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愛情故事大全 - 多讀名著滋心靈——《稻粱與名著》賞析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經典美文

多讀名著滋心靈——《稻粱與名著》賞析

多讀名著滋心靈

——《稻粱與名著》賞析

多讀名著養精神,<<稻粱與名著>>所言及的這個話題並不新穎,新就新在:本文將讀名著以謀稻粱作比喻,將要闡明的哲理因之而闡發得生動幽遠,深刻透闢, 其字裡行間透著作者豐富的學識和辨證思維,使讀者頗受啟迪。

文章開篇即言明兩種現象,古人偏重讀書益智,而現代人則偏重逐利謀生而輕讀書,這就婉諷了現代經濟社會人們的浮躁淺保文章由此順理成章地闡明意旨:「而從生活計,豈但稻粱不可少,而名著亦同樣不可少」;並將意旨加以昇華:「稻粱與名著,是人類的雙拐----物質與精神」。文章接下來筆墨一轉;五六自然段而後從反面分別闡述「一生只為稻粱謀」及「窮得只剩下書籍(名著)」、「成為書蟲」的兩種偏狹之舉,從而為文章奠定了辨證基調,使文思閃爍著哲理的火花。這種辨證的闡述足見作者筆墨的機智和圓通。此辨證筆法值得學習。

文章第七自然段在上文開宗明義的基礎上,言歸正傳,由「稻粱只是稻粱,名著卻不只是名著」 巧妙過渡,著意地闡發讀名著的妙趣無窮、積極意義、人生惠澤,入情入理。誘人產生讀名著的渴望。

文章末句不拘文意,落筆生彩--不只用眼睛,更要用心靈;不只讀有字書,更要讀

「無字書」;不只懷稻粱謀,更要懷「千歲憂」--可謂文思豐盈,意蘊張揚,意味深長,令讀者視野闊然矣。

古文句的引用使本文愈是搖曳多姿,韻味無窮。

捧讀名著吧,收益多多呀。

(256652 山東濱城區張集中學 孟憲法 )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家庭電話:0543---3510567

——附原文

稻粱與名著

譚文景

閒聊時,一位商界的朋友把稻粱與名著放到了一起,我不禁一陣啞默。這二者相提並論,似乎有點不倫不類,甚至有標新立異、譁眾取寵之嫌。

稻粱,只不過是果腹維持生命而已,雖實在卻瑣屑。書籍,尤其是名著,高貴而雅致,據說還有美容的功效。宋朝詩人黃山谷說:「士別三日不讀,則其言無味,其容可憎。」其朋友大文豪蘇東坡也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是古人的見解。現狀如何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到處奔波忙碌,絞盡腦汁,使盡手段,為稻粱謀尚且無暇,豈有空閒讀書、檢視內心?那是求學讀書人的事。讀書,既費時,又費神,還要費錢,況且個中味道委實最難覓。這積習好像已蔓延到了下一代,只要傾耳一聽,便有呼聲縈繞耳畔:「救救孩子1「用文學名著滋養下一代1

若僅從生存計,稻粱必不可少,名著的確可有可無。而從生活計,豈但稻粱不可少,而名著亦同樣不可少。稻粱與名著,是人類的雙拐----物質與精神。正是仗著這雙拐,人類才得以艱難而頑強地跋涉到了今天----同自然作鬥爭,也同人類自身作鬥爭。看來,朋友的提法自有其一番道理。

一生只為稻粱謀,那是「豬欄的理想」,是動物性生存。不管如何富有,也掩蓋不了華衣下靈魂的粗糙和虛弱。怪不得曾有人感歎不已:「窮得只剩下金錢。」什麼書也不讀,尤其是不讀名著,則勢必孤陋寡聞,目光短淺,何以能真有大作為?

當然,窮得只剩下書籍(名著),也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更不是理想的生活。恐怕得承認,沒有人抱著名著過日子。讀書窮年,成為書櫥,成為書蟲,作繭自縛,鑽入窟中出不來,還不如踏青觀光。宋晦庵詩云:「書冊埋頭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這的確有道理,也更是心裡話。

稻粱只是稻粱,名著卻不只是名著。名著是書籍的精華,是思想與智慧的精髓,是人文精神最傑出的部分,永遠散發著無窮的魅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教育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煥發著人們不息的鬥志。《老人與海》,常讀常新,讀懂它,「心若在夢就在」,高舉的信念之燈就不會熄滅。魯迅的雜文,善讀之,就會目光敏銳而充滿智慧,時刻可以照出自己「布袍下藏著的『攜來」。而讀到「圓明園的恥辱柱」,就會熱血沸騰,不再沉醉於古人的偉大;讀「駐南使館的血與火」,就會義憤填膺,清醒如昨,明白該做怎樣的圖強……

總之,稻粱使人生存,名著教人生活;稻粱使人體格健壯,名著教人脊樑挺直。努力讀書吧,朋友,尤其要讀名著。不只用眼睛,更要用心靈;不只讀有字書,更要讀「無字書」;不只懷稻粱謀,更要懷「千歲憂」。

(摘自1999年12期《語文教學之友》)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gushi_3.php?id=4522&s=1171785232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