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流川合戰的結果如何?神流川合戰的歷史影響
天正十(西元1582)年二月十四日,正是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極盛時期。信長任命嫡子信忠為總大將,瀧川一益為先鋒,武田家舊將木曾義昌為嚮導,輔以河尻秀隆、森長可、毛利長秀、團忠正、水野守隆、水野忠重諸將,以尾張眾和美濃眾結成了東進軍團。
後續發展
六月十三日,北條軍勢五萬人由北條氏直任總大將,從小田原城浩浩蕩蕩的出發。而前敵總大將由缽形城主北條氏邦擔任。六月十六日清晨,由譜代眾與上野眾組成的瀧川軍勢一萬八千人也自廄橋城出發,抵達了倉賀野表。而此時的北條軍主力正經過熊谷,像山嵐一般捲向戰場而來。
六月十八日,瀧川軍至本莊原,總大將瀧川一益在名為"本古墳"的土山上置本陣指揮全軍,這座平安時期的古墳因此又被稱為"軍配山"。整個陣勢以瀧川太夫益氏隊為頭陣,而將戰力相對較弱的上野眾配置在了左右翼。
當日,為了搶佔有利的戰略要地,一益命令上野眾在稍事休息後,立即對上野國與武藏國國境交接處的北條方家來眾齋籐攝津守光透防守的金窪城發動全力進攻。
金窪城(現埼玉縣兒玉郡上裡町金久保),位於烏川與神流川合流點的南面,城的東北還邊有忍保川(舊河名,今已不存)流向東方。築於忍保川河岸上的金窪城是座平城。傳說最初是在平安朝末期的治承(1178~1181)年間,由武藏七黨之中的"一之丹黨"延請名築城師加治家季所建的石頭城,別名"太揶城"。南北朝時(1331~1366年),新田義貞補修,命家臣畑時能(町山重忠的子孫)防守。室町中期的寬政(1460~1466)年間,成為了源平合戰時的名將齋籐實盛子孫齋籐盛光(盛光此時是管領山內上杉家的家臣)的居城,後再傳至齋籐定利手中時,又成為了北條家的家臣。最後傳到定盛時,角色轉變成了缽形城的支城。舉出了這麼多有名又古老的武將的名字,無非是想說明金窪城實在是歷史久遠了。
齋籐光透(定盛子)與一益早有舊仇,先前瀧川一益入主上州,遣使招降定盛,被其以武家應當信守忠義的理由嚴詞拒絕。由此看來,這個人還是個硬骨頭的武者。被定盛激怒的一益,乃命瀧川益氏隊攻入其支城川井城(今群馬縣佐波郡玉村町川井),與防守川井城的齋籐石見守基盛(定盛的胞弟)交戰,一日內便破城了。據說,第一個衝進川井城的武將便是前田慶次(隆慶一郎《一俺夢風流記》)。
在北條軍方面看來,當然不能任由瀧川軍在自己的地盤上任意的行動。大將北條氏邦立即將手上可以動用的兵力,大約五千人全部投入了戰場,一益相應的讓瀧川益氏隊三千五百人前往阻擊氏邦軍,使其無法與定盛隊合流。於是,上野眾諸隊對上齋籐光透守軍、益氏隊對上氏邦隊,分成了兩個戰場在神流川橋(今多野郡新町)附近展開了激戰。在正面的互攻戰中,益氏是屬於那種強捍作戰類型的武將,他手下的士兵們也以勇猛為傲,所以氏邦軍與其一交手就被沖得連連後退,大概半個時辰這樣,北條軍就全面潰敗了,瀧川軍的阻擊戰也變成了追擊戰。雖然對不起在金窪城內死守的光透,但還是先逃命罷。抱著這種想法的氏邦在馬回眾的掩護下脫離了戰場,一時之間余儀盡失,從一向重視儀態的氏邦來說,應該算是很大的敗陣了吧。
益氏揮軍追擊了一陣,就轉向了金窪城方面。沒想到,益氏這個舉動刺激了上野眾,"會打勝仗的並非只有益氏你一個人啊",他們似乎一下子都變成了豪勇之士,如蟻般付於城上,幾乎是只要城上有箭石落下,就一定會擊中爬城的士兵。無論齋籐軍怎樣的死守,還是很快就被上野軍攻入了城內,光透與守軍全員討死,城頭也被完全的燒燬,齋籐一族就此沒落。神流川合戰的第一日,是瀧川方壓倒性的勝利,北條軍戰死者包括齋籐一族在內大概有四百人左右。
十八日夜,北條氏直的大軍終於趕到了神流川橋東側不遠的雉崗城,與敗陣的氏邦軍合流。援軍抵達的事實給敗軍注入了新的戰意,氏邦也向氏直提出了由自己指揮第二日的戰事,一雪前恥,這種武人常有的報復心理為氏直理解,同意了他的提案。以現代的觀點看來,氏直倒是個體貼下屬的高層主管呢。而就在這天夜裡,一益從甲賀忍者口中得知了北條軍的動態。
十九日清晨,一益在出陣前鼓舞全軍,原話譯做現代的語言大意是:"今天和我們交戰的又是北條氏邦那個懦夫,敵人雖然比我們多一些,但是懦夫率領的軍隊也是懦夫。昨天我們可以擊敗他們,今天也一定可以打敗他們"。這個時候,再說諸如其實我軍也很疲勞、敵人是我們三倍這樣的話就顯得多餘了。
接著,北條、瀧川兩軍再度於神流川南岸附近(今上裡村古戰場)展開激戰。這一階段,北條軍投入戰陣的大概是兩萬五千人,包括了首日敗陣的氏邦隊,大將還是氏邦。一時間,兩軍彈丸交換、人馬相揉,相持不下。氏邦見久戰不下,下命部隊故作敗姿,向後撤退。一益見狀急命各隊乘勢追擊,然而,正是這個命令導致了瀧川軍的失敗。北條氏邦看到瀧川軍放開穩攻陣形而採用追擊陣勢,立即將另外三萬人的預備隊投入戰場,猛攻瀧川軍兩翼的上野眾,頓時將突前的上野眾打得戰意盡喪,開始四處逃散起來。失去了側翼護衛的瀧川本隊不僅要反擊轉身殺回的氏邦軍,還得抵抗兩翼的北條軍,沒過多久就完全崩壞了,陷入包圍的瀧川軍半個時辰內出現了兩千人的死者(《豆相記》)。
根據日本漫畫家原哲夫所描繪的,敗逃中的瀧川軍也並非沒有殿軍的勇者,前田慶次就是這樣一個亂來的人,獨自騎著"松風",憑手中的皆朱槍斬殺了二十幾個敵兵,逼退了北條氏的追兵。但這畢竟只是漫畫家為了表現前田慶次"傾奇"這一獨特個性,大膽創作出來的而已。事實上,從後來的史書記載與私家語錄來看,都沒有此戰中慶次活躍的事跡。反而是一益的侄兒瀧川儀太夫益重,做為先陣武將英勇的作戰而留有記錄。或許因為同是一益侄兒的關係,益重的武勳在漫畫中被換到了慶次的身上,益重樣泉下有知,說不定會從墳墓裡爬出來,高聲叫道:"這根本就不公平"吧。
瀧川一益在家臣的護衛下逃到松井田,在箕輪城(一說廄橋城)擺下了訣別的宴席,席間一益與上州諸將懇談,同意他們向北條家投降。宴後,又請僧侶超渡戰死的瀧川軍亡魂。
二十一日,一益經過錐水卡,抵達小諸城。因為原甲州大名河尻秀隆為土豪一揆所殺,甲州國內亂成了一團,所以一益只能求助於蘆田信蕃,渡河後借道木曾口奔回本領長島城。
終結
神流川合戰以北條方先負後勝而告終,瀧川方共陣亡3760人,北條方陣亡600人。北條氏直在檢視了首級後,將它們聚於一處葬在岡之鄉,後世人稱其為"胴塚"(《豆相記》)。一益剛退出上野,上野眾便紛紛打開了城門投降北條家。瀧川家的勢力在短時間的進入關東後,北條家的"三之鱗"軍旗便以織田信長的死為契機,再次席捲了關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