠也分成兩頂,但都稱羅馬皇帝。西羅馬帝國相當短命,不到一百年就被日耳曼人所滅,西羅馬帝冠就落到了日耳曼人的分支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但是並非所有法蘭克國王都是羅馬皇帝,除非有顯赫文治武功,而且必須得到教皇加冕和承認,最著名的被教皇加冕和承認為羅馬皇帝的法蘭克國王就是查理一世,即查理大帝。
與西羅馬帝國相對的東羅馬帝國,其壽命就長很多了,延續了長達一千多年,更替了12個朝代,期間東羅馬帝冠沒有落到任何國家,始終由東羅馬君主壟斷。
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分別是西、中、東法蘭克王國,經過三個國家的爭奪,西羅馬帝冠落到了東法蘭克王國,其中有幾位國王被加冕為羅馬皇帝,而東法蘭克王國在公元962年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君主稱號從羅馬皇帝變成神聖羅馬皇帝。
從此神聖羅馬帝國像東羅馬帝國那樣,長時間壟斷羅馬帝國的帝冠,此時歐洲就只有神聖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的君主是皇帝,其餘國家的君主都是國王。
歷史發展到公元1453年,這一年歐洲歷史發生了重大事件,強勢崛起的奧斯曼帝國滅掉了東羅馬帝國,羅馬皇帝的稱號也隨之消失,帝冠隨著其末代公主索菲婭·巴列奧略嫁給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三世,輾轉落到了俄羅斯。儘管當時俄羅斯繼承和接受東羅馬帝國,自稱「第三羅馬」,但礙於實力不夠,不敢自稱俄羅斯皇帝。
此時,整個歐洲僅剩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是皇帝。
又過了好幾百年的公元1721年,統治俄羅斯的朝代羅曼諾夫王朝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式加冕稱皇帝,國號改成俄羅斯帝國,從此俄羅斯君主稱號變成「俄羅斯皇帝」,此時歐洲帝冠又變回兩頂。
俄羅斯帝國建立後不到一百年,著名軍事天才拿破侖一世在法國猶如天神下凡一樣降臨。公元1804年,拿破侖一世登基稱皇帝,原本一直只有法國國王稱號的法國君主,讓拿破侖一世改成了法國皇帝。不過拿破侖一世尊重教皇,還是讓教皇給自己加冕和承認,就這樣拿破侖一世就變成了歐洲歷史唯一一位自封皇帝,卻得到教皇加冕和承認的君主,從此歐洲無緣無故多了一頂帝冠。
在拿破侖一世征服歐洲的過程中,他在公元1806年滅掉了神聖羅馬帝國,其末代皇帝弗朗茨一世被迫捨棄了神聖羅馬皇帝的稱號,但是卻成立了奧地利帝國,神聖羅馬皇帝就變相改成了奧地利皇帝。
此時的歐洲,帝冠有法國皇帝、奧地利皇帝、俄羅斯皇帝。
隨後,不被其它歐洲國家認可的法國皇帝拿破侖一世,被反法同盟聯手毆打,法蘭西帝國滅亡了,法國皇帝這頂帝冠被廢除。
再後來,拿破侖一世的侄子拿破侖三世重建法蘭西帝國,再次自封法國皇帝,期間奧地利帝國跟匈牙利王國聯合組成奧匈帝國,此時歐洲帝冠有法國皇帝、奧匈皇帝、俄羅斯皇帝。
公元1870年,強勢崛起的普魯士王國滅掉法蘭西帝國,把法國帝冠搶過來自己戴上,變成了德國皇帝,此時歐洲帝冠又變成了德國皇帝、奧匈皇帝、俄羅斯皇帝,這是歐洲歷史最後一次出現三頂帝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意志帝國(德國)與奧匈帝國是同一陣營的,俄羅斯帝國是另一個陣營,但是這三個帝國卻先後因為一戰而滅亡,三頂帝冠幾乎「一夜之間」被廢除,隨後的歷史也沒有哪個歐洲國家稱皇帝,換言之從此歐洲就再也沒有皇帝了。
綜上所述,歐洲歷史最初只有羅馬帝國的君主是皇帝,如果一個歐洲國家有幸得到羅馬帝國的帝冠,這個歐洲國家的君主就可以稱皇帝,唯一例外是自封的法國皇帝,這是拿破侖一世憑實力創造出來的帝冠,可惜曇花一現,但也有德國皇帝去繼承這頂帝冠。
在歐洲歷史還有一個特例,就是英國國王。羅馬帝冠從來都沒有落到英國,所以即使近代英國是世界霸主,但仍然不敢稱英國皇帝。英國國王為了彰顯強大,而且跟其他歐洲國家的皇帝在稱號上平起平坐,就奪取了印度莫臥兒王朝的皇帝稱號,所以可以發現近代英國國王的稱號多了「印度皇帝」,第一位印度皇帝是著名的女王維多利亞一世,最後一位印度皇帝是當今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而喬治六世才是真正的歐洲最後一位皇帝,儘管稱號是印度皇帝。
其實在歐洲,即使國王跟皇帝有實質區別,但是在自己國家的領土上,國王跟皇帝的權力和地位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國家最高統治者,國王見到皇帝也不需要俯首稱臣,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比如同時期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俄羅斯皇帝彼得一世,並不是說彼得一世是皇帝就比是國王的路易十四地位高。
有皇帝稱號的歐洲國家,更多的是表現一種文化傳承,或者跟羅馬帝國有或多或少的關係,比如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等等,所以這些國家的君主都稱皇帝。至於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丹麥、瑞典、挪威、比利時等等,帝冠從來沒有落到這些國家,這些國家的君主也就沒有皇帝的稱號了。
以上就是歐洲歷史國王跟皇帝之間隱藏的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