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阿拉伯帝國是如何成為一個穩固的政權?

解密:阿拉伯帝國是如何成為一個穩固的政權?

揭秘與解密

解密:阿拉伯帝國是如何成為一個穩固的政權?

661年,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里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他將哈里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成為了帝國的君主,令當時的阿拉伯社會開始進入鼎盛時代,阿拉伯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政府文件必須用阿拉伯語書寫。但同時造成穆斯林社會中不少紛爭,部分穆斯林學者認為此舉長遠來說是弊大於利。

8世紀初,倭馬亞王朝的政權鞏固以後,阿拉伯人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在東方,阿拉伯人於664年佔領中亞細亞的阿富汗斯坦地區,然後兵分兩路,北路軍進軍中亞內陸草原地區,一路所向披靡,直到在帕米爾高原西部遇到中國(唐朝,618—907年)軍隊才停下腳步,並與興起於青藏高原地區的吐蕃西部和西北部邊界的興都庫什山脈相接壤。南路軍攻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大小邦國。在北方,阿拉伯帝國的兵鋒三次指向君士坦丁堡,由於拜占庭帝國(395—1453年)的頑強抵抗,並且使用希臘火硝大破阿拉伯海軍,使得阿拉伯人遭遇了慘重的失敗,阿拉伯哈里發征服拜占庭的雄心終究未能實現。在西方,阿拉伯人消滅了拜占庭帝國在非洲北部最後的駐軍,佔領從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廣袤土地。阿拉伯帝國使非洲的柏柏爾人歸依了伊斯蘭教,並以他們為主力組成軍隊,跨越直布羅陀海峽遠征西班牙,征服了西哥特王國。732年,哈里發的軍隊穿越比利牛斯山,進攻法蘭克王國,在普瓦提埃附近被法蘭克人擊敗。至此,阿拉伯帝國的大規模征服運動終於落下帷幕。

倭馬亞王朝貴族為首的阿拉伯統治者殘暴地統治其征服領地,導致眾多被征服民族的怨恨不斷加劇。同時,遜尼派、什葉派及其他派別的教派爭鬥日趨激烈,並逐漸與階級、民族矛盾聯結在一起。帝國不僅未能徹底把什葉派鎮壓下去,反而又出現了一個自稱為先知叔父阿拔斯的後裔的阿拔斯派。各種反抗力量在720年後開始逐漸匯合。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在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國家而不是伊斯蘭教的擴張。在被征服地區,非伊斯蘭教徒並沒有被強迫改變信仰。事實上,阿拉伯統治者往往並不鼓勵被征服地區的人民改信伊斯蘭教,因為阿拉伯帝國向非伊斯蘭教徒徵收的賦稅,要比向穆斯林徵收的高一些,如果人民大量皈依伊斯蘭教,則意味著阿拉伯帝國的財政收入將大大降低。

經過78年的擴張(634—712年)為高潮時期,阿拉伯帝國的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再是阿拉伯部落聯盟的酋長,而是一位東方的神權君主。建立在官僚體系和常備軍的基礎之上。在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下,廣袤疆域內各個迥然不同的古典文明逐漸融合變化,最終於幾個世紀後形成了全新的阿拉伯文明。舉世聞名的新月沃地是阿拉伯文明的肇興地;也是伊斯蘭世界的中心。作為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大馬士革,倭馬亞王朝歷位哈里發曾從此發佈敕令,指揮亞歐非三洲的運作的阿拔斯哈里發則遷都於巴格達。八世紀中葉,阿拉伯統治的人口已達3400萬。

阿拉伯人征服擴張的主要貢獻在於,通過宗教將鬆散的部落文化聯合起來,並通過征戰使各個地區的文化得以傳播、交流。

阿拉伯早期的征服,客觀上也導致了中東地區農業生產的破壞和人口的降低。不過隨著8世紀阿拉伯帝國社會相對穩定和制度化的完善,各個地區開始逐步復興,直到9世紀、10世紀阿拉伯帝國的分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揭秘與解密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