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卡爾一世

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卡爾一世

世界歷史雜談

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卡爾一世

卡爾一世(Karl I,1887年8月17日-1922年4月1日),全名卡爾·弗朗茨·約瑟夫·路德維希·胡伯特·格奧爾格·瑪利亞·馮·哈布斯堡-洛林(Karl Franz Josef Ludwig Hubert Georg Maria von Habsburg-Lothringen)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1916年-1918年)。作為奧地利皇帝,稱卡爾一世;作為匈牙利國王,稱卡洛伊四世(IV. Karoly);作為波希米亞國王,稱卡萊爾五世(Karel V)。

  生平

卡爾一世全名卡爾·弗朗茨·約瑟夫·路德維希·胡伯特·格奧爾格·瑪利亞·馮·哈布斯堡-洛林(Karl Franz Josef Ludwig Hubert Georg Maria von Habsburg-Lothringen,1887年8月17日生於奧匈帝國佩森博伊格-革特斯斗夫(Persenbeug-Gottsdorf)-1922年4月1日死於葡萄牙馬德拉(Madeira),終年34歲),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之孫,奧托·弗朗茨和薩克森公主約瑟法之子。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子女因為母親身份低賤而無皇位繼承權。1914年,卡爾遂在伯父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後成為皇位繼承人,並在1916年11月21日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逝世後即位,成為奧匈帝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作為奧地利皇帝,稱卡爾一世;作為匈牙利國王,稱卡洛伊四世(IV. Karoly);作為波希米亞國王,稱卡萊爾五世(Karel V.)。1911年10月21日與帕爾馬公主齊塔結婚。

他愛好和平,繼位後幾次試圖通過向協約國秘密建議而使奧匈帝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最有希望的一次是1917年通過內弟帕爾馬王子西克斯圖斯與法國進行和平談判,但由於他不肯把哈布斯堡家族任何一塊領地割讓給意大利,幕後活動完全失敗。而由於他支持法國對阿爾薩斯和洛林的要求,當他這種努力被揭露後,他的聲譽在德國和本國均大受損害,使奧地利到了一個很窘迫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奧匈帝國陷入內亂和民族矛盾中。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提出了十四點協議,倡導奧匈帝國各民族獨立。10月14日,卡爾召開皇家議會,接受十四點協議,同意建立有各民族自治政府的聯邦制國家。但改革很快失去控制,各民族自治政府紛紛宣稱完全獨立,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地利國內的共和派最終否定了君主制。

1918年11月11日卡爾宣佈:"我正式放棄參與任何政務,但不會放棄皇位。"次日,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成立,卡爾被迫離開維也納。1919年三月流亡瑞士,4月奧地利議會宣佈廢黜卡爾的皇位。

1921年卡爾兩次試圖在匈牙利保守派人士的幫助下在該地復位,但因未獲得匈牙利元首霍爾蒂·米克洛什海軍上將的支持而遭到失敗。被流放馬德拉島,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1922年卡爾因肺炎逝世,終年34歲。

卡爾一世死後,他的妻子齊塔一直生活在瑞士,終身穿黑衣為丈夫守孝。直到1981年,在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斡旋下,她才得以重返維也納。1989年,年近百歲的齊塔在瑞士逝世,她的遺體被運回維也納,並被安葬在奧匈帝國的皇家墓穴裡。

  評價

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卡爾作為皇帝兼國王設法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成為勇敢和高尚的榜樣。

2004年10月3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卡爾一世冊封"真福品",這通常是正式封為聖人前的最後一個步驟。梵蒂岡宣稱卡爾一世生前致力和平,積極謀求結束戰爭,是政治領袖的典範;但許多人抨擊這項舉動,指稱卡爾一世在戰爭期間曾下令使用有毒物質芥子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