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較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在政治改革方面的異同
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二世。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俄國歷史上有過兩個可以稱之為大帝的皇帝——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二世,二者在執政時都有卓著功績,尤其是國家改革,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對二者在政治方面改革的異同比較,分析相同與差異的原因。
一、政治體制的改革
為了鞏固地方政權機構,1708年彼得在全國推行省制,每省總督擁有行政和軍事大權。1719年,在保留省的建制的同時,將全國劃分為州,每州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機構。彼得一世尤其重視對國家中央行政機構的改革,1711年下令建立參政院,取代原來的貴族杜馬。
這些改革模仿借鑒了歐洲模式,試圖將歐洲的最好制度引入俄國,看似十分理想,但根深蒂固的食邑制陋習導致的腐敗問題阻撓了改革的實施,從而使其行政秩序缺乏連續性與組織性。儘管後人對彼得政治改革的評價不置可否,但其政治改革仍有值得肯定之處。
比如彼得政府頒布「官秩表」的法令,這種新的官員選拔制度有利於刺激文武官員的上進心及積極性,提高了國家機構的工作效能。從這一方面講彼得的政治改革提高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效能,加強了中央集權。
改革葉卡捷琳娜在政體方面的則進行得更加謹慎緩慢,在地位逐漸鞏固後她開始了重大變革,召集了立法委員會。它為葉卡捷琳娜大帝提供了有關國情的大量資料,影響了日後的政策基調與改革舉措。
1775年改革省制,省長及副省長由沙皇直接任命。改革使沙皇能夠通過樞密院、各院、省長、省議會更直接有效地控制中央和地方,極大地強化了沙皇個人的獨裁權力,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由此可見,二人在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十分相似,都希望通過政治體制的改革來加強中央權力,強化皇權,並且都通過對省制與樞密院的健全與完善來達到改革目的,改革雖然都受到阻撓,但二者都有一定成效,加強了專制獨裁,起到了維護統治的作用。
彼得大帝對於政體的改革更加猛烈,有大刀闊斧之勢,而葉卡捷琳娜本無合法繼承權,其政權是奪取而來,上任之初不得不小心謹慎,改革也和和風細雨一般,水到渠成時才敢大範圍變革。彼得的政治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效能。
葉卡捷琳娜將彼得時期設立的樞密院進一步劃分為六個院,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強化了沙皇的獨裁權力。
二、外交政策
縱觀17~18世紀的俄國,比西歐要落後二三百年。為了擺脫國際政治體系對俄國的壓力,彼得毅然對國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進行改革。面對俄國落後的社會狀況,向西方借用軍事技術,繼續奉行傳統的外交戰略,為打通出海口,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戰爭準備。可以說政治經濟領域的改革一部分原因是為戰爭服務。
經濟發展成果大多用於改革軍事,加強國防,奪取出海口。彼得大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俄國在北方戰爭中最後擊敗瑞典,從而取得了波羅的海的控制權。俄國從一個幾近被邊緣化的國家一躍而躋身歐洲強國之列,彼得大帝將落後的俄國帶進了現代世界。
葉卡捷琳娜大帝延續了擴張計劃,擴展俄羅斯帝國,推進俄羅斯在歐洲國家體系中的大國地位,解決遺留的土耳其問題和波蘭問題,戰勝土耳其,奪取在地中海的直接利益,這是俄國長久以來的目標,在葉卡捷琳娜當政時期得以解決。同時由於俄國之前採取親普魯士的政策,使其在歐洲被極度孤立。
在此國際背景下,加之尼基塔,波將金與蘇沃洛夫等政治家與大將的輔佐,葉卡捷琳娜在國際舞台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使得俄國邊界得以大大擴展,增加了數百萬臣民,俄國作為歐洲一個顯赫大國崛起。
因而葉卡捷琳娜在當政時通過改革措施鞏固了政權,發展了經濟,並制定了靈活的外交政策,拓展俄國的國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