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地心說是怎麼被淘汰的?
地心說,又名天動說(Geocentric model)。公元2世紀時它被體系化了,是地動說對應的學說。該學說是一種認為地球位於宇宙中心的地球中心說,人類則住在半球型的世界中心。從13世紀到17世紀左右,地心說也一直是天主教教會公認的世界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許多的學者就對宇宙的構造開始有其他的想法了。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提出位於宇宙中心的地球週遭全天體公轉的想法,提出地球正是宇宙中心自轉的想法、太陽不是宇宙中心,提出正在自轉公轉的想法、位於宇宙中心的太陽繞地球公轉的想法。
天動說,在宇宙中心有地球,包含太陽全部的天體大約1天繞地球公轉一周。但是,太陽和行星的速度不同,考慮根據這個,在不同時期看得見的行星都不同。有叫天球的硬邦邦的球,這包括地球和太陽、行星的全部天體。後考慮恆星應該是天球沾上了天球開的細小的孔,除天球以外的光洩漏都能看得見。所有變化只在地球和月球之間發生、聲稱比這個遠的天體,永遠地變化只是重複定期的運動不來臨。
天動說不是僅天文學上的計算方法。當時的哲學和思想被加入。因為神在宇宙中心安置地球這個人類住的特別天體。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同時,也是全部的天體的主人。全部的天體是地球的,以跟著主人的形式運動。在中世紀歐洲作為把當時亞里士多德哲學作為那種體系的骨架,並汲取了的中世紀基督教神學上公認的東西,天動說被看作了正式的宇宙觀。在14世紀但丁發表的敘事詩神曲天堂篇,說月、太陽、木星等等的各行星同心圓狀包圍地球的週遭。
地心說歷史原因
1、星體繞著某一中心的勻角速運動,符合當時占主導思想的柏拉圖的假設,也適合於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易於被人們接受。
2、用幾種圓周軌道不同的組合解釋、預言了行星的運動位置,解釋了行星的亮度變化,這與實際相差很小,相比以前的體系有所改進。
3、地球不動的說法,對當時人們的生活是令人安慰的假設,也符合基督教信仰。
地心說被淘汰
地心說中的本輪——均輪模型,畢竟是托勒密根據有限的觀測資料拼湊出來的,它是通過人為地規定本輪、均輪的大小及行星運行速度,才使這個模型和實測結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紀後期,隨著觀測儀器的不斷改進,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測量越來越精確,觀測到的行星實際位置同這個模型的計算結果的偏差,就逐漸顯露出來了。
但是,信奉地心說的人們並沒有認識到這是由於地心說本身的錯誤造成的,卻用增加本輪的方法來補救地心說。起初這種辦法還能勉強應付,後來小本輪增加到80多個,但仍不能滿意地計算出行星的準確位置。這不能不使人懷疑地心說的正確性了。
到了16世紀,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動觀的古希臘先輩和同時代學者的基礎上,終於創立了「日心說」。從此,地心說逐漸被淘汰。地心說之所以會被突破,是因為地心說的創始人和擁護者沒有把地心說的語意和內涵無限擴大(在天體運行的闡述中畢竟還有非地心說的存活空間,即地心說能被「證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