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文明亦稱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是怎麼起源的?

印度河文明亦稱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是怎麼起源的?

印度歷史故事

印度河文明亦稱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是怎麼起源的?

印度河文明亦稱印度河流域文明或哈拉帕文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大城市以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

兩個大城市方圓都超過5公里,由其規模可推測是兩個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個大帝國輪流以兩地為京城,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繼摩亨佐-達羅之後成為京城所在地。

在卡提阿瓦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區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區略遲開發,這種文化有文字,字符約有250~500個,部分已被試作解讀,此種語言已暫被歸入達羅毗荼語族。

該文明的中心時期約在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紀出現的南部地區文化可能延續到更晚的時候。

印度河文明的起源

印度河文明顯然是由鄰近地方或古時的村莊演變而來。採行美索不達米亞的灌溉農耕方式,一則有足夠的技術在廣闊肥沃的印度河流域收穫作物,再則可控制每年一度既會肥沃土地又會製造禍患的水災。

新文明一旦在平原區取得立足點並能應付切身問題,無疑將使人民溫飽,人口數量增加,下一步當然是沿著大河道兩側向前擴展。

由於沖積平原沒有礦產,礦物有時自外地運來。黃金由南印度或阿富汗輸入,銀和銅自阿富汗或印度西北輸入,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綠松石來自伊朗,另有似玉的白雲母來自印度南部。

兩個城市的中心都有一個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衛城。在這個土墩上建有大穀倉,對其居民來說,這就好比中央銀行,發現了古代城市的遺址,發現了大量石器、青銅器和農作物遺跡。

同時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上文字無人能夠解讀,甚至不能確定其究竟是文字還是圖像符號。

印度和文明的消失的原因

印度河文明何時結束及為何結束仍未能確知,如此廣佈的文化實在不必假定它有一致的結束時間。

不過,摩亨佐-達羅的滅亡是知道的,且帶有戲劇性和突發性。它在前2千紀中期遭到入侵者襲擊及洗劫而去,在原地留下這座死城。侵入者為誰,仍有待考證。

這一段歷史似乎在時空上可與古書《梨俱吠陀》提及的古代雅利安人攻打印度河地區相符。其中描述新來的人攻擊原住民的「有圍牆的城市」或「堡壘」,雅利安戰神因陀羅破城「就像時間消蝕一件袍子般」。

可以確知的一點是,摩亨佐-達羅在遭受致命一擊之前,經濟與社會狀況已經嚴重衰敝,大洪水不止一次淹沒大部地區,房屋建築越來越粗劣,而且有過分擁擠的現象。

致命一擊似乎來得突然,但這個城市確實已在凋零中,有實據可以證明,繼該文明之後的印度河流域文化極度貧瘠,小部分汲取次印度河文化的遺產,也汲取來自伊朗與高加索山方面的成分;實際上,總的來說是受到雅利安人入侵的影響。

有數百年之久,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城市文化是死寂的。

然而,南部的卡提阿瓦以及再往南的情況似乎大不相同,這裡仍然可見晚期印度河文明與銅器時代文化間的實際文化銜接,此種文化銜接也是西元前1700年~前1000年印度中、西部文化的特徵。這些文化在原來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與前1000年左右在印度發展的鐵器時代文化之間,構成重要的橋樑。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詳情尚不清楚。迄今為止,普遍認為主要由於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過,曾經有人提出,這一文明也許實際上是為泥漿所淹沒的。

按照這種說法,地下的火山活動使大量的泥漿、淤泥和沙子湧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個很大的湖泊,把摩亨佐-達羅全給淹了。

幾十年後,堵塞河道的堤壩漸漸磨損,河水流過堤壩,大河又恢復原來的水道,不過,摩亨佐-達羅的城市已遭毀滅。

從摩亨佐-達羅一層又一層的淤泥判斷,這一災難至少發生過五次以上。最後,給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帶來了無可挽救的損害,使北部的邊沿地區十分虛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邊沿地區過於衰弱,不能抵擋本土文化的同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印度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