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歲的小明常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為什麼3歲的小明常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

讓小明父母發愁的是,小明總是把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帶回家。他們為小明這一個不好的習慣有點恐慌。但在小明"屢教不改"的情況下,又不知如何是好?

通過心理分析可知小明的行為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其一,幼兒的感知覺尚不精確。幼兒"把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帶回家",有時甚至"把別人借給他的玩具當做自己的東西,不肯還給人家",這是由於幼兒在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上,還存在許多缺陷。如:只重形象不重內容,只看外表不看本質等。由於這些缺陷孩子容易錯拿別人的東西。

另外,幼兒的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的發展上也相當差。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只有到學齡後期才基本上能搞清左右方向,但仍然會經常出錯。所以,孩子想拿左邊的東西,卻可能拿右邊的東西,反之亦然。在時間知覺上,孩子也易出錯。孩子對時間的知覺是"從大不從小"的。也就是說孩子只能大致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和"現在"這些宏觀時間概念,再細的時間概念孩子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如前天、昨天、今天等,這樣即使自己的玩具丟了,今天又看到別人的也會認為是自己的。

其二,孩子不善於比較。幼兒早期主要以感覺思維為主,很少去注意對事物進行比較,所以幼兒常因此拿錯別人的東西。

其三,幼兒的記憶能力差。人們常說"幼學如漆"。不錯,幼兒熟記了的東西不易忘卻。但這只是我們對幼兒記憶特點一個片面的認識。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幼兒的記憶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幼兒的記憶時間短暫,容易忘卻。由於可見,幼兒的記憶能力問題是孩子把別人東西當自己東西的原因。

總之,孩子的這些心理現象提示我們,不能因其"把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帶回家"就判斷孩子沒有與人共享的意識和不良行為,而應該把孩子自身的年齡特徵與其個性發展及道德品質區別開來。應著重對孩子進行感知訓練,記憶訓練,比較、分析等抽像思維訓練,以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