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制度之首的“婆羅門”在印度有哪些權利?他們被視為神一般的存在
你們知道印度的種姓制度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魏晉以後,國家推行門閥制度,朝廷注重在豪門世族中選用官員,豪門世族和皇族一起執掌政權,所以當時的豪門世族擁有極高的地位與聲望。雖然南北朝時期王朝更迭頻繁,但是門閥世族仍有市場,依舊是社會的主導力量。
到了唐朝時期,更是出現了六大顯赫貴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在當時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五姓七望族」,而太原王氏作為郡望卻沒有排在貴族之列主要是因為在當時家風不顯的緣故。不過到了宋朝時期,統治者開始注重寒門士子和各個階層的讀書人,貴族就逐漸衰弱了。
與中國鄰國的印度,他們的種姓制度的最高種姓「婆羅門」就相當於唐朝時期的名門望族,而且婆羅門的權力比唐朝時期的貴族還要大,唐朝時期的貴族就算名望再高,也要臣服在最高權力皇帝的統治之下,而婆羅門在印度,則代表了上天的意志,他們被視為神一般的存在。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婆羅門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捨和首陀羅。當然,在這四種種姓制度之下,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而且種姓是世襲的,不可以更改,不同種姓之間更不可以通婚,兩種不同種姓在一起生的孩子就是雜種姓。
在印度,婆羅門作為最高種姓,享有很多特權,他們可以免交各種稅,因為人們認為,婆羅門已經用自己的虔誠行為償清了這種債務,他們不得被處以死刑或任何類型的肉刑,因為婆羅門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在印度,身為婆羅門是最幸福的存在。
至於印度的第二種姓剎帝利,他們屬於統治階級,但是他們的職責是守護婆羅門生生世世,第三種姓吠捨是普通階層,屬於平民,需要通過佈施和納稅來供養前兩個種姓,主要從事商業,第四個種姓首陀羅是人口最多的,他們做著最低賤的工作。
雖然種姓制度在1947年就已經被廢除了,但是種姓思想依然在印度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直到現代社會,如果有首陀羅或者吠捨去了不該去的學校讀書,他們就會受到欺負,高種姓的人天生就比低種姓高人一等,他們從心眼裡認為低種姓就是低道德,如果不是現代文明的普及,低種姓的人根本就沒有資格和高種姓的人一起坐在一樣的教室裡讀書。
而且就算首陀羅中有人做出了最高的成就,在國外獲得人們的尊重,只要他回到印度,依然被高種姓的人們瞧不起,可見種姓制度已經刻在了他們的骨血之中,短時間根本不可能作出改變,因為低種姓的人不敢反抗高種姓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