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羅馬人走向衰敗是注定的 衰敗的原因在哪裡
一本史書上是這樣寫的:「進入帝政時代之後,羅馬文明更加爛熟。整體社會呈現語言文字無法完全形容的模樣。戰爭、擺闊、貪婪、奢華、美食、浪費、墮落、賄賂、享樂、頹廢、暴力、殺人、離婚,諸如此類。羅馬帝國的滅亡是這些罪惡的總決算, 不過是個無可避免的當然結局罷了。」 這個評價是否正確?我們應不應該相信呢?」
「這真是令人覺得好笑,不知道寫下這段話的人是否曾經遙想過整個人類歷史。
基督教成功奪權至今一千七百年,羅馬帝國崩潰至今也有一千五百年的歲月,然而人類是否讓上述的任何一項罪行成為歷史呢?」
「不過,根據我的印象,在羅馬時代這些罪行並非潛藏在社會陰暗面,而是正大光明的進行。在介紹古都龐貝城的書報專輯裡,不也都會加上享樂的都市龐貝之類的標題嗎?」
「如果光憑青樓遺址及其內部壁畫上寫實的春宮圖,就斷定羅馬人是享樂至上的民族,那麼西元79年死於維蘇威火山爆發的龐貝城居民也未免太可憐了。
假如因為地震等天災,整個日本被掩埋了,百年後只有新宿的歌舞伎町附近被考古學家挖掘出來,那麼看到遺物的人會不會對性產業的興盛感到驚訝,就此認定百年前的日本人滿腦子只有房事?」「可是無風不起浪,羅馬人也不可能跟這些惡行無關吧。」
這當然。德國的大文豪歌德也說,羅馬的歷史就是人類歷史的集結。當然羅馬人也和這些惡行脫不了關係。
可是古代希臘及羅馬人理想中最高的「德」, 並非「根絕」罪惡,而是有所「節制」。換句話說,他們並不以根絕罪惡為目標,而是與惡行有節制的共存。不論是蘇格拉底或是佩裡克利斯,凱撒或是奧古斯都,這些人並非不喝葡萄酒,只是不會喝醉而已。也就是說,只要懂得平衡,並成功地加以控制,即使不高舉杜絕萬惡等諸如此類違反人類本性的偽善旗幟,照樣可以活得不失人類的格調。至於要如何讓人能時而自覺節制呢?對於基督教徒與猶太教徒來說,這是宗教的領域。對於羅馬人來說,則是由法律負責。因此在羅馬法中,只有殺人等重大罪行才列為需要「根絕」的對象,其他惡行則是在「規範」之下。」
「像這樣溫和的處界,那能提升道德呢?」
「這就要看是提升道德重要,還是讓人類社會適度發揮作用重要了。 這也是關於平衡的問題。請回想一下,至今為止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義的人到底犯下多少惡行?這才是應當要根絕的惡行,然而可惜的是人類至今尚未成功。和這種大惡比起來,上述的惡行還在能由「節制」概念控制的範圍內。再說,法律規範僅止於這程度,還能抑制狂熱的假道學橫行逆施呢!」「可是羅馬帝國到了最後,不是因為你說的小惡走上了衰敗的道路嗎?」
「根據吉朋的羅馬史觀,五賢帝的最後一位馬庫斯奧理略皇帝逝世後,羅馬帝國也開始走上衰敗的道路,這點筆者也有同感。不過,如果這些惡行就是羅馬帝國衰敗的主要原因的話,五賢帝時代後的羅馬人行徑應該會越來越過分才是。但是根據最近學術界年輕一代,終於開始擺脫馬克思史觀與基督教史觀的學者的研究認為,西元二世紀的羅馬人在倫理方面要比一世紀的羅馬人來得善良。如果是這樣,國家的衰亡卻沒有因此減速。這是否意味著,衰敗的原因不在於頹廢的人心呢?」「那麼到底衰敗的原因在那裡?」
在人類的內心深處。要記得,就算是惡行,進行時也相對需要能量,這點是在探索人們內心時不可忽略的。
龐貝人被後世認定為貪圖享樂的墮落者。確實,他們頻繁出入青樓,喜愛欣賞殘忍的劍客決鬥。然而在同時,他們也是將每天辛勤所得的農產品與海產出口到全地中海地區的充滿活力的人民。這些人在各方面享受人生的時候,正值西元一世紀後半,當時沒有任何人會認為四百年後帝國將面臨滅亡,而這段期間內甚至包括被視為羅馬皇帝中最罪大惡極的尼祿皇帝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