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溪慘案什麼時候發生的?紅溪慘案發生的背景和原因

紅溪慘案什麼時候發生的?紅溪慘案發生的背景和原因

印度歷史故事

紅溪慘案什麼時候發生的?紅溪慘案發生的背景和原因

紅溪慘案(Angke Massacre)也稱巴城大屠殺,是指1740年10月,荷屬東印度當局在爪哇的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大規模屠殺華人的事件。因肇事地點之一為城西一條名為紅溪的河,故稱為紅溪慘案。

  背景

1619年荷蘭殖民者佔領雅加達,當地勞動力甚缺,荷蘭殖民者不擇手段從各地誘騙華僑,甚至到中國東南沿海擄掠人口,供其役使。後殖民者嫉視華僑在發展經濟上所起的作用,又怕他們同當地人民聯合起來反抗殖民統治,轉而採取嚴格限制入境,乃至推行排華政策。1727年和 1736年作出規定,逮捕"失業"和無居留證的華僑。1740年7月,殖民當局下令捉拿被誣為竊賊的華僑。有些無辜被捕的華僑或被虐殺,或被投入大海。城內華僑紛紛逃往城外,公推黃班為首領,準備進攻巴達維亞城。但走漏消息,殖民當局有所準備。

殖民者來到東南亞後,華人地位開始下降。但荷蘭殖民者開發巴達維亞,也多依靠華人承包工程,當局對華人的制磚工藝也很滿意。為了將巴達維亞"建成整個東印度最大的城市",當局千方百計招募華人。1682年,華人達到3101人,1684年,清政府開放海禁,華人源源不斷來到巴城。當局開始限制人口入境,並規定華僑必須辦理申請和批准手續才能進入,但收效甚微,華人僱主通過向官員行賄的方式繼續引入華人苦力。

1719年,巴達維亞城內華僑人口已從初建時的800餘人增至4068人,郊區人口則達7550人。1720年,由於歐洲蔗糖市場逐漸飽和,爪哇的甘蔗農場面臨來自更便宜的巴西蔗糖的激烈競爭,許多農場主破產,一些絕望的失業者成為了暴民。當局準備將他們強行轉移到錫蘭(斯里蘭卡)。

  原因

16世紀下半葉,為了追逐香料貿易的暴利,荷蘭殖民者把手伸到了爪哇島,從而開始了對印尼長達300多年的統治。雅加達過去叫巴達維亞,簡稱巴城,荷蘭人佔領之初,是個人口只有一兩千人的漁港小鎮。為了把這個小鎮建成印尼的政治中心和最大的商港,荷蘭人採取了許多措施。其中之一,便是招徠中國商船前來貿易並輸入更多的華工。至18世紀初,巴城已發展成為有10多萬人的城市,華僑人數增至近兩萬人,他們主要從事工匠、飲食、制糖、釀酒零售等行業,為巴城的崛起貢獻良多。

荷蘭殖民當局對待華僑的政策具有兩面性,既招徠、利用,又不斷加以限制、打擊甚至屠殺。當他們看到華僑人數不斷增加並在商戰中已構成對自己的威脅時,便橫加限制與排斥。巴城在中國古籍中稱噶喇吧,程日烗在其《噶喇吧紀略》中說:"荷蘭者睹唐人日眾,漸有厭薄之意,重加剝削,橫征無藝",這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到了18世紀30年代末,荷蘭殖民當局還以"服烏衫褲的唐人,日間為好人,夜間即為賊"為借口,四處追捕華僑,並把他們流放到錫蘭等地。流放途中,很多華僑被殺或受虐待而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作難而反",華僑為了"死中求生",於1740年9月底,在市郊聚集數千人,公推黃班為首領,組織抗荷隊伍,以圖自救。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印度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